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1/中国近半数千万富豪考虑移民

-中国近半数千万富豪考虑移民 他们在怕些什么?
-吓死你! 中国人1年在美国买了多少房?
-传50万美元购房可获绿卡 获股神巴菲特支持
-美国网友:50万美元就想买个绿卡?别做梦了!
-中国人掀起海外购房热潮 投资心态各异忌盲目跟风
-北大教授轰:一些富豪卷挟财产移民系不管国家大局


中国近半数千万富豪考虑移民 他们在怕些什么?

人民网/胡润联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29日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白皮书显示,14%的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当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

今年5月至9月,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面对面访问了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千万级别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调研共获得980份有效问卷,受访人群的平均财富达到6000万元以上,平均年龄42岁。

1/3千万富豪有海外资产

白皮书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中拥有海外资产的已达1/3。海外资产在可投资总资产中的平均占比为19%。投资标的以房地产为主。在目前没有海外资产的高净值人群中,也有将近30%的人在未来三年有进行海外投资的计划。

子女教育成为富豪海外投资的主因,一半的高净值人群因为子女教育而进行海外投资;另外1/3海外投资是为了移民。这些受访富豪中,14%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中,还有46%考虑移民。

六成富豪欲将企业传给下一代

在投资理财方面,信托产品、股权投资和兴趣投资会成为未来三年吸引更多关注的投资项目。调查显示,超过40%的高净值人群愿投资信托产品。

而这些受访富豪中,超过六成倾向在退休后把企业交给下一代,也有将近三成愿意把企业交由职业经理人。

1/4富豪财富源自地产

在今年的胡润百富榜上,1000名上榜富豪中有近1/4的财富来源于房地产,另有近1/5富豪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而全球前1000名富豪中,从事房地产的只有不到1/10,从事制造业的只有8.5%。

中国富豪从事金融与投资行业、娱乐与文化行业以及零售行业的比例与全球富豪的差距也非常大。胡润认为,这意味着将来中国会有更多的富豪出自这三大潜力行业。

浙江企业主移民的原因将更新人们固有的思维:移民是为方便孩子教育。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义乌、温州等地采访时发现,保障财富安全的比例在他们移民的理由中远远超过招商银行[12.34 1.65% 股吧研报]联合贝恩资本发布的《2011私人财富报告》中排在第一位的方便子女教育。大部分企业主给出的移民理由都是担心财产安全。

不少移民中介也对记者表示,尽管我们在接待客户时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移民理由,但是往往让客户拍板的都是财产安全转移这一因素。

投资移民市场火爆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东方杰圣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齐立新把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海外移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上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以国家公派为主,伴有海外团聚、探亲及自费留学等;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2003年,其间更多的国家敞开了技术移民大门,但这种技术移民不是精英移民,更不能称之为精英流失,因为其中有很多以低端劳动力为主的职业,比如保姆等;第三阶段始自2007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特别是楼市升温、股市大涨,一部分人积聚了相当的财富,投资移民迅速增长。

“这两年来咨询投资移民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时候都做不过来,主要是针对美国和加拿大的最多。”和中移民咨询公司市场部经理刘伟告诉记者。而不久前该公司总裁王力民曾撰文表示:最近几年投资移民越来越多,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财富掌握在更多人的手里,新富阶层人数逐渐增加,一些人有资本做投资移民。二是加拿大等主要移民去向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紧缩,使得办理技术移民的中国申请人数量有所降低。

8月15日,由国务院侨办与华侨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称:内地改革开放30年以来,移民海外人数恐逾450万,移民人数稳居世界第一。另据招商银行与贝恩顾问公司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达5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000万元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5万亿元人民币。调研显示,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内地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据统计,中国每年移民人数在15万左右,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已成为新世纪[14.90 1.78% 股吧研报]移民潮的主力军,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移民输出国。

近年来,中国人移居海外的数量的确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根据今年1月澳洲统计局(ABS)公布的最新数字,中国内地出生人口的移民比例,从 2009年8月至10月间的连续三个月,一直问鼎澳洲抵境“报到”移民人数的榜首,超过传统的英国和新西兰,甚至后来居上的印度。自2009年7月至今年 1月,中国内地移民澳洲的人数约为7800名。同时,根据美国国土安全局(DHS)提供的资料显示,每一年中国内地出生人口的移民美国的数量,在1989 年至2000年间,已从32272人上升至45652人。而到了2009年这一年,中国内地出生、成功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则已达到64238人,仅次于墨西哥。

