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令众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陷入衰退。因有坚固的体制,加国金融业在是次风暴中总算能安然度过,而加拿大亦是7大工业国中,率先走出衰退的国家。成功顶住风暴考验的加国金融系统,已为全球称道与学习的对象。更鲜为人知且值得庆幸的是,加拿大早已是中国金融系统,尤其是证券业建设的良师,在中国证券业规则的制定及高级人才的培育方面功不可没,而加中两国在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对加国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加拿大证券学会(Canadian Securities Institute,CSI)主席兼行政总裁威尔顿(Roberta Wilton)博士指出,加拿大与中国在金融系统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1990年代末,中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时,CSI已经远度重洋,向中国高层介绍西方金融系统的运作情况及宝贵经验。之后双方透过不断交流,至2000年初,CSI已经与中国证监局及中国证券业协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数年前,中国证券业协会需要一批首席合规审查官(chief compliance officer),但苦于国内无相关教育机构,或培训项目,而当时CSI早已有成熟的合规审查官培训课程及认证,因此及时向中国伸出援手,为其培训一批首席合规审查官。
目前,CSI已是中国证券业协会的首要合作伙伴,如果你要在中国的证券业立足,就需要学习CSI的课程,并且按照CSI的规则办事,就像在加拿大一样。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国证券业在起步阶段能觅得加拿大这位良师,值得庆幸,而加国金融系统在金融风暴的狂潮中,屹立不倒,更显示了这个选择正确,而加拿大的成功,由其银行及证券业的模式与操作规则及理念所决定。
首先,加国银行业采取的是全国银行在地区开办分行的模式。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加拿大商业历史系主任马丁(Joe Martin)表示,这个模式,对于抵御金融风暴非常重要。
像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大国,可能出现一些地区经济好,另一些却很糟的情况,这个机制能够有效地进行统筹调控,很可惜,美国的地区银行模式则无法做到这点。
其次,加国相对保守且严格的银行业规则亦是重要因素。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管理学教授、商务策略主席谭劲松(Justin Tan)表示,相较美国银行体系,加拿大体系是非常有利于银行,对客户非常严厉,例如房贷按揭首付20%以下者需要买保险、更严格的贷款审批条件,包括收入贷款比率等。不过这些“苛刻”的条件,很好的将风险留给借款者,或买家一方,从而有效地保护了银行业。
美国银行则由于竞争激烈,为了抢客户,放松了很多贷款条件,虽然有利于顾客,但是却将风险大幅转给了银行,亦助长了投机活动,而当危机爆发时,必须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拯救银行业,实际上是惩罚了贷款者的投机行为。
谭教授指出,加拿大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透过纪律严格的银行业操作规范,能有效抵御投机行为,确保就算有人要投机,亦无法利用银行借来的钱进行投机。这是中国可以很好借鉴之处。
加国经营理念与中国相似
事实上中国选择加拿大作为金融系统的合作伙伴亦非偶然。威尔顿博士指出,中国银行业的体制与加国非常相似,都是全国性银行结合地区分行的形式,且经营理念也是以保守为主。此外,两国的证券系统亦大相迳庭(见附表)。而CSI因为长期活跃于监管机构与金融企业之间,对于两方面的需求都知之甚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很自然被中国证券业选为合作伙伴。
加中贸易理事会(CCBC)执行董事高诗如(Sarah Kutulakos)表示,加中两国金融体制所持相似风险规避、保守经营的精神,是促进两国加强金融领域交流的重要动力。
她透露,中国常有金融界高层进行互访,有一次甚至因为中国代表团太庞大(达上百人),令加国主办单位措手不及。
高诗如指出,加中贸易理事会在促进加中证券业交流方面一直作出不懈努力,成功举办了2界加拿大金融论坛、全球华人金融论坛、以及为加中金融高层的互访穿针引线。
加中两国加强金融系统合作,不仅有利中国借鉴学习加国成功经验,而且对加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谭教授指出,以往加国对外出口主要以资源为主,但是加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很多优势资本,金融领域是其中之一,其中包括经过金融风暴考验的风险控制方面的专业服务,这些是别国难以仿效,且不受中国廉价劳动力影响的独特资本。而且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急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另外,现在加元处于强势阶段,一方面对本国出口业造成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为本国的对外投资创造了难得的良机,因为加元的购买力相应提升,而且,中国政府同时亦在对很多资产进行私有化,这更增添了加国投资者的商机。
金融风暴冲击下的加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元气大伤,而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市场持续高速发展,加拿大出口贸易局(EDC)行政总裁席格(Eric Siegel)早已表示,加国企业未来与中国及印度两个亚洲大国息息相关,本地商业依赖出口美国而取得增长的时代已过,现时是放眼太平洋彼岸,打入这两个庞大消费市场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