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夕,总导演张艺谋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作进行了解读。
问: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经常表示要以一颗平常心开展工作?是否做到了这点?
张艺谋: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付出了两年多的努力,虽然一直说是要以平常心看待。但真正做起来时谁也做不到平常心,因为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太重,由此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很像我拍电影时寻找好的剧本一样。电影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剧本是否精彩。花了一两年时间用在寻找好的创意,即使是到了彩排的时刻,我们也仍然没有放弃好的创意。只有真正等到了开幕式办完后,回过头来才能发现,其实真正好的创意,它真的是好。我们最初的有些精彩创意,经过了一次次考验,一直坚挺到了最后。
问:开幕式上有哪些是亮点?
张艺谋:开幕式上还是有不少亮点的。一台节目、一部电影,要想处处都是亮点,太难了,也不可能,那是违反艺术规律的。因为有些好的创意,实现起来,挺不容易的。而一些付诸实施的创意,也会在实施的过程中打很多折扣,最终的效果会与最初的构想有较大的反差。
问:从最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借鉴了些什么?
张艺谋:我们对最近这十几届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研究。我个人十分喜欢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构思很巧妙的一点,是寻找到一个舞台,一个行进的车队。在这两个载体中进行充分的展示。他们将传统的舞台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在空间中采用了巨大的吊装。要想超越,太难了。因此,我们的开幕式的突破点选择在多媒体数字技术上,结合传统的舞台、团体操等,进行立体的展示。从空间上寻找突破,对这一点寻找了很长时间。刚开始时,有“老虎吃天”的心态,走入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误区。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逐渐回到了务实。
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数字技术上取得突破有何价值?
张艺谋: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好坏各人有各人的评判。但作为一个实践者,我可以自信地说,我们这次的开幕式,是一个前卫的探索,是一次数字时代的开幕式,是一次全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开幕式。领衔二十一世纪大型广场活动的方向。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这届开幕式,总的品质让人感觉到很现代、很时尚。即使传递的是古代的信息,我们也采用了现代的手法,通过完美的视听语言来展示。如开局晶莹剔透的画轴,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从多媒体短片切进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开头的这一组镜头奠定了整台节目的风格。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将自己最值得骄傲的灿烂文化,用最现代的视听手段包装。这两年来一直处于“煎熬”之中。两个月前还是如此。现在则很平静了。因为成败已定。
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用“击缶而歌”的方式来表现,为何有这样的创意?
张艺谋:作为奥运会的开篇,倒计时这一段落十分重要。我们研究了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最后时刻的倒计时,以及世界上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活动的倒计时的表现形式,发现大同小异,表达方式十分雷同,几乎都是短片加欢呼的方式。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这届开幕式前最后的倒计时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把原来安排在节目后面的“击缶而歌”调到了最前面。
“鸟巢”东北侧上的一束火光,迅速盘旋了一个大圆,化为一片耀眼的白光。激活了“鸟巢”顶上的日晷。日晷将这一束强光反射到场地内,点燃了“缶阵”。缶阵以光波的律动,在滚雷的节奏声中,由发光的缶面连续闪出60、50、40、30、20、10字样。最后10秒,缶阵的击打节奏、加上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字样,配合着全场观众的激情呐喊将倒计时掀向最高潮。
此时,焰火在高空中绽放。整个“鸟巢”宛若盛开的花朵。场内缶阵上的闪光,宛若花朵晶莹的花蕊。
问: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如何表现“奥运五环”标志,都是重要的环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展现方式令人感到震撼,能否解读一下。
张艺谋:奥运五环标志的展示,是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最重要的一个仪式环节。在国际奥委会提供的历届奥运会的影像资料中,镜头里汇聚得最多的就是五环的展示。因为每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都是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浓郁特点的展示,没有任何可比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许永远也想不起来那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过什么样的节目。但”奥运五环”精彩的展示瞬间,却永远载入了史册。
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奥运五环的展示。我自信是一个经典。由焰火组成的29个巨大的脚印,沿永定门、前门、天安门……一路向北,朝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走来。最后一个巨大的脚印在“鸟巢”上空化作漫天繁星飘落,聚拢成体育场内闪闪发光的梦幻五环。天上飘下来的仙女,她们的名字叫“飞天”。“飞天”把“奥运五环”从地面缓缓拎起,簇拥着五环升起,美丽而浪漫。
问:作为开幕式总导演,你个人最欣赏开幕式上的哪些节目?
