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传人强阵祭祖 主流传媒采访
-黄姓宗亲400人 省府前合家欢
-全加黄氏恳亲大会吸引加美中港逾千人
-年轻黄氏后代和公所简介
-开平穷小子移加一甲子 黄策群凸显华人奋斗史
黄氏传人强阵祭祖 主流传媒采访
明报/加国黄氏宗亲每3年一次的会员恳亲大会,今年轮到在安省举行,来自加国满地可、温哥华、卡加利、爱蒙顿、卑诗省的维多利亚等黄氏宗亲会,连同本地安省黄江夏云公所逾百名代表,昨日齐集“安省黄江夏云公所”,一起出席祭祖仪式,旅游及文化厅长陈国治应邀出席,活动吸引本地多间主流传媒到场采访。当晚亦庆祝“安省黄江夏云公所”获加国总督颁发加国黄氏族裔“徽章”给该公所。
在安省成立近50年的“安省黄江夏云公所”,上月获加国总督府通知,将代表英女王颁发加国黄氏族裔“徽章”给该公所,颁奖仪式昨晚在密市国际中心宴会厅举行的庆祝晚宴上举行,有来自加国上述省份的黄氏宗亲代表及本地政商社界1100人出席。
安省黄江夏云公所主席黄国威向本报表示,高兴获得加国总督代表英女王颁发加国黄氏族裔“徽章”给该公所。他认为除黄氏族裔外,全加国华人同样感自豪。据他所知,这是加国首个华人姓氏族裔获颁“徽章”。他指该公所是于年前向加国政府申请颁发加国黄氏族裔“徽章”,获当局接纳。
他说黄氏族裔早于100多年前已移民加国,大部分是从中国广东省的台山、开平及广海等地区而来,当中亦有是“铁路华工”,估计现时安省黄江夏云公所有会员1400多人。
他称是次获加国政府颁发黄氏族裔徽章,可能是黄氏族裔在加国6个省份都成立有公所,有系统维系宗亲联谊;又注重黄氏族裔下一代的教育,以安省黄江夏云公所为例,设有黄氏子侄中、大学奖学金,而能够攻读大学的更有书簿费提供。
另黄氏公所亦经常为社区筹款出力,对加国作出贡献服务,故获得颁发“徽章”。
“安省黄江夏云公所”是次获颁的黄氏族裔“徽章”,“徽章”图案最下是用中国人喜爱的红色代表海水,上有多块呈金色代表加国的枫叶;采用金色另一意义,是中文“黄”字亦与“黄金”颜色相同寓富贵;而在其上面左边是中国特有的“熊猫”,手持一把类似中国式“锄头”,代表中国人早年移民加国辛勤开拓新生活;右面则是一只代表加国的北极熊。
两只熊持?中间的一个盾牌,盾牌上方,有一条“龙”,代表是华人是龙的传人,盾牌底部则分别有中文“情义和睦”于正中,左右两边由英文“In Family We Unite”衬托,意谓加国黄氏族裔团结和睦。
徽章最上方是一只中国古时传说的吉祥鸟“凤凰”,其颈前挂名有一个上有中文“黄”字的圆章,凤凰底部则有一根代表加国最高议会的权杖。
黄氏族裔“徽章”,除该公所会悬挂起外,亦会把“徽章”送给其他省份的黄氏公所悬挂,分享这份荣誉。
黄姓宗亲400人 省府前合家欢
世界日报记者孙竟添多伦多报导/全加黄氏宗亲第八届恳亲大会暨安省黄江夏云山会所合并成立49周年纪念庆典于13日在多伦多举行。来自加国和美国、大陆、香港等世界各地的黄姓人士相聚一堂,在安省政府大楼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黄姓传人全家福”。
从温哥华、爱民顿到卡加里、满地可,从耆老到的儿童,他们分享着一个共同的姓氏。黄铭辉全家自香港移民加拿大已经近40年了,他78岁高龄的老母亲不懂英文,而生于加拿大的一双子女黄嘉振、黄嘉莉却不会中文。他说,他们一家人常常参与黄氏宗亲的聚会,家中的老人可与老友相聚,孩子则藉此机会结识新朋友。
安省黄江夏云山会所董事黄家维是本次恳亲大会负责人。他表示,黄氏垦亲大会每三年一届,在加拿大六个城市轮流召开,距上一次在多伦多举办大会已有18年时间。两个世纪以前,黄氏公所曾帮助华人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落脚生根。200多年来,黄氏传人在加拿大的历史就是华人在加国艰辛奋斗史的一个缩影。
