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9/扩大软实力,新华社推出英语电视新闻

BBC/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7月1日起通过欧洲部分城市的超市和中国使馆的电视屏幕播出英语电视新闻节目,旨在向西方公众传达北京对国际时事的解读和看法。

这也是北京半年前斥资66亿美元启动的一项媒体国际化计划的一部分,即由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在西方扩展,藉此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新华社跟十多家欧洲的广播电视公司合作,从周三开始每天在欧洲超市里和中国使馆外的电视屏幕播出90分钟的英语电视新闻。

新华社一名发言人告诉美联社,中国政府认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希望通过电视和网络载体强化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金融时报》引述一位该项目筹备的新华社官员说,这家官方通讯社在西方播放英语电视新闻,目标是”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为世界各地的新闻受众提供一种不同的选择。”

这位官员承认挑战CNN和BBC还需要很长时间。

中国新闻机构主要职能是共产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对刚刚进入电视领域的新华社来说,电视新闻制作能力并非它唯一需要克服的难关,更大的挑战是在欧美老牌媒体公司主导的自由媒体环境里立足和争取受众。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在海外已经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收看。不过,欧洲超市播出中国新华社的电视新闻对超市有何收益,目前尚不清楚。

今年早些时候,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推出了英文版,英文的《中国日报》也已经在海外发行。

中国媒体新动作频繁 提高媒体竞争力公信力

明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7月1日起将增加4个版面,达到每天20个版,这是该报10多年来改版力度最大的一次。另一媒体“大佬”央视的改版也备受海内外关注,普遍将之与中央450亿打造国际传播力联系起来。

据消息人士称,这次改版只是《人民日报》做大做强、“金刚变身”整体战略的第一步,在这个“变身”方案里,未来两三年还将逐步实现40个版的空前容量。同时,其国内外的72家记者站将全部升建为分社,以加强新闻采集能力。

这种“变形金刚”式的动作,并非《人民日报》和央视所独有。《中国日报》正在海外加紧人才抄底脚步,《人民日报》的子报《环球时报》在出英文版之后又在酝酿明年法文版的面世,新华社也蓄势待发,欲“办中国的CNN”,向电视领域进军。

在各大媒体争当“金刚”的背后,中共高层正是其大力推手。在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如何构造与中国现时乃至未来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共思考的重要战略问题。

除去中国发展对传播力的客观需要,媒体内在的主观变革意愿更值得观察。

深刻针砭时弊主流媒体面貌一新

有内地媒体人士透露,中央日益重视媒体的舆论导向、监督作用,主管部门思想开放,在全国开展媒体、宣传干部大轮训,其中重要议题就是如何把握新闻规律,提高中国媒体的竞争力、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和传播力。

除了自上而下的推力,中国媒体本身长久处于压抑状态下的能量,也在近年逐渐释放,不断冲出更大的生存空间,赢得官方的认同,在持续互动状态下,逐步推动新闻自由、舆论监督。

近期,各主流媒体即猛料频爆。中国广播电台曝光郑州规划局副局长逯军“替谁说话”,引发全国大讨论;《人民日报》刊发吴建民大使专访,抨击官员“说官话、讲八股”恶习;新华社《了望》周刊发文直批中国新闻发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一些新闻发言人不作为、少作为,更有文章指其背后乃是对舆论的不恰当管制。如此尖锐、深刻针砭时弊,令主流媒体面貌一新。

内地媒体在此轮变身大戏中还表现出一大特点,即高度重视互联网,一切新闻采集能力均以网络传播为最终指向。日前,新华社进驻当红民间社交网站开心网,其表现出的对新生网络事物的超前关注意识令众多同业感叹。在新中国一甲子之际,中国新闻事业带来了空前机遇,此番能否造就真正的传媒金刚,令人拭目以待。

1 Comment

  1. jackjia (Post author)

    中国国家媒体开设海外英文频道

    BBC/英国报章有关中港台的报道和评论:(2009年6月30日)

    《金融时报》星期一刊登一篇文章说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将于本周三在欧洲的中国大使馆外以及一些超市开设英文电视频道,旨在让西方的观众了解北京对世界事务的看法。

    文章说中国政府为此准备了半年之久,目的是想改善它的全球形象。文章评论说,这对一个作为党的喉舌的国家媒体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他们所面对的竞争者是经验丰富的西方商业媒体。文章引用新华社一位部门负责人的话表示,如果要想挑战像CNN或BBC这样的西方媒体,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文章说中国政府将为此投资300到450亿的人民币,但中国政府对投资数目不做进一步的评论。此外,文章还报道说,中国唯一的英文日报《中国日报》今年也在海外发行。文章最后评论说,中国所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征服海外的观众。因为作为国家的媒体,它要面临的是如何起到作为国家宣传机器的作用,同时又要为观众提供迅速、透明以及自由的信息。

    不向网上审查屈服

    与此同时,《金融时报》另外一版的一篇分析文章说,PC制造商应该拒绝听从中国政府的命令,安装所谓屏蔽色情内容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

    文章说在每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屏蔽软件,不仅会给PC制造商带来额外的费用,使他们的机器容易受到攻击,同时也给想打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商家带来更大的难度。文章指出,除非北京改变它的作法,否则最后最终起来造反的则是PC制造商自己。文章说,如果北京不动摇的话,那么,海外的PC制造商应该做出决定,拒绝与中国政府合作。

    文章说,互联网引擎谷歌就是一个例子,为了占领中国市场,谷歌曾向中国政府让步,实行自我审查,但却未能因此获得豁免。但令人鼓舞的是在中国政府最新一次向谷歌开刀时,它并没有低头。

    北京台湾政策的重大改变

    最近一期经济学家杂志发表文章评论北京和台湾间的外交休兵。文章表示,北京在外交领域悄悄地对台湾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文章说,台湾总统马英九上台后以和平使者的面貌出现,力图消除两岸的紧张气氛。他的和解的做法使得两岸有了直飞航班,台湾向大陆游客和投资者开放,也使得台湾得以首次派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卫组织大会。而现在,马英九本周告诉经济学家杂志说,他相信北京已经采取了一项令人吃惊的政策,即拒绝一些同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提出的同台湾断交转而承认北京的要求。

    经济学家杂志的文章对此评论说,北京这一做法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变。几十年来,北京和台湾各自通过金钱引诱的方法相互在外交领域争夺他国的承认。台湾在这场支票战中是明显的败者。台湾目前只同23个国家有外交关系,大部分是小国和穷国。在过去十年中,台湾就失去了同十个国家的外交关系。

    去年台湾总统马英九提出了’外交休兵’,即停止这种以支票本拉外交关系的争斗。马英九在就职演讲中强调,同中国改善关系取决于北京缓和对台湾的外交孤立。当时,北京并未就此做出公开的回应。但经济学家杂志的文章表示,最近在处理同萨尔瓦多关系的问题上,北京显示了它的立场。

    据报道,萨尔瓦多新当选的总统曾在就职前表示了希望承认北京,切断同台湾外交关系的意愿。而据马英九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确看到了来自北京的良好意愿。”当萨尔瓦多总统候选人表示他们想同北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大陆为了台湾而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马英九对经济学家杂志表示,’真正的考验’将是看北京如何处理同梵蒂冈的关系。不过经济学家杂志的文章最后说,北京对台湾的好意是有限度的。文章说,美国对两岸关系的缓解感到高兴,于是允许马英九在出访南美停留夏威夷时多了一些活动,据报包括同夏威夷州长会晤。北京对此立即作出了反应”强烈反对任何国家同台湾的官方接触”。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