20120806/温市近4年名画赝品充斥

香港拍出名画 一周后假货迅即登场

明报/本报上月中独家披露温哥华华裔长者卖假画的事件,获得主流传媒关注并在全国广泛报道。《加新社》昨日报道,本地拍卖行称大温过去4年来假画泛滥,只要有名画在香港成交,一周后山寨品便会在大温出现。

本报上月中连续两日披露本地华裔老翁贩卖黄胄假画的事件后,在本地社区引起掀然大波,《加新社》随后透过本报向接受本报独家访问的李小姐取得联系,将事件向全国主流社区进行报道。

“本地到处都是假画,只要一幅名画在香港拍卖过百万元,一星期后本地街头保证能找到该幅画的山寨品。”温哥华知名拍卖行Maynards亚洲艺术品的古董名画总监布尔默(Hugh Bulmer)表示,过去4年来,拿假画冒充真品在温哥华贩卖的人,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布尔默指出,今年稍早有人一天内拿来30幅名画,鉴定后发现其中有10幅为赝品。他称对方很清楚拍卖行的性质,因此怀疑是打算进行诈骗。他称本地有许多人想赚快钱,甚至曾有卑诗大学的学生向他兜售一幅“祖父收藏的名画”,结果一看却发现是上星期才画出来的赝品。

布尔默建议市民如果要变卖假画,应该清楚列明这幅是“复制品”,不应该当成真品来卖。他也建议市民在买画时,一定要查清楚所有者的身分,以及该幅画的来历,并且最好向懂得名画的专家查询。

李小姐是在去年5月透过中文报章广告,从一名自我介绍曾与前港督彭定康合照的80多岁华裔长者处,购入3000加元的名画及清朝古董,结果发现是仿冒品。她向长者要求退钱不果,一怒之下状告法院并获得胜诉,但长者仍拒不还钱。法院已经传召该名长者出庭,于今年九月参加赔偿聆讯。

主流传媒关注 本报协助采访

在华裔长者卖假画事件曝光后,主流传媒主动跟进这宗事件。接受本报专访的两名华裔事主,其中一人愿意再度站出来讲述事件经过,但另一人则不希望将事件闹大,因此婉拒主流传媒的访问。

本报于上月19日独家披露老翁卖假画的事件后,于本地引起广泛讨论,更有其他华裔事主与本报联系,指称遭同一名老翁欺骗。《加新社》随后也致电本报,希望采访案件中的事主,将这宗事件广泛报道。《加新社》更安排一名说标准普通话的人员,协助西人记者进行访问。

本报代为询问李小姐的意愿时,李小姐立即表示愿意出面,希望能避免其他市民继续受骗。但另一名事主李先生则称不愿再度接受访问,强调仍希望该名长者退还名画的费用,不想在拿到退款之前把事情“闹太大”。

市场字画赝品多 小心受骗

世界日报/一名华裔女子向温哥华一名九旬老翁购买黄胄的真迹名画,结果发现是赝品,法院判老翁还款但遭拒。有专家表示近期大温地区充斥中国仿制艺术品混淆真迹的情况,呼吁收藏者注意。

华裔李姓女子(Lee)表示由于家有生病孩子,因此想用艺术品投资买卖筹措医疗费用,后与本地一名华裔老者接触,对方称贩售黄胄的真迹。根据近几年拍卖价,若画作真为黄胄擅长的驴图,都有至少过1万加元的行情。

李女指出该名老人对她家中情况展现关怀态度,让人感到放心,加上她上网查阅后,发现画作可在中国以三倍价格转手,因此使用约3000元购买画作和部分号称有百年历史的古董花瓶。但李女之后发现购买物品有诈,后确认为仿制品,花瓶亦仅为50年,根据法院资料,李女花3000元购买的艺术品价值仅250元。李女要求还款但遭老翁拒绝,后还发现还有他人遭骗达5000元。

本地亚洲艺术古董专家鲍莫(Hugh Bulmer)指出在过去四年间确实见到市场上试图将仿造的中国美术品鱼目混珠方式以真品价格出售的数字上升。仅今年他看过的30件艺术品中,即有十件为仿制,令人怀疑兜售者心里清楚手上艺术品并非真货,仍故意拿出市面贩卖赚取快钱。

鲍莫表示当有人拿仿品兜售时,他就会明确告知对方仿品的真正市价,但也提醒买家必须做好功课,清查艺术品的所有权资料和来源,并与行家商量,减少被蒙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