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7/电邮向华裔推销超平金 警方吁市民慎防

明报/有加拿大华裔最近收到推销购买非洲金砂及金条的电邮,称可以用市价约六五折的“超笋价”购买大量黄金。温市警方及卑诗商誉局(BBB)均称此推销电邮极可能是行骗手法新趋势,由过去以吸引事主“卖金”行骗,变为诱骗事主“买金”,呼吁市民小心提防。

本报追查下,更得悉此类行骗手法已被美国反诈骗机构归类为“419骗案”,或称为“尼日利亚骗案”(详见另文),专门以厚利作吸引,藉此向上钓的事主骗财。

读者收到的怀疑行骗电邮,自称是代表非洲国家象牙海岸前首都阿比让(Abidjan)一间采矿公司,可以出售大量金砂及金条,并称现时各有2500公斤22K金砂及高纯度金条,可以分别以每公斤31,500美元及34,500美元出售,若以现时市场价约为52,983美元计算,即约为市场价的六五折。

温市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警长朱镇波回覆本报查询时表示,他过去并没有见过此电邮,但内容明显是“好得难以相信”(Too Good to be True),相信涉及行骗的机会极高,收到此电邮的市民必须小心提防,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理它。

他又称,过去的黄金骗案,多是以吸引事主“卖金”为主,例如事主邮寄卖金时,骗徒会表示收不到,藉此“吞金”,又或是更常见的是以“出蛊惑”招下,以较低价钱收取黄金,他更透露现时警方正在处理一些投诉行骗案中,涉及有公司以极低价钱收取黄金,例如只是给市价不足一成的金钱作交易,当中明显有可能涉及行骗,但他以该案仍在调查中为理由,不能透露更多内情。

手法或由“卖金”变为诱事主“买金”

朱镇波又称,以事件中该名华裔收到的电邮推测,骗徒的手法可能由诱事主“卖金”时行骗,演变为诱事主“买金”时行骗,有可能是新趋势。他提醒市民,进行黄金买卖时,最好是做点“功课”,到BBB查看那些商店是否有问题。

卑诗商誉局发言人费尔南德斯(Mark fernandes)向本报表示,该名华裔收到的电邮,涉及行骗的机会极高,可能是新一波的行骗手法,他特别提醒市民,在进行黄金买卖时,可到该局的网站查看“评分榜”,评分会列为A至F级,从中可看到不同公司的优劣评价。他特别提及有一间黄金买卖公司,近期涉及很多投诉,评级甚低,市民看到此等评分,便会心里有数知道优劣的分别。

另外,本报经追查下,发觉此类推销手法,已被一些美国反诈骗机构列为“419骗案”,手法通常是以不同的“赚取巨利”途径作吸引,若事主上钓,便会被游说给予合作的金钱,或是手续费,藉此骗取事主的金钱,部分案件中事主被骗取的金额不菲。

419骗案手法千变万化 80年代西非学生策划

反诈骗机构分类为“419骗案”的行骗手法,存在已逾廿年,并且不断推陈出新,至今该类行骗手法已达10,000种。

“419骗案”首先是在80年代发生,当时非洲产油国尼日利亚经济衰退,有数名失业学生首先策划此类骗案,专门以巨利作饵,诱一些人加入参与一些计划,便可以获得巨利,但实际则是“行骗陷阱”,专门诱骗事主金钱。

之后不断有人仿效,手法层出不穷,以更多不同方法行骗。而行骗手法亦不断有新名称出现,但由于此行骗手法的“发源地”是尼日利亚,故也称为“尼日利亚骗案”,而“419”则是尼日利亚刑事法的条例代号。

该等行骗手法千变万化,骗徒会以发电邮、寄信及传真方法,以鱼翁撒网方式给各地的人,以“巨利”引诱他们堕入“陷阱”。包括诱骗协助洗黑钱,作黑市买卖,甚至是助狱中病危的有钱囚犯行贿,以便有钱囚犯临终前可以出狱,并会在死后以巨额金钱向事主作回报。

据反诈骗机构的资料指出,骗徒行骗手法至今已累积至多达万种,而近期较新的行骗手法,便包括黄金或钻石等买卖为名的行骗手法。

此类骗案更经常会讹称代表某国政府,甚至会伪冒官印,以取信于事主,而涉及的国家,以非洲为主外,有时更会伪冒东欧国家或亚洲国家,而且由于尼日利亚的名字用得太广泛,故有愈来愈多的其他非洲国家或城市的名称,均有被盗用。而今次华裔读者收到的电邮,提及的非洲城市阿比让,便是其中一个涉及此类行骗案近期常用的“热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