担心财富不安全

今年4月,招商银行[12.34 1.65% 股吧研报]联合贝恩资本发布的《2011私人财富报告》指出,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经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该报告还指出,移民潮汹涌的三大主要理由,分别是方便子女教育占58%的比例,保障财富安全占比43%,为未来养老做准备的为32%,其他分别为方便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占比16%)、便于国外旅游(7%)、可以多生子女与税率较低(各占6%)。

报告中指出的排在前三位的移民理由在浙江应重新排序,依次为保障财富安全、方便子女教育、为未来养老做准备。“只有保障了财产安全,才可能再考虑子女教育、养老等问题。国内商业环境不很好,同时,我们也通过其他等手段赚过钱,一旦有事情,把海外安顿好了,至少是条后路。”一位义乌老板说。

财经观察家叶檀在其署名的《三大折价逼出移民潮》一文中分析,“财产不安全是中国富裕阶层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中国产权体制匮乏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投射。中国的富裕阶层或者无法洗刷转型时期的原罪,同时被历史上革财富之命的心理暗示所震慑,担心中国无法形成现代的产权体制,纷纷出国。”

叶檀也指出,不仅企业主,包括官员在内的隐性高净值人群,以制度漏洞作为寻租来源的体制内人士,一旦获得财富,同样感受到制度折价对财富的损耗,中国官场特有的配偶携子女移民、一人当官的“裸官现象”蔚为壮观。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专门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

和担心在国内资产不安全相对应的是,移民海外的人士最担心的也是如何保障资产的安全问题。

据记者了解,在移民国买房置产是大部分移民人士的首选方式,因为移民者认为投资房产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财富。

一般在浙江的移民中介处咨询时,就会看到各种关于移民后买房购车的传单或册子。记者发现册子中推介的温哥华独栋别墅大多在150万加元左右(约合900万元人民币),而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豪华公寓项目,售价则在100万~400万澳元,400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3000万元。中介告诉记者,这些价格不菲的房子往往很快就被浙商预定了,一方面可低首付,租售比也比较高,另一方面这些商人确实也“不差钱”。

据杭州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移民中介顾问称,义乌商人办理移民有集中扎堆的趋势,往往是全家都办移民,或者好几家都会去一个城市或者在同一个社区置产。正因为义乌商人拥有强大的购买力,海外房产也加快了抢占义乌市场的步伐。一位海外地产代理销售商告诉记者,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等国的住宅和商铺项目都曾到义乌推广。

正确看待企业家移民

义乌的老板们也认为国外的投资环境优于国内。“现在,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很多都是要人际关系来解决,隐形的东西太多。另外,国内的一些税费太高,各种各样的费用加在一起,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但事实上,国外的一些投资项目,尤其是“美国EB-5投资移民项目”,移民专家表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2010年公安部曾点名指出EB-5的项目本质上属于私募行为,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另外,在国外经济出现一定下滑的情况下,选择去国外投资,或许并不明智。”

民政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这些移民的富豪往往对国外的认识陷入某种误区,“没知识、没文化的人到了国外能做什么公民?投资移民看的是你的钱,没有钱不会让你移民。”

夏学銮认为,国家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也会逐渐在政策上作出某种倾斜,比如说出台些制度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给企业主一些名誉地位,包括让他们在政治舞台、民间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等。随着政策的到位,也可能出现移民者回流的现象。有评论亦认为,我国台湾地区发展时同样经历过移民潮,当台湾富裕后很多人却选择了回乡奋斗,印度、韩国移民潮不在中国之下,对社会发展没有造成根本伤害。

距离义乌300公里外的温州正在上演一幕幕“落跑”的故事,跑路老板大多早已为自己铺好了“落跑移民之路”,老婆孩子已经在国外,资产能转移的也已经转移完毕,义乌的老板们在资金链断裂风险面前不太恐慌。

浙商二代成移民主力军

社科院2010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目前约有4500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流失的精英数量居世界首位,而浙商则在中国第三波移民浪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温州新通出国咨询服务公司一名资深移民专家介绍,中国大陆移民输出主力军主要在北京、广州、江浙沪三个区域,其中浙商二代成移民主力军。

在义乌做服装加工生意的肖艳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委托温州一家移民中介公司办理移民手续,将“移民”提上日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早就打定主意让女儿到国外读书的肖艳告诉记者,心想早晚也要出去,晚几年等事业做大些再走,没想到一拖再拖,一晃六年过去,直到厂子遭遇危机,移民才又赶紧提上日程。