黄家维介绍说,大合影的参与人数近400人。在血缘情谊的号召下,不仅加国各地的黄姓传人参加本届大会,还有几位朋友特地从美国波士顿、中国大陆和香港千里迢迢赶到恳亲会现场。
24岁的黄嘉振是安省黄氏公所青年组的组长,他在多伦多出生长大,自幼随父母参加黄氏公所活动。黄嘉振主要负责组织黄姓年轻人的聚会,无论是20余岁的青年还是几岁的孩子,都曾出现在他举办的聚会中。他说,与父母辈侧重家庭血缘的聚会相比,黄姓青年的聚会更多的是扩大交际圈、认识更多的人,他的第一个夏季实习工作就是透过聚会上一位朋友找到的,令他受益匪浅。
代表省政府出席活动的安省旅游暨文化厅长陈国治说,黄姓是华人的较大姓氏,许多广东和香港的移民都共享此姓。黄氏恳亲大会对安省旅游业和总体经济有很大帮助,增进社区中邻里亲友的感情。
作为恳亲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的黄氏联欢晚宴,13日晚在机场路国际中心举行,晚宴中揭幕首个由总督办公室授予华人的姓氏族徽。资料显示,黄姓是华人中人数排名前十的大姓,全世界约有6000万的黄姓华人。1861年加国首名华裔新生儿就诞生于黄氏家族。
全加黄氏恳亲大会吸引加美中港逾千人
星岛日报/加拿大黄氏宗亲一连三天在多伦多举行全加黄氏恳亲大会,来自美加各大城市、中国及香港的黄氏后人,昨晨在多伦多中区华埠黄江夏云山公所举行祭祖大典,随后400多名黄氏后人,在安省黄江夏云山公所主席黄国威带领下,在安省省议会广场拍全家福留念。
加拿大的黄氏后人通常三年举行一次大会,举行地点轮流在维多利亚、温哥华、卡加利、爱民顿、多伦多、满地可六个城市。
黄氏公所副主席黄林婉芬表示,今次的大会规模庞大,估计有1100人参加。更可喜的是,最近黄氏后人的成就获得安省政府认可,获颁刻有“情义和睦”中文字的盾形纹章(Coat of Arms)。徽章图案分别由代表中国特色的“熊猫”及加拿大的“北极熊”组成。顶端和中间的龙凤形象则是吉祥和华人传统因素。
年轻黄氏后代和公所简介
星岛日报/“黄”姓是中国第七大姓氏,南方居多。根据2000年的估计,居住在中国的“黄”姓人口超过2,900万,海外侨居的超过200万。而且黄氏后人也发展到越南和韩国。在加国的黄氏的先辈大多来自广东台山、开平和广海地区。
黄氏移民加国百年华间造就不少成就突出的黄氏后人,例如社会活动家,第一位获加拿大勋章的华裔女性林黄彩珍;安省第一位华人厅长,前能源厅长黄景培;《环球邮报》前专栏作家黄明珍;Sudbury前市长Peter Wong等。
毕业于渥太华大学77岁退休图书馆管理员黄泽松通晓历史,参与了此次规模庞大的黄江夏云山公所垦亲大会的历史研究工作。他介绍说,1901年,在多伦多的黄氏族人大约只有二十几个,到黄氏公所成立的1910年,发展到五十多个,成立了黄江夏堂。1930年,另外一个分支黄云山公所成立,两个黄氏会所聚集的人主要来自不同地区。约在1952年至1954年间,两会所合并,成为今天唐人街上的“黄江夏云山公所”。其高峰期会员曾上千人,是多伦多众多同乡会中最大的机构之一。
宗亲会在十九世纪末期和上世纪早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把客死异乡的华人尸骨送返乡。当时的说法是先把人在加拿大埋葬,七年后挖出尸骨。1909年前,加拿大各地宗亲会都分别等船期,把同乡尸骨送返故居。之后考虑到成本,当时的中华会馆授权台山宗亲会收集加拿大各地运送来的华人尸骨,整理干净后装箱集中送到位于卑诗维多利亚唐人街上的“尸骨屋(Bone House)”,等有船期后统一送返。在1947年排华法案废除前,绝大部份加拿大华人都是男人寡佬,没有家人料理后事。
