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6/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第三集 淮海硝烟起
1948年11月4日,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发出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华野数十万大军秘密南下,直扑黄百韬兵团。一天之后,徐州剿总也发布徐蚌会战指令,命各兵团向徐州收缩。国共双方几乎同时拉开了淮海大战的帷幕。而此时,华野的攻击目标——黄百韬兵团却迟迟没有行动,在刘峙的命令下,黄百韬在新安镇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直…
Read more
Jack JIA's Online Database,一个用于新闻分析研究以及个人文章存档的网络资料库。除署名原创外,所录部分文章仅在于提供多方视角,并不代表博主观点。联系电邮 jackjia(a)gmail.com。
1948年11月4日,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发出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华野数十万大军秘密南下,直扑黄百韬兵团。一天之后,徐州剿总也发布徐蚌会战指令,命各兵团向徐州收缩。国共双方几乎同时拉开了淮海大战的帷幕。而此时,华野的攻击目标——黄百韬兵团却迟迟没有行动,在刘峙的命令下,黄百韬在新安镇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直…
Read more
在全国各战区中,蒋介石最重视的就是中原,这关系到南京的安危。早在48年6月,白崇禧就向他提出,中原兵力应该统一指挥,以守江必守淮之法建构坚固防御体系。但蒋介石不信任白,一意将中原分为两个指挥中心,重兵放在徐州,以庸将刘峙指挥,以小部分兵力放武汉归白崇禧指挥。淮海战役开始前,徐州处在一个相当不利的态势…
Read more
淮海战役,是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的关键一战,也是国共三大决战中规模最大,打得最惨烈的一战。国民党八十万部队,除少数阵前起义,没有像辽沈与平津战役中整兵团建制的投诚现象,全部死战到底。而共产党则付出了超过辽沈与平津两战伤亡总和的代价。蒋介石输了辽沈与平津,还可图与中共划江而治,输了淮海,才真是大势已去。…
Read more
承载着八位中国军人和一位日本军人生命的那把刀依然孤零零地躺在陈列柜里,身边连一块介绍它最后一次,也许只有那一次肉搏的说明牌都没有。那八位中国士兵叫什么名字,祖籍哪里,是否婚配,有没有子嗣。那位日本军人的同样问题呢,难道这柄刀今天的受赠者和收藏者都没有兴趣,都不应当去细细地、逐一地弄清楚吗?今天的腾冲…
Read more
松山 1989年夏天,我到云南做少数民族手工佩饰的调查,在昆明遍访无着原始的出处,就往滇西找寻,最终去到瑞丽。印象中从大理坐长途汽车出发,好像两天之后从很高的山上缓慢地开下来,开到很低很低的地方过桥,然后又开始上山,沿着凶险的盘山路绕着绕着往上走,又一天才到芒市。那一次的印象就是吃足了在北京根本见不…
Read more
高黎贡山 从保山出发西行,在快到怒江的时候就看得见遮天蔽日的这座雄伟大山。我第一次见它是1989年,当时无知,只是惊叹它的高耸、连绵与险峻,浑然不晓得这座山遭人遗忘的壮烈岁月。十年之后的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敏说起这座山:高黎贡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她只是轻轻的一句,刹时间,…
Read more
功果桥 1990年的时候,我的朋友刘小宁到云南拍电视剧,片名叫《功果桥》。那时我正好到云南出差,住在省电视台招待所,正在院子里瞎转悠,被四楼上的他看见了。他快乐地给我讲这座有着稀奇名字的旧桥故事,我听得稀里糊涂的,只知道在中日战争的时候,那桥很重要,日本间谍要去炸它,终未得逞,最后死掉了。刘小宁就演…
Read more
六十年前的中国,从湖北到四川还没有一条可以走车的路,少有的羊肠小道也是险峻万分,高山大岭终于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而攻不到重庆则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竟成了广阔的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 没有人能够想象,这个…
Read more
杨老五与蔡兰辉 香港《亚洲周刊》的主编邱立本先生与我第一次见面,就送我了这本书。他告诉我:这是他在马来西亚拜访一位华裔老人的时候,特意为我索要的。这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记述着作者漫长的一生,书名自谦地冠为《雪泥鸿爪》,老人形容自己那么多年的行迹,就像一片新雪的地面上,一羽小鸟单薄的脚印。其实作者是位…
Read more
“少尉”叶进财 叶进财老人的商店是个标志性建筑。 我们临行前问李根志,怎样才能找到叶进财。根志说:好找!那条路边上只有一家店,就是他开的。 那条路是一条土路,可以跑汽车,是从乡政府所在地通往最边远的一个村子。从黄家寨村委会出发,本以为抬脚就到的,结果一路走一路找,每一栋独立的房子都不是叶老伯的店,几…
Read more
松山的一半是吹牛,但腾冲老人是真打过,他讲得很详细,而且他的故事是可以印证的。几年来,我们听太多的人讲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的,人家讲什么信什么。到后来才发现很多人的故事互相对不上,于是再找史料来比对,有点像文物鉴定,只要找到一个真的做标版,后面的就容易识别了。慢慢地,我们也炼就了单一品种…
Read more
一次闲聊中,老人随口问了一句:“我家里有一些老照片,要不要看一下?”他拿出了92张黑白照片。那照片保存得真好,就像当天早上才从暗房里取出来,那是老人的父亲在55年前加印的那批照片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在“文革”初起的年代被烧毁了。老人拿出照片的时候有一点不好意思,他喃喃地说:“其实没有经人家允许就加印,…