“6年前两个做生意的哥哥就开始办移民了,这几年他们家里老的在加拿大养老,少的在加拿大读书,只留叔伯兄弟在浙继续经营工厂,他们每年还须在国外待上个把月。” 肖艳说他认识的企业家很多都像她哥哥一样,早早的就把老婆孩子先转移到了国外,留自己在国内挣钱。

肖艳的工厂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浙江属于微型企业,平时流动资金全靠每年向银行借上百万元作为周转,然而近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规模又扩大,利润不如从前,又赶上银行限贷压贷。回款速度一般是3个月,眼看仅剩几天,却还不上银行贷款又贷不出钱,很是头疼。

肖艳告诉记者,一个生意伙伴曾放高利贷,对方还不上钱,他也无钱还银行只能落跑,他早就办好了美国签证,现在都没回来。另一个朋友企业做得很大,近年来却亏损严重,好在去年办好了加拿大签证,他将资金抽出来后将全家老少和产业都转移到加拿大。

“客户几乎清一色是企业家”

“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1000万元注册资本以上的企业主,已经有24%办完国外移民手续,正在办理的有32%。实际上有一半以上的浙商已经不是浙江人!”不久前杭州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在微博中透露这个“非常内部的信息”引起一片哗然。尽管浙江省出入境管理局办公室、浙江省外事办出国管理处都否认了此说法,但李建华本人一直未正面回应。

“从2005年起这边移民就开始盛行了,一直以来我们办的移民客户绝大多数是投资移民,对象也是以企业主为主,他们移民的模式大同小异,就是先将孩子送出国读书,老人照看孩子,自己则会两头跑,而且办移民手续出手很阔绰,可以说不惜代价求快速安全。”加拿大伊恩投资集团公司一名多年从事加拿大移民的资深顾问告诉记者。每年要做加拿大40-50单,主要是去温哥华和多伦多两个城市,而来咨询的人有2000人以上,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接手的客户几乎清一色是企业家,以义乌、温州和台州的企业家居多。企业注册资本基本都在5000万元以上,而且拥有资产10亿元以上的客户占了约30%,还不包括”隐富”企业家。”

根据浙江省内一些移民公司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投资移民成功率较高的国家分别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其规定投资门槛分别为80万加元 (约500万人民币)、80万澳元(约454万元人民币)、250万新元(约124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只要向这些国家投资以上金额的资产后,便可以在2年甚至1年后拿到当地的“绿卡”。移民中介向记者介绍,只要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购买和租用价格在60万人民币左右的商铺,就符合移民政策。

浙江省工商局最新的年度统计显示,这个民营经济大省有超过7万家私营企业在健康地经营运作着,总资本近1.3万亿元。对于这些富豪移民所引致的资本外逃数目,几乎无从测算。

由中国招商银行和贝恩资讯公司联合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约60%的“高净值人士”即那些拥有1000万人民币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士,不是在考虑投资移民,就是已经快完成移民手续了,这一行为在更富有的人群,如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群体中,表现尤其明显,约27%的人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正在考虑投资移民的占比高达47%,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两拨移民潮以来,这是第三拨移民潮,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这些人何以急着要走?有这么几个原因:为孩子接受更良好的教育考虑;让自己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寻求规范化、法治化的投资环境;寻找安全感,一些人非法获得资金,想尽快离开中国,担心未来的社会会影响他们的财产的安全。

客观上,第三拨移民潮造成的严峻现实是:中国精英与财富流向海外的双重流失。这不是小事,当引起我们的警觉与反思。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的传承,挣钱是为了孩子,为子女的教育移民,可以理解。何况中国的教育与国外比,差距较大,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若想享受到优质资源,付出的成本比国外还高。

移居国外,让自己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与优裕的社会保障,无可厚非。在这方面,中国与国外也有明显的差距,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危机、环境污染事故、通货膨胀……让人们忧心忡忡。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富人们在国内花钱能买到较为舒适的养老服务,但与发达国家养老服务比,他们觉得这钱花得有点冤。

近年来,赚钱的领域被少数国企垄断,民营资本进不去,民营企业利润微薄,钱不好赚了。国外经济不景气,欢迎境外投资拉动经济,资本能够自由准入,各种优惠自然吸引国内富豪投资移民。

看来,富人移民可以理解。为了留住富人,避免精英人才与中国财富的流失,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弥补在教育、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等民生领域方面的欠账,加大改革力度,减少行政管制,打破行政垄断,让民营资本能进入更多的投资领域,与国企站在同一竞争的起跑线上,实现公平竞争。当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前提下,绝非让富人们“吃小灶”,搞特殊化,否则,就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和谐社会构建。

