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星星生活捷克佳/2025年4月,加拿大迎来了其现代政治史上最不寻常、最激烈、也可能是最具决定性的联邦大选之一。自由党新任领袖马克·卡尼的胜利不仅标志着加拿大政坛的一次重大转变,也象征着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与外交变革的开始。面对通胀、房价高企与南方邻国特朗普政府掀起的贸易冲突,加拿大选民做出了选择。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这场选举的起点令人瞠目。四个月前,加拿大还在特鲁多领导下,保守党在民调中大幅领先21个百分点。但随着时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突然宣布辞职,并提议特鲁多让位,一场剧变由此开启。
特鲁多最终于1月6日宣布辞职,卡尼十天后宣布参选,不到两周,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就对加拿大发动贸易战,局势陡然升级。卡尼于3月9日成功当选自由党党魁,并迅速要求解散议会,提前大选。
在这场快速推进的选举战中,卡尼成功将焦点从自由党的旧账转向他与特朗普之间的对决,并以此赢得了选民的信任。
自由党最终获得43.5%的选票,为1980年以来的最高普选成绩;保守党也取得了41%的得票率,创下该党近20年来的新高。这是自1930年以来,加拿大首次出现两个政党均获得超过40%选票的局面。
**双强对决压缩小党生存空间
这次大选的结果展现了自由党与保守党之间前所未有的双向竞争态势。新民主党和魁人政团的支持率大幅缩水,曾经对议会权力分配产生重要影响的小党,此次显得格外边缘化。
民调机构指出,这场选战几乎完全在卡尼与波利耶夫之间展开,使第三势力难以获得足够关注和议题空间。
截至发稿时,自由党在议会中赢得168个席位,距离多数门槛仅差四席。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完全明朗,但无论是多数还是少数政府,卡尼都将在新的格局下主导加拿大政治进程。
**保守党的得与失
虽然失去了政权,但保守党此次的选举表现依然可圈可点——普选得票率创下历史新高,并在多个边缘选区获得突破。然而,对于领袖波利耶夫而言,这仍是一场失利,尤其是在他意外失去了自己长期担任议员的卡尔顿选区之后。
他在选后讲话中强调“尚未完全跨越终点线”,被普遍解读为为保住党魁位置而作的铺垫。
保守党内部分析人士指出,波利耶夫与特朗普主义过于相近的政治姿态,可能使中间选民望而却步。尽管他强调改革与变革,但对许多选民而言,卡尼才是更稳定、更可信的选择。
**卡尼的时刻
卡尼的胜选被普遍视为一次“合理的改革”。他没有延续特鲁多的政治风格,而是提出更务实、更温和的执政理念。在竞选中,他迅速宣布取消广受诟病的碳税政策,并在与特朗普政府的对抗中展现出沉着果敢的姿态。
对许多渴望变革又担心激进右派崛起的选民来说,卡尼正是那个折中而坚定的“中道新面孔”。Abacus民调显示,46%的加拿大人对卡尼持正面看法,仅34%表示反对,优于特鲁多在2015年上台时的支持率。
**大选五大关键要点
双党得票率历史性突破:自由党与保守党得票均超40%,为近一个世纪首次。
自由党获得领先但未必多数:截至目前自由党领先168席,仍需等待最终确认是否多数政府。
保守党遭遇重大失误:尽管普选票数上升,党魁波利耶夫失去议席,对党内领导地位构成挑战。
小党边缘化:新民主党和魁人政团均失去大量支持,联邦政坛进一步两极化。
特朗普因素决定选情走向:对美国新政府的担忧促使大量选民支持卡尼所代表的稳健中道路线。
**接下来的考验
“现在是勇敢的时候,要以团结一致的加拿大的强大积极力量来应对这场危机。”卡尼在胜选演讲中这样说道。
他已经向全国发出明确讯号: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但也是充满困难的旅程。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将面对特朗普政府施加的外交与经济压力,同时还需应对国内房价高企、通胀顽固等民生挑战。
对于卡尼来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时刻”——既是机会,也充满责任。他不仅要稳住局势,还必须兑现自由党在经济安全与国家团结上的承诺,以遏制右翼民粹主义的进一步蔓延。
未来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加拿大已不再是几个月前的加拿大,政治的钟摆正向另一个方向摆动。卡尼赢得了选举,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新闻参考: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rney-poilievre-election-result-analysis-1.7521385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takeaways-election-results-1.752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