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十年前,香港人Lisa和全家人在温哥华的电视机前收看中英交接仪式,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全家回到了出生地,到维多利亚港看庆回归烟花汇演。
当初出于对回归的疑虑,成千上万个Lisa曾选择移民他乡,全城掀起一股移民热潮。但回归十年间,据统计,已有30万移民回到故乡。回归前曾涌移民潮1994年,Lisa的小儿子刚出生,丈夫就把经营得不错的一家电信公司卖了,举家迁往加拿大。Lisa回忆说:“丈夫总为将来担心。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对未来的不确定,让他们全家前往遥远的加拿大温哥华。
同样的经历还发生在其他香港人身上。如今的申银万国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梁晏来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但是,1991年,他放弃了当时渣打银行全球管理培训生的机会,只身前往加拿大。
对未来的不明朗,造就了回归前的移民潮。1992年高中毕业后选择移民加拿大的Wendy说:“当时就想,如果有了双重国籍,未来怎么变,我都不怕。”
据统计,1997年香港回归前,超过50万港人离乡背井另觅家园。其中1990年至1992年是移民的一个高峰,当时年均有五万港人移居海外。加拿大、英国、美国成了多数人的目的地。当时选择移民的人多有较高学历,所以超过七成是技术移民,只有不足三成是投资移民。
哪里都比不上家好
梁晏来说自己是“游牧民族”。在香港出生,在加拿大读高中,在澳大利亚拿到大学文凭。当他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成为了渣打银行全球招聘的17名管理培训生之一,薪水不低,职业前景也一片看好。可香港的快节奏令他感到压抑,梁晏来开始向往稳定而宁静的生活,决心移民加拿大。
可是到了温哥华,生活却并非如他所愿。最初,他在一所银行里做兼职的柜台员。从管理培训生到柜台员,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收入的减少。为了生计,他曾当过导游,也曾做过汽车销售,但是每份工作都并不能使生活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思乡之情却在梁晏来这些移民身上愈发浓烈。梁晏来解释说,加拿大人的生活很简单,几乎没有夜生活,只有每半月发薪水时,大家才会出去娱乐一下。而香港人早就习惯了饮早茶、跑马、泡吧的生活。当看到电视里天天播放着关于香港稳定、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消息,人就不由自主地想着香港的一切。梁晏来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哪里都好,但也比不上自己家里好。我的家在香港,我要回去。”
“中国是我们的根”
送孩子上学、与太太们饮茶、买菜、做家务、接孩子放学、与家人共进晚餐……这就是移民回港后成了全职太太的Lisa和Wendy的生活。虽然很简单,但是她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与满意。
刚回到香港时,两人都为这里发生的巨变感到吃惊。Lisa曾居住的地方,现在早就变成了许多鳞次栉比的高楼。而Wendy则发现,比她早“回流”的朋友们在谈话中已经越来越习惯用“我们中国人”代替“我们香港人”。“哪儿都不去了,还是香港最好。”Wendy笑着告诉记者。
梁晏来回港后则顺利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如今担任证券公司董事一职后,他经常奉命到内地出差,事业上的机遇很多,未来的路也越走越宽。虽然很忙,他却找到了一直以来追求的稳定感。每当坐在中环的办公室里往窗外远眺,维多利亚港的美景就尽收眼底。
据特区政府统计处199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当时香港有约118400名回流人士。而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调查估计,香港目前约有30多万回流人士。“我们香港人总说自己是没有根的人。但我想,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一定会在香港,在中国,找到自己的根。”梁晏来说。
“手持特区护照感觉非常棒”
Wendy 说,回归之后,自己发现持特区护照也能方便出入很多国家,并非如之前听说的那样受到限制。“更关键的是,当你在国外手持香港特区护照,感觉非常棒。” Wendy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国家地位也越来越高,“我到欧洲去旅游,大家听说我是中国人,又来自香港,就特别尊重和友好。”Wendy 的话虽然有些直白,却道出了不少回流人士的心声。
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的资料,2007年,对香港特区护照免签证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 134个,大大超过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免签证国家和地区数目,而且国际认受性更强。这一切,使得香港人对中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香港大学今年4月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8%的受访香港同胞对“一国两制”有信心,对祖国和香港前途有信心的受访者比例也高达89%和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