更应当引起我们深思的是,现在的富人是靠国家的先富政策致富的。当初,希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富裕。事实上,这些人富了以后,拒绝留下来回馈社会。当今中国,人未富却先老,贫富差距拉大,实现小康的压力极大。现在,是该认真考虑共同富裕的问题了,亟需调整政策,向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倾斜。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就失去了意义,就是失败的,甚至可能激起民间的仇富情绪,对国家的认同感不强,这同时给没走的富人们制造了一个更恶劣的环境。

至于一些富人移民是由于担心其财富的安全,大可不必。中国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他们不仇富也不仇官,仇的是贪官,仇的是不义之财、为富不仁。这没有什么错。在公平正义的社会里,我们不能为了挽留富人们,而丧失原则,失去民心。正相反,对那些想溜的贪官、不法奸商,我们要围追堵截,绳之以法。


吓死你! 中国人1年在美国买了多少房?

和讯/当美国人为住房市场的健康状况忧心忡忡的时候,近来,一群一群来自中国的富人出现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房屋中介麦琪·纳瓦罗对这些中国人充满赞誉。在惨淡的市场行情中,她挂牌出售的每一套房屋都受到至少一位中国买家的关注,而且与美国的买房者不同,他们大多不需贷款,直接全款买下。

出现这样的场面的前提是,美国人对中国富人敞开了大门。因为在专业的描述中,上面提到的这些中国富人被称作投资移民。根据美国移民政策,这需要中国富人至少拿出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通过在美国欠发达地区创造就业并投入一大笔资金,就可获得美国暂时或永久居留权。

或许在1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50万美元是一笔巨款,但现在,能够承受这一数额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咨询公司贝恩在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可投资资产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中国公民人数,今年将达到58.5万人,比2008年翻了一番。报告同时提出了另一组数据:在中国最富裕的一批国民中,接近一半的人考虑过投资移民,其中有10%的人正在规划,还有10%的人已经移民完毕。

中国富人的增加,引起了美国政商界的关注,他们已把目光纷纷盯在中国富人的钱包上。10月20日,由跨党派的两位美国参议员纽约州民主党议员舒曼和犹他州共和党议员麦克·李提出的议案的只要花上50万美元在美国买房就能拿一张美国绿卡,还能够让自己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住在美国。在这个议案中,还对中国富人开了一个口子,称允许中国人接受五年的签证,其间允许多次访问。目前,他们必须每年申请新的签证。

提出这项议案之一的舒曼,并不是什么亲华派,在前些日子还提出对中国控制人民币汇率进行制裁。然而,金钱才是硬道理。舒曼提出议案,其目的是刺激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内需,用这种方式来创建更多的消费需求,却不必花美国联邦政府一分钱。至少在舒曼眼里,美国房地产不景气,需要中国富人来当这个救世主。

回过头来看中国,靠房地产暴利的好光景已经不再,许多人预测,随着房价的下跌,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爆裂将随时发生,此时,一些房地产商或投资者已开始从房地产市场抽身。而这些富人手中有一大笔钱苦于无地方投资,现在看到美国出台了“好政策”,必然拿钱开溜,直奔美国。

其实,中国富人到美国最喜欢花钱买的“大件”就是房子,这同出国旅游购买奢侈品不同,买房子不图花钱的乐趣,可以为子子孙孙要留个根。所以越贵的房子中国富人越喜欢买,而且是现金付款。所以美国的房地产经销商喊出了一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话,“我爱中国人”。美国人真爱中国人吗,有的人真爱。但做买卖的人话一出口就有铜臭味,他们爱的是中国富人手里的钱。

中国富人蜂拥而入美国,人去,钱也去,除了房地产市场,还能振兴其他行业,必对美国经济作出巨大的贡献。美国全国房地产业者协会的资料显示,在今年3月结束的过去一年,国际买主购买美国住宅房地产的金额为820亿元,而前一年是660亿元。在这820亿美元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国富人贡献的。

尽管有人会以各种理由来证明,中国富人到美国消费、购房是在长中国人的脸,但是,与这些看法不同的是,在美国不断向中国出口产品进行贸易制裁,中国面临需要拉动内需的情况下,中国人却在为美国拉动内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因购买1.137万亿美元(截至2011年8月)美国国债,已遭到国内不少批评,而现在一些中国富人又积极把钱送到美国去消费或移民美国,这些行为能否得到社会的正面评价,还难以预料。