1988年,针对青少年对文娱活动的需求,黄氏公所成立青年人分支,也是今天日渐成熟的黄氏青年组织(Wongs’ Youth Organization)。黄苏珊,一名参与了青年组织7年的义工,此次负责垦亲大会代表团的安排工作。她表示黄氏青年组织的责任是对年轻一代和老辈人建立联系。公所经常举行二胡和中文班,参加的老老少少可藉此互相交流。全年有歌唱、舞狮、和聚餐的家庭活动,是宣传传统文化的良机。
年轻的黄氏后人,对此次垦亲大会的贡献不仅在于做义工。他们参与了网页设计、建立Facebook专页,用当今流行的社交网站不余遗力的宣传大会。有超过20名青年人参与了大会的组织工作,另外还有众多青少年参与了大会幕后大量的筹备工作。
开平穷小子移加一甲子 黄策群凸显华人奋斗史
星岛日报/75岁的黄策群现在已经是华发满头,操着一口流利英文的惬意退休老人。闲暇时总是喜欢去黄氏公所做义工,一做就是10多年。大半个世纪前,他不过是个刚抵埠的广东开平穷小子,干着一周只有7元的超市工作,却还要还债、供养家人。近60年的岁月,在黄策群身上就是一部典型加国华人奋斗史和进步史。
黄策群出生在中国战乱年代,也是日本侵华前的1936年。在侨乡开平,家族因经营米铺和金铺,境况还不错。父亲在他年幼时已经去了美国赚钱,祖父和叔父们则去了加拿大谋生。读到小学毕业升初中时,少年的黄策群感到前路茫茫,于是辍学去了香港,心中唯一的目标要去北美,投靠父亲或祖父。
1954年,17岁的黄策群在加拿大祖父和叔父们的帮助下终于买到了“出世纸”,又凑足了去温哥华的机票钱。加拿大于1947年废除实行24年的排华法案,在加拿大的华人可以申请未成年子女和直系亲属过来,出世纸成了要走这条途经的通行证。手上有子女名额的人可以把名额卖给同乡。
黄策群依然记得,当时“出世纸”的行情是一岁值100加元,显示自己是17岁的出世纸的是1,700元。另外单程机票要1,000多元。他刚到多伦多在叔父的瓜果蔬菜小超市打杂,包吃包住的人工是7元周薪。2,700元的旅费就算其他花消都没有,也要8年时间才能还完。
先苦后甜常挂嘴边
虽然只有小学教育程度,黄策群从未放弃学习机会。从刚抵埠后入教会学英文到认识西人老师,和西人顾客打交道,他争取一切机会学语言。其叔父经营的小超市位于Bayview夹Eglinton地区,服务的全是本地人,那个年代的中产阶级喜欢打电话叫外卖,让超市把新鲜瓜果蔬菜送到家。他除了打杂外,于是就有了和西人接触的机会。
五、六十年代的多伦多,广东侨乡华人要生存,无非是经营杂货店、干衣店或炒碎餐馆。黄策群在超市工作几年后,去其他亲戚同乡的餐馆帮工。英文流利了,他终于可以升级做企台,多拿一份小费,周薪变成了几十元。这样拼命省钱、还钱,有需要时寄钱给乡下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他终于在三十岁有了些钱结婚,娶了一位在洗衣铺做事的同乡为妻。
黄策群除了学英文也积极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并到一个高尔夫球会办公室见工。“那时候西人都喜欢雇用少数族裔,如果有个少数族裔面孔的人在球会‘run a show’是件很稀奇的事。”他回想起40多年前的经历,还显得很兴奋。之后他被升为经理,还想方法吸引更多顾客到球会。
黄策群几年后在Mount Pleasure买了一个便利店,和妻子开始一周上7天班的创业生活。到1988年退休,退休后又参与黄氏公所的活动。当年的艰苦生活对这位老人来说,留下的是今天开怀一笑。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Bitter in the beginning,sweet at the end (先苦后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