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吕剑/加拿大学者的研究报告表明,最近“玩具回收风波”的责任八成在于玩具公司的设计错误。广东的玩具生产厂家忿忿不平地表示,其实厂家只是照定单样板制作,根本一点“罪过”都没有。
加拿大两位学者的研究澄清,八成被回收的中国制玩具产品是因为外国玩具公司的设计错误。记者就此采访了珠三角多家玩具生产商,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生产厂商在其商品生产流程中根本就是按照定单样板去“复制”,这样完全按照玩具公司设计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说出了问题,也不应该是生产厂商的“罪过”。
汕头市海生玩具公司的邱总对近月来发生的中国制玩具全球回收事件非常关注。先后做了10多年玩具出口,他对这件事一直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玩具定单到生产过程等程序都是非常严密的,任何一个定单都不可能出现纰漏。他说,按照国外的定单一般都会有设计的图纸或者板样,厂家根据图样“打板”,一般至少会有三个以上;复制的板样做好后,要交由定货商进行检验,达到要求的标准,定货商认为OK了,然后才会签定合同进行“复制”加工,而之前验收样板则会全部封存,以便于日后出现质量纠纷时作为凭证。
如果生产商提交的货品“货不对板”,不仅对方可以不收货,还要赔付违约金。
“如果产品设计有什么问题的话,异议应该是在生产之前,而不是生产之后。”邱先生认为,厂商制出的板样,定货商有责任在权威机构进行检测,标准确立之后,厂商只负责按照标准制作。
假若设计方事后更改了标准,那责任全部在玩具定货商,而不在生产商。
因此邱先生认为,海外传媒在玩具回收风波上对“中国制造”大肆挞伐,归罪于中国生产商,根本违反了商业逻辑,是明显的市场不公。
邱先生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他说:“如果是我们自主生产销售的玩具,例如迪士尼的玩具,自产自销,那是要自己承担责任。但事实上我们只是来料加工或纯粹的按照图样加工,是一种复制行为。因此加拿大的报告虽然为蒙受冤屈的中国生产商洗了冤,但面对不公平的恶意指责,我们不会仅仅因为该事件得到澄清便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