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7/移民教育程度 远高于本国人

-移民教育程度 远高于本国人
-统计局《全国家庭调查》显示教育水平女超男
-安省人拥大学学位称冠全加
-专才市场饱和,人际关系是关键
-新移民重视教育 大专女生比率升
-华裔工程系女学生 担心职场不及男性
-攀上高职靠机会


移民教育程度 远高于本国人

世界日报编译组渥太华26日电/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6日公布的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移民中接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大大超过加拿大土生土长者,而且差距有逐渐拉开的趋势。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外来移民中,有38.1%的人拥有大学学位,而这个比例在加拿大出生者中仅为24.2%。

2006年时,两者的比例分别为31.6%和20%。分析师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扩大,可能与联邦政府更倾向于接收拥有高等教育程度的新移民有关。

从全加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2011年的人口普查发现,在成年人中在大学及社区学院深造过者的比例约66%,在2006时为60.7%,与1961年时的仅4%相比,早已不同同日而语。

从性别看,在处于工作年龄的妇女中,接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为64.8%,高于处于工作年龄男性的63.4%。这也是首次妇女在这个项目上超越男性。

女性受教育程度比男性高这个新现象,在医疗领域尤其明显,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拥有医学学位的25至34岁年龄段的人群中,62.2%为女性。而在55至64岁的医生中,仅有四分之一是女性。

加拿大现在提供最多工作机会的行业是零售业,无论是对女性还是男性均如此,这是零售业雇佣的人数首次超越制造业。而在2006年时,制造业还是加拿大最重要的雇主,当时零售业居第二位。可是,到了2011年,制造业已退居第三位,排在零售和医疗暨社会服务业之后。

分析师说,零售、医疗暨社会服务业雇佣人数超越制造业,反映出的是传统制造业逐渐式微,整个社会由第二产业居主要地位向第三产业居主要地位过度的现实。

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也表明,就业与受教育程度紧密相关:在2011年,在拥有大学学位的人中,就业比例接近82%,在无高中文凭及高等学历的人中,就业比例才55.8%。

统计局《全国家庭调查》显示教育水平女超男

明报/加拿大统计局周三发表《全国家庭调查》(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最新数据,指女性的教育水平比男性高,移民一般有较高学历。

2011年,接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自称有专上教育学历,比率高于2006年的60.7%,也高于1961年的4%。

比较两性的教育水平,64.8%的工作年龄段妇女有专上教育背景,男性的比率则是63.4%。这是统计局第一次记录,女性的总体教育程度高于男性。

在工作年龄段人口,具备大学学位的女性比男性多,尤其是年轻一代。医科差别更大,在25岁到34岁的成年人之间,具备医科学位的女性占62.2%。在55到64岁的成年人中间,四分之一的医生是女性。

妇女较多任职托儿、行政助理、护士和收银员;货车司机、木匠、烧焊和电工等工作,10名雇员有超过9人是男性。

两性最多投身的职业是零售业,其实零售业首次超越制造业,员工总数名列各行业之首。

2006年,制造业是最大的雇主,零售业排第2位。2011年,制造业沦为第3大雇主,屈居于零售业和医疗护理及社会援助等领域。

数据显示,求职与教育水平有密切关系。具备大学学位的人,接近82%在2011年就业,没有专上学历的人55.8%有工作。

原住民的教育水平也有提升,2011年48.4%的原住民有某种专上教育学历,高于2006年的44%。

只有9.8%的原住民具备大学学位,2006年的比率只有8%,比非原住民的26.5%比率低得多。

在学院教育方面,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的差距不大,接近20.6%的原住民有文凭学历,非原住民的比率是21.3%。

