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权会不罢休 续声讨“太亚裔化”歪论
-利德蕙指摘两文章 失实造成族群分裂
-决定谁入读大学的最佳及唯一途径
-《麦克琳》未认清错误 维市通过议案关注“太亚洲化”
-参院内驳斥“太亚洲化” 利德蕙谴责分裂族群观点
-照片被麦克琳杂志偷拍,多大中国学生感困惑
平权会不罢休 续声讨“太亚裔化”歪论
明报/《麦克琳》杂志(大学)“太亚裔化”言论风波愈演愈烈,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昨指出,该杂志第三度更改有关文章的网上版标题,将原来“太亚裔化”(Too Asian)改成“入学争议”(The Enrollment Controversy)。但此举被平权会质疑,认为杂志若坚持文章没有问题,便不必再三改动标题。
此外,社区对事件的关注不但扩展至全加拿大,更蔓延至中国。除了卑诗省维多利亚市市议会上周四全体通过动议,将于周内发信予《麦克琳》杂志,表达对文章的关注外,一封向杂志表达不满,要求报道负责的公开信,已获全国63个不同组织的联署。
中国网上论坛展开讨论
全加平权会全国干事蔡德贞更称,有满地可华裔社区人士表示,中国网上论坛亦就有关报道展开讨论。有华裔家长担心,报道令大学分化,学校教职员与西人家长会因为该报道,认为华裔学子霸占了大学学位,甚至令大学根据学生种族分配学额。
本报亦发现在一个提供留学谘询服务的中国公司网页上,刊登加国传媒有关《麦克琳》杂志“太亚裔化”的报道。
平权会昨表示,《麦克琳》杂志从刊登该篇有关(大学)“太亚裔化”的文章后,已先后3次更改该文章的网上版。由大标题“太亚裔化”加上问号,到更改文章副题,至最近将大标题改为“入学争议”。
文章本身有问题而非标题
平权会认为,杂志改动标题只被视为一个“正面的小举动”,但未达到该会提出作公开道歉的要求。
“具争议性的是该文章本身,大学入学问题根本并无争议性。”平权会全国总干事黄煜文说。
平权会多伦多分会干事麦达宁亦称,招致社区不满的,不是文章的标题,而是文章本身。“要是杂志认为文章没有问题,又何必更改标题?”
黄煜文续称,该会向《麦克琳》杂志提出4项建议,包括:公开道歉;让与文章有关的杂志职员参与公众会议作出回应;刊登平权会的回应文章;撰写3篇与亚裔大学生有关的报道。《麦克琳》最后拒绝道歉,但愿接受其余3项要求。
但该会经过与其他社区人士商讨后,有感“杂志道歉才是中心所在,以及有必要的”,故决定不接受《麦克琳》杂志只接纳平权会其中3项要求的建议。
《麦克琳》杂志昨日亦派出记者出席平权会记者会,但事后他表示,只是受命到记者会上观察,不一定报道记者会内容,更不会就事件作任何回应。但该记者对平权会向杂志提出的4项建议特别有兴趣。
此外,多伦多大学学生及青年联盟昨晚亦就《麦克琳》杂志的文章举办论坛,估计有60名学生参加。
青年联盟筹措人之李可盈表示,文章刊登后,曾有不少同学向她聊及此事,当中有人对文章感到愤怒。论坛的内容,除会仔细分析有关文章外,亦由学生及邀请的嘉宾分享有关被种族歧视的经验。
利德蕙指摘两文章 失实造成族群分裂
明报/利德蕙参议员于本月24日在参议院就同月10日《麦克琳》(Maclean’s) 杂志指出加拿大大学“太亚裔化”的文章,以及《多伦多星报》批评亚裔学生受父母逼迫进大学的报道,发表声明。以下是该声明全文:
利德蕙在参议院提到,全加平权会认为该杂志将多伦多大学、卑诗大学及滑铁卢等大学内的亚裔学生全归类为“亚洲人”,难道说除了国际学生之外,他们都不是加拿大人吗?该会并指摘此文章内容是散布恐慌并造成社会对峙心态的言论。
《麦克琳》的文章指白人学生喜爱玩乐无法和勤学努力的亚裔学生竞争,白人家长及学生忧虑白人就读加拿大大学的机会因而减低。
利德蕙问:谁是加拿大人?加拿大人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要去全国的大城市看看,就会发现市民来自全世界不同的族裔,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加拿大人,他们有资格凭成绩申请入大学。
加拿大的未来须要勤学上进的学生开创,多年来在世界及全国大学均排名极高的多伦多大学,培育出极多优秀的领导人才,而大学校园不欢迎亚裔学生实在是一种极为荒谬落伍的观点,从何时开始我们的社会认为勤奋向学用功读书是个问题了?