不过,有一点却是客观存在的,美国人不仅把眼睛盯在了中国富人的钱包上,而且还通过立法来确保中国富人源源不断地落户美国。美国人这一招不亚于向中国发动了一场看不见的金融战争。过去美国打劫的对象是日本、韩国或中东富裕国家,如今美国将打劫的目标对准了中国,并对中国民间财富釜底抽薪,最终拖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


传50万美元购房可获绿卡 获股神巴菲特支持

北青网/花上50万美元在美国买房就能拿一张美国绿卡,还能够让自己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住在美国。由于经济复苏乏力,美国的政客们开始动起国际购房者的主意。

50万美元“卖”绿卡

这是由跨党派的两位美国参议员纽约州民主党议员舒曼(Charles Schumer)和犹他州共和党议员麦克·李(Mike Lee)上周末提出的议案的一部分,旨在刺激海外资金投资美国,也是对现存绿卡制度的补充。

根据议案,投资5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房产就可以得到每3年更新一次的居留签证绿卡。申请者可以用全部资金购买一套房,也可以花25万美元购买一处住宅,把剩下的资金投资其他房产。

当然,议案的限制也很多。其中包括购房只能用现金,不可以抵押贷款或房屋净值贷款。房产价值都必须超过其最近的评估价值。该绿卡持有者不可以申请公民。无论是买方还是家属都没有资格获得Medicaid、Medicare或社会保障福利。

另外,新的签证与移民到美国的外国人,将无法在这里工作,除非他们通过正常的过程中获得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签证。同时,购买者每年将必须住在美国的家里超过180天,必须支付任何国际收入的美国所得税。连续6个月不工作,你要相当有钱才行。买家如果财产出售,将不再有临时签证的资格。

议案其他的修订包括允许中国游客接受五年的签证,允许多次访问。目前,他们必须每年申请新的签证。

提出这项议案的舒曼,当然不是亲华派。在前些日子还提出对中国控制人民币汇率进行制裁。他的这个举措,原来的目的是刺激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用这种方式来创建更多的需求,却不必花联邦政府一分钱。

“他们将在这里花钱和纳税,最重要的是他们将吸收房市中超过需求的多余供应,这些正是拖累我们经济的。”舒曼公开表示。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美中两国热议。专家认为这项议案预示了美国或许在未来会进一步鼓励投资移民,刺激疲软的美国经济。

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巴里·博斯沃思(Barry Bosworth)曾经是前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他坚决反对这一议案。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美国的绿卡应该不可以用来买卖,而且对美国经济于事无补。

“我认为这是个糟糕的主意。”博斯沃思说,“我们不能通过从国外引入房地产购买者来解决房市危机。这只能表明美国政策主张上的破产和政客们急切的心态。”

包括美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Mark Krikorian在内的许多专家抨击这项议案,认为它会动摇已有的美国移民签证制度,并可能会给现在美国诸多法律、政策或者法规带来困扰。

据了解,目前,美国有一项与之相类似的移民政策,只要外国人在美国投资50万美元以上,并至少创造10个就业岗位,就可以获得绿卡。而现在50万美元就可以拿到一个变相的绿卡。

美国房市持续疲软

政客们的议案实在是穷则思变的产物。最新公布的2011年8月标准普尔/Case-Shiller房价指数显示,美国20个城市的指数下降3.8%,超过专家预期。另外,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资料显示,今年9月份,二手房的销售较前一个月下跌3%,再次显示出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第三个年头的主要障碍之一。

专家表示,美国的房价自2006年的高峰以来下跌31%,要恢复到2006年的水平,恐怕得花上多年的时间。目前,止赎屋仍旧不断地涌入市场。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国人的就业和收入恶化,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从9月修正后的46.4下滑到39.8,为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楼市和房贷市场的问题的确是总体经济缓慢的重要因素。它不但阻碍了整体的经济,而且减缓了消费增长。”美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米奇·里维(Mickey Levy)告诉记者。

房价下跌成为“对更强大经济复苏的一个严重阻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杜德利本周在布朗克斯的Fordham大学演讲时表示。他预测,美国将“继续温和增长”。

