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少数族裔选民如何通过数字网络重塑加拿大政治

加拿大星星生活捷克佳/随着加拿大联邦大选临近,各政党正致力于动员选民。然而,他们或许忽视了少数族裔群体正在如何影响着加拿大的政治生活。

移民和侨民群体在加拿大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长。2021年,加拿大总人口中,超过830万人是现移民或前移民,占比达到创纪录的23%,创下自19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亚裔移民占总移民人口的51.4%。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卡什夫·拉扎(Kashif Raza)在“The Conversation”撰文说,他博士研究的重点是居住在卡尔加里东北部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南亚移民的融入实践。

作者表示,他利用加拿大融合指数,探究了移民们如何在经济、社会、健康和政治层面与加拿大社会互动。

他说,这种互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多语言和族裔网络推动的,并越来越多地通过WhatsApp、X和Facebook等平台进行中介。

**研究多语言数字世界中的政治融合

自三月下旬联邦大选宣布以来,作者一直在对南亚裔社区影响力人士运营的社交媒体页面进行数字民族志研究。数字民族志(Digital ethnography)研究旨在观察人们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互动和创造意义。

研究中的影响者是管理数字平台(例如Facebook群组、WhatsApp聊天和其他社区网络)的个人,他们在塑造社区成员获取、讨论和处理政治信息的方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的页面(主要在WhatsApp、Facebook和X上)继续展现了多语言和族裔网络如何塑造政治意识并影响选民行为。

政治参与常常被狭隘地定义为投票率。但作者对卡尔加里南亚裔侨民的研究表明,政治融合远不止于投票箱。它发生在社交媒体上,发生在清真寺、寺庙和锡克教谒师所,发生在多语种志愿服务中,发生在语言、文化和公民生活交汇的社区空间中。

至关重要的是,它还延伸到跨国问题。许多社区成员讨论全球事件——例如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或美国的贸易政策——以及移民等加拿大问题。


【2025年4月10日,自由党领袖马克·卡尼在安省宾顿市谢里丹学院与学生交谈。图源:加通社】

为了进行研究,作者采访了19位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居住在卡尔加里的第一代南亚裔移民。作者的研究参与者描述了他们参与的各种公民和民主活动:志愿服务、参与在线讨论以及参加讨论政治问题的文化或宗教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使用英语和他们的母语进行。

参与形式既包括正式志愿服务(通常在英语为主的场所),也包括非正式志愿服务(在宗教机构、节日或社交媒体上)。许多人更愿意在能够使用印地语、旁遮普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有时甚至多种语言混合使用(称为跨语言)的场所进行志愿服务。

一名参与者是一名银行家,同时也是社交媒体影响者,运营着一个巴基斯坦Facebook群组,他表示:“我经常在Facebook上做志愿者。我也会加入政客的竞选活动。我所有的社交媒体工作都基于乌尔都语。它让我能够与人们建立联系。”

在数字民族志研究期间,我们观察到该参与者将人工智能(AI)生成的图像与多语言帖子相结合,为某个政党进行竞选。

**超越投票率

南亚裔是加拿大最大的有色人种少数群体,他们的公民参与为了解民主在多元文化、多语言社会中如何运作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人们不使用主流语言参与政治,那么他们就根本就没有参与。

然而,作者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社会多语言能力——同时使用英语和传统语言的能力——受到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的保护,并支持更具包容性的参与。一位在安置机构工作的参与者解释说,多语言政治活动有助于“沟通、解释政策、回应人们的疑问、理解他们的担忧并解决这些问题”。

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误解,认为提名特定族裔背景的候选人就能保证获得社区支持。虽然这可能会影响地方选举,但联邦投票决策往往更为复杂。作者的研究参与者除了强调身份认同外,还强调政党纲领、过往表现以及国内和国际问题。单凭族裔集中度并不能决定选举的成功。

族裔网络——由大家庭、信仰团体、数字社区和邻里关系组成——充当着公民孵化器的角色。它们并非孤立的飞地,而是充满活力的平台,新移民可以借此培养政治素养和信任。


【2025年3月27日,在卑诗省素里市的一场竞选集会上,一名身穿橙色长袍的锡克教徒在政治集会上举着“加拿大优先”的标语。图源:加通社】

**重新思考政治参与

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但多语言在移民社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作者的研究中,语言是动态的——它是一种促进身份认同和参与的社会和文化资源。

参与者翻译政治材料,向他人解释政策,并利用多语言平台讨论住房、医疗保健和移民等话题。这些做法在本届选举周期中也体现出来,南亚裔社区成员利用语言、数字工具、人工智能和热点问题来吸引选民。在这些场合,语言是一种文化资本。它通过熟悉感、情感联系和社会归属感来促进参与。

锡克教谒师所、清真寺和曼迪尔(mandir)等信仰场所是公民论坛。候选人在竞选期间会前往参观,社区领袖则帮助塑造政治对话和参与。这些机构提供了主流体系通常缺乏的文化流畅性和语言沟通渠道。

随着移民重塑加拿大的人口结构,政治融合不仅仅是一种趋势,更是民主制度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虽然一些政党提供翻译服务或举办文化活动,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这些社区内部已经存在的深厚的公民参与。

移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用自己的语言和人脉网络塑造对话。在2025年大选之前,是时候打破种族投票迷思,认识到完整的公民生态系统——从WhatsApp群组到清真寺庭院。

政党必须超越仅仅雇佣翻译或依赖社区领袖的范畴。多语言公民参与并非事后诸葛亮,而是基础性的。现在是时候用人们使用的语言,在他们信任的空间里与他们互动了。

作者表示,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真正包容的民主国家,就必须从语言、文化和地域角度考虑民众的处境。族裔网络并非政治生活的弯路,而是通往政治的入口。多语言并非参与的障碍,而是民主的语言。

新闻来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racialized-voters-are-reshaping-canadian-politics-through-digital-networks-25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