Read more
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父亲的战场 作者:章东磐 分类:军事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民间调查纪实作品。它让流落在历史之外的那支部队和那段往事,再一次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你泪流满面。 作者章东磐和几位同行者用十余年时间重走当年远征军之路,他们…
Read more
本文摘自《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父亲的战场》 章东磐/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今天你从昆明乘汽车前往畹町,当年的滇缅路已经一寸都看不到了。宽阔的高速公路让汽车可以像风一样刮过崇山峻岭,深沟和两山之间,被数百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架成坦途,太大的山就挖一个长长的大洞,让几辆并行的汽车毫无阻滞地冲过…
Read more
查枪毫无结果,所有佩发的五九式手枪一枪一弹不少。这使专案组大惑不解:五九式手枪目前只在军队干部中装备,而地方上一支没发,即使公安机关也尚未佩发,难道刺客是从外地部队中偷盗的枪支? 其实不然…… 本文摘自:《文史精华》2003年第11期 作者:刘庆荣 中将谭甫仁夫妇于凌晨5时在军区大院的居所内被枪杀。…
Read more
本文摘选自《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父亲的战场》 章东磐/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原题:军刀 就在我们追寻中国远征军足迹的那段时间,在我的一位好朋友嘴里,我听到这个他本人亲历的故事。 朋友那天问我:还记得那把刀吗?现在开始磨了。 我楞了一下,哪把刀?朋友笑了,我也想起来了,哦,那把刀,那把旧旧的…
Read more
作者:温相/华之所以选择乔冠华为整治的对象并非心血来潮,而是颇有一番来由。 乔本人在文革之初受到冲击,甚至沦落到卖报的境地,这点对于一个热衷的乔冠华来说不啻于绝大的震动,后来有人说这件事之于乔来说大概已经可以用“恐惧”来形容并非过分。 而乔晚年的政治伴侣章含之在外交部因为与王海容势同水火,并且伴随着…
Read more
外滩画报/老人名叫刘召回,86岁,1941年入伍,此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于1941年至1945年在缅北滇西投入抗日战争。67年之后,在缅甸漂泊了半个世纪的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拔缅甸,历时3年零3月,与日军作战,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这是抗日战争中极…
Read more
来源:凤凰网 几十年来,日本陆军少尉小野田宽郎就一直活在1944年。纵使世界已经不断的改变,他始终活在二次大战的纠缠里。1974年,当他终于回到了现代的世界,面对社会的变迁,他完全无法理解:特别无法理解日本宪法对于各类军事行动的限制。年迈的他参与各种爱国的活动,当旧日悠扬的日本军歌响起时,他会流下眼…
Read more
张浩东,92岁,生于河南西平县,做过学徒,当过炮兵,1943年到印度受训,然后成为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赴缅甸抗击日军。1945年战争胜利后,他留在缅甸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与故乡亲人失去联系。 6月2日,远征军老兵张浩东胸前佩戴着纪念章,旁边的堂弟仔细端详。记者 张寒 摄 今年5月30日,他参加一个民…
Read more
文史春秋/廖耀湘师长的8个女兵,就这样无声地葬身在这野人山的苍山莽林之间…… 1942年1月,英国请求中国方面派遣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方面同意英方请求,由杜聿明、廖耀湘、戴安澜等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 部队中有一部分女兵,她们告别自己温馨的家庭,告别热恋…
Read more
文史春秋 作者:高晖/轰动一时的京剧《沙家浜》中有一个做尽坏事的匪军司令“胡传魁”,“胡传魁”的真实生活原型就是江浙一带赫赫有名的凶魔胡肇汉。 胡肇汉,湖南人。1937年日寇占领上海,胡所在国民党部队在常熟白茆一带溃退。胡原系班长,与十余名散兵游勇结伴逃命,因怕日机扫射,改走小道南下。途中得知苏州、…
Read more
1963年以后,由于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的东西两段后撤,再度实行脱离接触隔离政策,双方武装部队直接接触地段仅限于中国和锡金边境(当时印军在锡金有 2~3个山地步兵旅),中锡边界的印军不断地向中国军队进行挑衅,在中锡边境的乃堆拉山口,多次越过已划定的中锡边界,移动界碑,修筑工事,架设电话。飞机也多次侵入…
Read more
摘自:《文史天地》2009年第2期 作者:孙纯福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孙纯福) 这是一篇叫人心痛的文字!六万“蒋残军”的后代,那是我们的同胞啊! 58年过去了,蒋残军在金三角仍留下有6万人的后代。残军及他们的后代为什么能在金三角生存下去?上述国家为何不将他们消灭或赶出去?本文为你揭开这群无国…
Read more
作者:林路 1、开赴前线 一九六九年三月七日中午,一列满载军车、85加农炮和战士的混合列车从大连开出,疾驶在东北平原上,向北开进。这就我们炮兵三十一师四一三团二营,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珍宝岛前线。傍晚列车到达苏家屯站,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的首长到车站为我们送行。尔后我们经过了四天四夜的铁路、公路的急行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