这样的背景下,决策者们自然而然把目光放到了荷包鼓鼓的海外购房者身上。舒曼和李获得了美国商会、美国旅游协会、美国酒店及住宿协会,甚至股神巴菲特的支持。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的上一统计年度,海外买家购买美国房产的总额为820亿美元,此前一个年度为660亿美元。加拿大人占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墨西哥、英国和印度的买家占另外四分之一。本周举办的科威国际不动产“美国房地产市场及海外置业”活动透露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0年,中国买家占美国海外购房的比例从5%飙升到9%。不过专家仍旧认为,即使舒曼的议案被通过,海外购房者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议案是增加房屋需求的一步,但是我不知道他们会准备多少钱放到这个项目里面来。多少绿卡会发放。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效果有多大还值得商榷。”标准普尔副首席经济学家贝丝安·波维诺(Beth Ann Bovino)告诉记者。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南佛罗里达州、南加州、亚利桑那州和其他重创市场置业的海外购房者越来越多。这些州会看到一个巨大需求的增加。

美国网友:50万美元就想买个绿卡?别做梦了!

和讯博客/一些网友来信问:最近几个月,国内媒体几乎是铺天盖地、说到美国花50万美元买房地产,就可获得绿卡。是那样吗?答曰:有那可能性;但严格说,不是那样的。

美国有种签证叫EB-5,官方全称为“EB-5 Immigrant Investor ”,即外国人可通过投资手段而获得在美较长时间居留的EB-5签证。其老美官方原文说明是:

Visa Description:

USCIS administers the 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 also known as “EB-5,” created by Congress in 1990 to stimulate the U.S. economy through job creation and capital investment by foreign investors. Under a pilot immigration program first enacted in 1992 and regularly reauthorized since, certain EB-5 visas also are set aside for investors in Regional Centers designated by USCIS based on proposals for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该签证的待遇是:投资者本人及直系家属(譬如配偶和子女)可在美国连续居留数月(比普通旅行签证居留时间长许多);两年后,若本人还保留着该投资的资产所有权、便可申请绿卡,再五年后可申请入籍。

获得EB-5签证的投资内容要求多种多样,其基本数量要求原文是:

Required minimum investments are:

–General. The minimum qualifying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1 million.

–Targeted Employment Area (High Unemployment or Rural Area). The minimum qualifying investment either within a high-unemployment area or rural area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500,000.

第一条是一般性的与在美国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有关的投资,起码数额是一百万美元;第二条是特别目标投资,起点是50万美元,其投资目标必须是失业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或是农村地区。

所谓到美国花50万美元购买房地产可获得绿卡的说法,在数字方面是套用上述第二种起码要求之数字,但在内容方面却做了改变(若不说“篡改”)。

简而言之,通过到美国搞投资可获得EB-5签证;享有该签证可获得更佳居留待遇(譬如可以早些开始进入申请和受理绿卡的手续过程),但该签证不是绿卡。还有,颁发EB-5签证有年度名额限制,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能获得EB-5签证。

网友还问道:国内有评论说,此事在国内炒得火热,缘故是美国房地产商瞄准中国人的钱包了。到美国买房地产比在中国买房产更合算吗?中国人到美国购置房地产、会不会重蹈日本人的覆辙呢?

答曰:此话不错,也没啥可愤慨的:哪个商人不瞄准潜在客户的钱包呢?中国商人不也一样、瞄准海外潜在客户的钱包么?不知道潜在客户在哪里、不知道哪些客户的钱包有多大,那就不是成熟商家了。

就市场角度看,在美国或在中国搞房地产投资都有市场风险,譬如泡沫破裂导致房地产价值惨跌。从法律角度看,中国法规允许房产但不允许地产的私有,而美国是房产地产都可私有,因此,仅此而言,在美国的房地产投资的安全系数更高些。譬如,简单对比:在中国,地方主管有地产产权而购置房产的居民却没有地产产权,于是,法律保障了地产产权拥有者总是比房产产权拥有者的权势地位更优越,那些主管为地产利益而对房产者高强迫拆迁、就是经常发生和可能造成失控局面的事情了。而在美国,房地产权大体是一篮子,因而,搞拆迁很困难、搞强迫拆迁就更困难。就是说,美国市场的产权风险比中国的要低许多。

而就在中国和在美国搞房地产哪个更合算而言,我不知道。理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投资是否合算和哪个投资更合算要看许多因素;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条件是不同的、特别是个人的投资期望及实现期望的实力发展是彼此很不相同的,因而难以有个“统一回答”。换句话说,中美房地产市场都是市场,哪个对您合算或更合算,需要您做做具体的权衡利弊、或向您的投资顾问做做具体咨询。

