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7/旧闻检索:反对“伪调查”

人民网 – 观点 – 社会走笔 2002年11月08日09:53 /金陵客/9月份的国内城市薪资排名,让喜欢较真的南京市民吓一跳。2002年10月29日《江南时报》有消息说,这份“由中华英才网发布的‘国内22个城市9月薪资排名’”,明明白白“标明南京平均年薪32283元,算下来平均月薪竟高达2690元”。而据南京市统计局官员介绍,去年南京人均年薪1.4万多元,今年如果能够增长10个百分点,人均月薪可达1200元。二者为什么会如此悬殊?记者特意专门了解了“该排名的调查方法”,这就是“在全国参加调查的3万人中,像南京这样600万人口的城市取样人次仅为804;35岁以下的人占95%,大专、本科学历的占81%,在外资、私营企业工作的占45%,有5年以上工龄的人群占44.7%,加上又是网上调查,难怪得出的薪资如此之高”。

平心而论,数字掺水人们早已司空见惯。把一些人或者一个城市的薪资水平说得高一点,等于在替这个城市涂脂抹粉,当事者并无多少损失。何况,税务部门并不当真去按照这个数字逐人收取个人所得税,有何要紧?所以,当童大焕先生对关于国民收入的某一调查提出质询时,我还天真地以为,那不过是一种书生气。尽管非常赞成童先生的观点,我却仍然认为此类事大可不必认真。但是,现在这种匪夷所思的“网上调查”方法实在让我大吃一惊。

什么叫做调查?现代社会应该怎样做调查?这些问题应该有非常严肃的答案。一个多达600万人口的城市,取样人次竟然不足百万分之一点五,这能有多少代表性可言?这个600万人口的城市,就业人员年龄、学历和工龄的分类比例是多少,各类企业的分类比例是多少,收入高低差距分类比例是多少,诸如此类起码的数据应该是进行薪资调查的基础。如果连这些基本情况都还分不清,这种“调查”则与瞎子摸象何异?这种数字游戏又怎么敢对外公布?这些打着“调查”旗号的人,可以说连一点社会调查的基本常识都不懂,却一本正经地以“调查者”的面目招摇过市,一本正经地把那些荒唐之极的数字拿来当作“调查”结果堂而皇之地公布于世,岂非把“调查”等同于儿戏?这种调查,应该谓之为“伪调查”。

这种“伪调查”,败坏了一般社会调查所应有的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也败坏了一般社会调查所应有的客观公正的信誉,实在令人不能容忍。反对这种“伪调查”,应该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当务之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问题在于这种“伪调查”何以能够存在。假冒伪劣无所不在的社会大环境,数字掺水无人负责的社会大背景,都是这种“伪调查”得以生存乃至泛滥的土壤。我所奇怪的是这种“伪调查”为什么无人追究。这种“伪调查”公布种种不负责任的数字,到底受一种什么样的利益驱动?公布这些不负责任的数字产生的种种误导,又有谁来承担后果?这些问题难道都应该听之任之吗?这种“伪调查”给我带来的种种疑虑,一时竟然难以找到答案。

如果人人都来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伪调查”,我想,它离寿终正寝的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来源:《南方周末》 2002年11月07日

http://past.people.com.cn/GB/guandian/183/2281/3280/20021108/861602.htm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