移民有大学程度,比率高于一般人口。在2011年,38.1%的移民说有大学学位,非移民只有24.2%。

自2006年以来,这个差距愈来愈大,当年31.6%移民说有大学学位,非移民的比率是20%。

就业人口出现老化

就业人口也有老化迹象,2011年,大约18.7%的劳工超过55岁,比率高于2006年的15.5%。年逾55岁的人,34.9%就业,2006年只有32.2%。

调查显示,农场经理、宗教领袖、巴士司机和计程车司机多数年纪较大。调查也显示,接近四分之三的加拿大人开车上班,只有12%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更少人步行上班, 从2006年的6.4%减少到5.7%,踏单车上班的人维持1.3%的比率。

安省人拥大学学位称冠全加
6大都会区中多伦多屈居第二

明报/加拿大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卑诗省有27.3%的成年人拥有大学学位,仅次于安省,居各省第二位,但在全国6个大都会区中,大温都会区则仅排在第四位,落后渥太华、多伦多、卡加利之后。

统计局昨日公布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教育及就业的数据。在全国方面,约有三分二的25岁至64岁国民拥有专上学校学位,在各年龄层之中以25岁至34岁的年轻女性有最高比例的大学学位,高达59.1%,但是在拥有技术工证书方面,男性则以近八成的比例远超过女性。

卑诗省的大学学位是人口(25至64岁)比例是27.3%,亦就是超过四分一的省民大学毕业,各省之中仅次于安省的28.9%。全国只有卑诗和安省高于全国水平的25.9%。

报告还统计了全国6个主要都会区人口的教育程度,大温哥华人口普查都会区(简称大温都会区)的大学学位人口在6个都会区中排第四位,落后渥太华、多伦多、卡加利之后,比例是34.1%。

学院文凭 多伦多排第四

在学院文凭比例方面,大温都会区更落后渥太华、爱蒙顿、卡加利、多伦多之后。

专才市场饱和,人际关系是关键

世界日报记者葛健生多伦多报导/联邦统计局26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取得理、工、数、科、资讯等学位的学生中,有逾半数均为移民。有本地移民服务机构负责人认为,近来亚裔移民为大宗,观念多为“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高学历、专才,不见得有利找工;也有社区服务负责人提醒,时代在变、市场饱和,要多发展人际关系,才是找工关键。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间,25岁至64岁的成年移民,占全国总人口数约四分之一;全国有逾三分之一的成人大学毕业;而取得科学、工业、工程、工程工业、数学和电脑资讯等课程的毕业生,有逾半数都是来自国外的移民。

多伦多社区与文化中心总监钟新生认为,近年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地区亚裔移民不断攀升,而这些亚裔国家的传统教育,就是学习文科不现实,未来在社会上工作地位不明确,因此普遍有“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

对于联邦统计局资料显示,有逾半数新移民都取得理工等科学位,钟新生表示,该项数据反映出亚裔国家较为偏重专才的训练,这是由于过去时代演变、技术创新,于是民众认为取得一技之长至为重要,于是大量投身在该领域的市场。

但随着市场走向专业化,钟新生指出,大量专业人士被市场淘汰,但专才在过去的教育制度下,接受通才教育的机会减少,于是亚裔国家才发现对通才的培养欠缺。

钟新生说,现代对青年的培养注重的是领导能力,不但专业要好、能独立工作、具备团队精神,如此不只有专业能力,一但面临转型时期,也能较为顺利找到工作,这正是“一通百通”的目的。

对于联邦统计局表示,理工等科学位毕业生,逾半数为移民的数据,多伦多台湾侨民社区服务中心董事长林正恩认为,有太多移民都是专才,市场已趋饱和,他指出,发展人际关系才是让移民在具备专才的同时,能顺利找工的关键。

林正恩指出,大学着重理论,学院注重实际,特别是新移民如想顺利找工,可在大学毕业后,再读一年的学院课程,如此不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可顺势发展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他以自己移民30余年为例,读书要愈读愈广阔并拓展人脉。