张艺谋:整个节目当然是相互呼应的一个整体,每一个节目都有自己的亮点。从有特点的角度上来看,“活字印刷”这一幕很重要。活字印刷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带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个节目看似机械,其实是897个训练有素的演员的表演,是过去我们常用的团体操的一种变异。对中文方块字的这种表现形式全世界都没有见过,很特别。实现了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统一。
从创意的角度看,我十分喜欢“太极”一段。这段内容把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价值观,用很好的形式进行了诠释。全世界几十亿人将通过电视收看到这一幕,接受到中国人对“太极”理解的准确信息。“太极”通过几个人、到2000多人浑然一体的表演,展现了空灵的感觉,同时画面上还有一群孩子无忧无虑上学、绘画、游戏,集体在现场完成了一幅画。用这样并行的两条线索,把外国人十分欣赏中国功夫的元素进行新的解读,解释了中国人心目中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自己在开幕式中,最引以为骄傲的是“我们一起走”这个贯穿仪式始终的创意。这是全场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运动员和现场的演员们,共同完成的这个创意,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最好体现。
我们在仪式最初画卷上由演员用形体绘出的水墨画、来自五大洲的孩子们在各个节目段现场绘出的儿童画,到运动员入场式时进入到最高潮。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们,在1小时40分左右的入场式中,先后走过铺在体育场内的这场“画幅”,用五颜六色的脚印绘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与之前的水墨画、儿童画构成全新的一幅动人画卷。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将在这张“画卷”上致辞,圣火手在此点燃熊熊燃烧的主火炬,运动员和裁判员代表在这幅“画”上宣誓……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创意,是所有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运动员、教练员等共同完成的一幅永远不可复制的画卷。
问:在节目最后的《梦想》段落,为何会选择“地球”作为表演舞台?
张艺谋:在节目最后需要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有过多种创意,后来发现其实同一个地球就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这个创意是开幕式团队中的美术总监、英国的马克·菲舍提出来的。这个创意的实施非常具有挑战性,不仅表现在如何设计和生产出这个具有多媒体展示功能的载体,它还需要在“鸟巢”地坑里能屈能升。
同时,演员们在上面表演的挑战性也是十分巨大的。他们需要在地球的各个立面自如行走、还要做出各种跳跃、翻腾动作。那些靠维亚(吊钢丝)技术帮助的演员们十分辛苦,尤其是那些倒立面行走的演员更是不容易。他们是从山东、河南武术学校专门选拔出来的400多个小伙子们中,经过大半年时间的训练,从中优中选优挑出来的60位身怀绝技的演员。
问:放飞和平鸽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规定动作。为何会又想出这样一个带有浓重行为艺术特点的方式来?
张艺谋:奥运会开幕式是国际奥委会高度重视的隆重仪式,升主办国国旗、奏(唱)主办国国歌;运动员入场式;五环展示;升奥林匹克会旗、奏(唱)奥林匹克会歌;放飞和平鸽;点燃主火炬等都是重中之重的规定动作。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在规定动作上的比较性更为强烈。
以放飞和平鸽为例,自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的鸽子有不少被主火炬火焰烧死后,国际奥委会决定不再放飞真正的鸽子,而改用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替代。正因如此,自此以后的各届奥运会开幕式放飞和平鸽,都成了艺术家们展示才华的一大亮点。印象最深的是悉尼奥运会时,一张硕大的白布在运动员头顶手手传递时,灯光在上面投射出一个个飞翔的鸽子,充满诗意,传递着全人类追求和平的共同心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这个环节的创意也精心策划,在各种创意方案中,最后删繁就简,采用的方案令人难忘。100位身着素装的少女在放飞和平鸽的音乐声中,和着歌曲的节奏,交叉着双臂,挥动双手,像鸽子一样舞动着翅膀。1万多名现场的运动员,以及体育场内9万多名观场观众一起舞动双臂……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举起手,放飞自己心中的和平鸽。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简单、最独特、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放飞和平鸽。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开幕式前知道这一方案后表示十分欣赏这个创意,他还提前进行了预演,练这个动作。
问:点燃主火炬的时刻都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怎么解读北京奥运会的这一震撼瞬间?
张艺谋:主火炬点燃,是整场开幕式的最高潮。是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理念最完整的阐述,是北京奥运会世界性的一种体现。北京奥运会绝不仅仅只是中国人的奥运会,除了要展示中国文化之外,更要展示当代中国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队成立以来,收到了无数的建议,从钻木取火到凤凰涅槃。我们的这个点火仪式,体现了为全人类的这一盛会欢呼的主旨,让人们能够看明白这一点。
问:如何定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特点?
张艺谋:我们的这次奥运会开幕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词:浪漫。我个人非常喜欢“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主题口号。“梦想”这个词就让人心生浪漫。
中国人其实从古自今,一直不缺乏浪漫。中国古代的写意画、中国的诗词、音乐,充满着浪漫的色彩,浪漫其实早就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里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但在现当代,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还是较为片面的。不少人总是认为中国人生活单一,模式化。我们这次就是要借奥运会这一个巨大的平台,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中国的浪漫。
问:承担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与拍电影相比,哪一个更累?
张艺谋:当然是开幕式了。办这么一个开幕式,比拍10部电影大片还要累。工作量和困难简直是拍一部电影的上百倍,幸运的是从生理到心理都抗了下来。
这主要是奥运会开幕式承载的内容太多、太多。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中国人上百年才办一次奥运会,太不容易了。作为有幸承担这一重任的一名艺术家,只能竭尽全力,办好开幕式,为中华文化的弘扬贡献力量。
而拍电影则不同,拍电影更多的是一位导演的个人创作。拍砸了三四部电影,还有希望从下一部中东山再起。而奥运会开幕式则完全不同,只能成功,没有失败一说。其重要性,二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