至于中国人到美国投资房地产会不会重蹈日本人的覆辙?我的看法是不会。

1980年代,有个日本人在美国疯狂购置房地产的热潮,甚至有日本公司把美国财富象征的洛克菲勒大厦都买下来了。可后来,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公司不得不以低得多的价格、又把洛克菲勒大厦卖了回去。表面上看,那是日本公司大大地亏了血本;实际上,那是美国日本之间的有意识的资金互动战略措施之一,其目标是美国市场对日资充分开放、如同日本市场对美元充分开放一样,彼此对等相当,以此在全球强化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从而完成“七国首脑会议”提出的强化日本在西方甚至在全球的地位、为首脑会议前的财政部长会议更有实效而提供货币条件的主张。在那个背景下的美日资金互动,全部情况是这里亏而那里赢,因而,总的说来,那措施大大强化了美日之间各方面的结盟关系和大大强化两国的国际地位,是个很有实效的“双赢”。

就当前和可见未来看,中美之间还不存在货币彼此充分开放的机会条件。重要的是,冷战结束后,美国避免在全球“单挑”,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避免美元在全球“单挑”,因而,即便中美两国硬是采取货币彼此充分开放的做法,那对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当然有巨大作用、但远不如1980年代对提升日元的作用那么强大了。就是说,就中美两国货币金融关系而言,中国人到美国搞房地产的投资没有两国货币彼此充分开放的背景,因此,不管是亏还是盈,都是极为有限的,不会对两国关系发生什么重要影响。简单说吧,就现实而论,中国人到美国搞房地产投资、基本上是以“纯商业动机”或“改变个人身份”为目标的投资,跟两国关系如何和两国国际社会地位如何、几乎都是完全无关的,因此,就目前和可见未来而论,中国人到美国搞房地产投资,是不会重蹈日本人的覆辙的。

中国人掀起海外购房热潮 投资心态各异忌盲目跟风

人民日报海外版/无论是在祖籍地、还是在海外,中国人喜欢置业的习惯,是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民族消费文化。如今,很多国家还在从金融危机中缓慢恢复之际,中国的富豪却以倍数增长。随着移民海外人数的增加,这新兴的财富,给海外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大量热钱。中国人开始漂洋过海,大胆“走出去”,到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东南亚等地一掷千金去抄底,掀起一轮轮海外“置业旋风”。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海外房地产投资时,相伴而来的风险也引起更多的关注。有市场观察家指出,海外购房置业毕竟是物理距离上的“长线”投资,投资过程中需多一分谨慎,更需要经过充分的考察和判断,绝对不要头脑一热,盲目跟风。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认识海外房地产市场,值得人们去深思。

国内房市不景 中国投资者掀海外购房热潮

自今年初以来,受一系列房产调控政策影响,中国国内各主要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前景不甚明朗,楼市的成交量也由此大幅下滑。“限购”、“限价”,使楼市投资者一再压抑自己的投资热情,手中的资金急切地期盼着出路。海外置业恰恰在此时为投资者打开了一条通道。

随着移民海外人数的增加,中国人热衷房地产投资的力量正跨越大洋,日益影响着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调控楼市政策挤出的投资资金,预计超过4000亿元。其中有多少流向海外楼市,尚无法统计。

今年前6个月,通过高力国际在中国的国际物业部已完成超过1.3亿元人民币的海外住宅项目投资,加拿大温哥华成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其他比较受欢迎的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德国。

中国内地投资者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购房比例正持续增加,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该比例已达到29%,较去年的25%上升了4个百分点。受到中国因素的推动,温哥华的地产价格在2010年上涨了12%。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预测,今年温哥华的地产价格将继续上涨3%。

美国全国房地产协会数据显示,去年3月至今年3月,海外购房者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投资了大约410亿美元。在美国房地产买主中,有9%来自中国,为在美购房外国买主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占比23%的加拿大,高于以7%并列第三的英国、墨西哥和印度。

在英国,仅最近两个月内,中国人在伦敦买房的投资就高达1.2亿英镑(约合12.7亿元人民币)。在伦敦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1/3的新售房屋被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买家买走。2010年伦敦一成新房被中国人买走。第一太平戴维斯也披露有大量海外资金涌入伦敦房地产市场,其中,来自中国的资金增长较快。

在韩国,今年1至3月,中国人在韩国购买的房产面积达到16.5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总价值达749亿韩元(约合4.4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的156亿韩元增加了近4倍;同在亚洲的在新加坡,中国内地的购房者已经超过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上升为新加坡私宅第一大外籍买家……如此之多的中国人投资海外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一轮轮的 “海外购房潮”。