新移民重视教育 大专女生比率升

星岛日报/怀雅逊大学进修学院代院长Marie Bountrgianni指出,新移民是促成更多女性升读大学的原因之一。她说,五年前女性占大专学生的比例不足五成,但2011年的数字是接近六成大学毕业生是女性,男生只得四成。她估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女性地位在过去几十年大幅提高,与男性看齐。另一方面是无数新移民涌入,移民的下一代,不论男女升大学的比率非常高。

她说,学徒计划的毕业生,有八成是男性。女性甚少投身木工或电工等,也促使女性在中学毕业后选择升读大学。不过,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等科目,仍然是男性的天下。

医学院的女生比率是大多数。她认为很多父母鼓励女儿追求自己的兴趣,不再觉得医生要是男性。

她表示,随愈来愈多女性加入原本是男性为主的职场,加拿大工作环境也需要作出改变,例如产假不应该被视为妨碍工作,而是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家庭医生是女性,病人就要有心理准备医生会放几个月假照顾新生婴儿。

近年来,中学生升大学的人数屡破纪录,但同样亦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她说,这是明显是错配。中学和大学都有疏失,未有明确告诉学生,社会需要工程、财经、医疗生、科学和数学人才。有意投身这些行业,毕业后都能够找到工作。如果学生知道未来的出路,自然更有兴趣读大学。

华裔工程系女学生 担心职场不及男性

星岛日报特约记者杨婉文/统计局最新数字显示,愈来愈多女生报读工程及医科等科目。有华裔工程系女生表示,确实有此趋势,但担心就业晋升未必能与男性竞争。大学工程系学生梁同学昨接受A1中文电台时事节目《A1出击》访问时表示,她读的科目女生愈来愈多,一般工程系200个学生中,会有两、三个女生,但她念的系统设计工程学,有三分一是女生。她指出,这是近五、六年的趋势,过往约四分一是女生。

还有一年就毕业的梁同学表示,看到多了系统设计公司聘用女性,再加上自己喜欢这一科,于是选择念工程。不过她也担心日后就算找到工作,晋升机会或者薪酬水平,也未必能与男性平等。她认为,工程系的女生,要尽力表现自己,比其他人要加倍努力,也不要因为其他人不给予机会发挥就气馁,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加倍努力争取成绩

她补充,她做过几份暑期工,每份工都需要用一些时间,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不会逊色于男性。就算加倍努力,都只是大约一半的上司,会平等对待她,有些上司就算知道她有能力,甚至好过其他人,都会“打压”她。她希望,随愈来愈多女生报读工程,日后会有更多女性任职管理层,令男女在业界更平等。她估计,可能需要20至30年。

但另一位毕业于土木工程系,现在已经在业界任职的祝小姐认为,性别没有阻碍晋升机会。虽然她的公司初级职员,全部都是女性,高层只有约一成女性,但这并不反映女性晋升机会较差,可能只是由于近年多女性念工程,令初级员工多女性,而高层较年长,在他们的年代,女性读工程人数较少,因此才出现高层男性较多的情况。

她续称,约10年前读大学时,班上100人,已经有约三成女生。但她承认,在一些工种上,例如是出地盘的工作,女性会有障碍,这类职位男性会较多。

攀上高职靠机会

星岛日报/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家庭普查(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显示,愈来愈多在职女性拥有高学历,却未能在职场上攀上更高位置。曾经在银行界位位居副总裁、最近转任孟尝会行政总裁的黄何洁仪认为,教育、种族、性别并非决定因素,能否升上高位,机会与际遇反而更为重要。

黄何洁仪(见图)20多年前从香港移民加拿大,她坦言要由低做起,付出很大努力去适应新环境。犹幸银行业界男女比例较平均,高职位或管理阶层都有女性出任,所以她在工作上并没感到不公平,或因为身为女性而少了发展机会。

她认为不论男女,事业能否更上一层楼,个人际遇很重要。“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机会来到,但个人不努力,或非常努力,但偏偏没碰到机会,都可能令事业发展有不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