海外“跟风”置业需谨慎 勿盲从潮流

海外投资、安居虽热,但也面临着种种风险。有市场观察家指出,海外购房置业毕竟是物理距离上的“长线”投资,投资过程中也需多一分谨慎。

虽然不少海外国家房价不高,但购房、持有、出售等诸多环节消耗的成本不小。除了提防楼价下跌,还需留意汇率浮动的可能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富裕阶层不断扩大。一些富豪为了寻觅更多的发展机会或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纷纷将目光盯在了海外。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是投资优先考虑的目的国。日前有外媒报道,中国投资者在纽约豪掷数亿美元,用来购买房地产。但是,中国人在国外投资的时候,必须从专业的角度、风险识别的角度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谨慎做出选择,不要盲从潮流。

曾经前往美国投资房地产的一位中国买家表示,两年前他花40万美元买了位置并不好的一幢别墅,虽然房价相对来说比较超值,现在也涨了一些,但是当他准备转让这幢别墅时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脱手,再算上每年要支付上万美元的房产税,其实并不划算。

还有一名来自温州的买家表示,2009年他在强烈的抄底冲动下,一次在美国买下三套“法院拍卖屋”。现在却后悔不已,因为“买房的时候,只去看过一次,后来才发现,房子旧、地段偏,为了用租金来抵消日常维护费用和房产税费,只好重新翻修,花的钱和买房子的钱已差不多。”

有美国地产经纪人表示,现在出国买房的中国人,大多已经学会先在中国就找好经纪人再出发了。不过他认为,这样的进步还不够,中国人在海外买房,仍存在很多误区,例如首选就是市中心的小户型,这完全是照搬国内经验。但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大城市市中心的地段如果没有选对,不仅增值慢,而且租客也都是留学生或者低收入者,可以说是房产投资者最不受欢迎的类型。因此,究竟如何投资还需要经过充分的考察和判断,绝对不要头脑一热,盲目跟风。

以积极心态认识海外房产市场 培养“养房意识”

如今,中国投资者正在成为海外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买家。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认识海外房地产市场,引发海内外媒体及专业人士的关注。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说,与投资中国国内房地产相比,投资海外房地产要积极培养“养房意识”。众所周知,日本房地产市场相对稳定,收益率相对较高,这也是吸引中国投资者的最大因素。但是,值得中国投资者注意的是,购房之后需要按照日本法律交纳税收和管理费用等,因拖欠物业管理费用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投资海外房产的目的当然是希望房产保值增值,但作为投资者,除了关注房产收益之外,还需要积极了解当地的相关法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作为投资者,从长远看,在听从相关投资机构的经验和建议的基础上,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重新认识海外房地产市场,可以期待未来有较高的收益。

专业从事海外房产经纪业务的国际机构,DTZ戴德梁行海外物业部经理张永恒指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房产政策和法律约束均有不同。海外买房的投资者,如果凭借的依然是在国内炒房的惯性思维,以为“买到就能赚到”,那很可能遭遇滑铁卢。

另据中国相关媒体评论称,说到底,中国人海外炒房蔚然成风,一面是迫于“内部形势的严峻”,另外一面是受惑于“外部环境的优越”,需求也好,投机也罢,决定他们攻守的是国内房产的阴晴不定,而最后决定他们去留的也将是国内的市场变化。

北大教授轰:一些富豪卷挟财产移民系不管国家大局

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 今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人民网微访谈中指出,一些富豪移民,只考虑了个人因素,不管国家大局、国家政策,没有起到“先富”的带头模范作用。

夏学銮说,从正面影响来说,富豪移民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大众享有的自由民主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效。因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移民是不可想象的。

夏学銮同时也认为,这些富豪移民,只考虑了个人因素,不管国家大局、国家政策,没有起到先富的作用。第二,这些人的财富受惠于改革开放政策,也是广大员工努力奋斗创造的,所以不能把它卷挟而去,这对人民大众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恶劣的。第三,从道德层面来讲,现在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趋势最好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富豪们卷款而去,相比在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之时的一些知识分子、爱国华侨的举动,他们的行为显得十分渺小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人民网微访谈中指出,国家应该严审或限制,挎着政府官衔的富人移民。

夏学銮说,挎着政府官衔的富人,国家应该严审或限制,因为他们是国家公务员,应该严格限制公务员移民。作为一个公务员,你对你的政府不忠诚,对你的国家不热爱,你就没资格做公务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取消其公务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