约克大学的Jeet Heer于11月15日投书《国家邮报》形容《麦克琳》杂志散布“可耻仇外”的言论,并将此事件的严重性和1920年哈佛大学校长的“太犹太化”相比。
多伦多大学校长倪德威说:“我们从未有学生抱怨过……亚裔学生对课外活动均完全投入,所以这种说法完全是不正确的”。
最近由多伦多大学毕业的陈美玲(译音)表示《麦克琳》杂志的这篇文章是另一种“霸凌:的行为”。
利德蕙最后在参议院呼吁同僚群起谴责此等造成加拿大族群分裂的不实言论,得到热烈支持。
《麦克琳》杂志:决定谁入读大学的最佳及唯一途径
我们觉得某些美国学府趋向以种族作为入学录取的基础十分可悲
明报/《麦克琳》杂志本月10日发表文章标题(大学)“太亚裔化”(Too Asian)之后,引起华人及亚裔社区很大回响,争议愈演愈烈。本报刊出“加拿大亚裔律师联盟”的公开信内容之后,《麦克琳》杂志要求本报亦刊出该刊(同时亦刊于网上)的社论,以示公平。下面是《麦克琳》杂志所提供该篇社论的中文译本:
Maclean’s杂志年度的大学排行榜期刊,向来都是我们全年最受欢迎、和最受大家讨论的期号。我们两星期前推出的2010年版亦如是。除了对各加拿大大学进行广泛性的排行分析外,我们更研究现今大学生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有关文章包括学业压力,难相处的室友,选学校的抉择和性的问题。当学生告诉我们,种族已渐渐成为各加拿大学府的话题时,我们对此议题亦作出探讨。
我们的记者Stephanie Findlay和Nicholas Kohler 跟大学生,教授和行政人员谈及校园里的种族平衡和它的含义。这篇文章名为“‘Too Asian?’: a term used in the U.S. to talk about racial imbalance at Ivy League schools is now being whispered on Canadian campuses—by everyone but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who speak out loud and clear.”(“太亚洲化?”:此名词乃美国在讨论各长春藤联盟学院里,对种族失衡问题的用语。现已在加拿大学府里也悄悄的讨论——只有学生们会高声及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意见。)
这篇文章引起巨大的回响,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读者意见可在本期Maclean’s杂志的读者来函(第六页)看到。我们从互联网及其他媒体看到某些评论,他们觉得Maclean’s刊登这篇文章,好像认同加拿大大学“太亚洲化?”(“Too Asian?”) 的言论,或我们对亚裔学生存有负面意见。
这跟我们的立场完全相反。我们这篇文章所用的“太亚洲化?”(“Too Asian?”) 一词,是直接出自于2006年全国学院取录谘询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 的一个座谈会上。当时一班专家在研究美国各大学录取官员,正趋向视申请入学的亚裔学生为一个同质团体。
证据显示,某些美国最有名望的学府已放弃以优点(merit) 作为录取学生的基础,取而代之以种族——和种族歧视——的方向作为录取基础。
我们觉得某些美国学府趋向以种族作为入学录取的基础十分可悲,我们大部分读者亦同意。我们的文章提及加拿大大学收录学生不会把种族或信仰放在考虑范围。我们的立场是,这是最佳和唯一可接受的录取方式:优点(merit) 应作为入读 加拿大高等学府的唯一准则,不论任何文化背景,各大学在取录学生时,都应优先考虑最好和最聪敏的学生。记者Findlay及Kohler在那篇文章中,这么写的:“Canadian institutions operate as pure meritocracies when it comes to admissions, and admirably so”(当加拿大学府收录学生时,他们纯以精英制为标准,这点值得加以赞许。)
亚裔学生们以勤奋、天资和抱负,常赢得入读加拿大高等学府的资格。他们和其他 成功人士都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敬佩,每位都是我们加拿大人引以为荣的一分子。
最后,我们对这标题有一个补充,虽然“Too Asian?”(“太亚洲化?”) 这词是个问句,而且是出自一个权威性的来源,但它的确令很多人感到不安。我们曾预期这个用词会引起争议,但我们绝无触怒任何人的意图。
/**
原文标题:Merit: the best and only way to decide who gets into university
原文网址:http://www2.macleans.ca/2010/11/25/who-gets-into-university/
原文转载:http://blog.jackjia.com/?p=17978
**/
《麦克琳》未认清错误 维市通过议案关注“太亚洲化”
星岛日报/全加平权会总干事黄煜文昨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欢迎卑诗省维多利亚市议员Charlayne Thornton-Joe提出关注《麦克琳》杂志的“太亚洲化?”报道,维多利亚市议会于上周二获各议员一致支持通过议案发信给《麦克琳》,表达关注该篇文章的标题,及该文有些内容会被人视作有种族主义性质。
维多利亚市议员Charlayne Thornton-Joe昨日透过长途电话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她看了《麦克琳》的“太亚洲化?”报道之后感到十分震惊,所以在维多利亚市议会提出动议,这亦是全加拿大首个市议会通过这类的议案。
提出议案的Charlayne Thornton-Joe称,她在议会中以自己家族在加拿大受到歧视作例子,她的祖父及父亲都曾经受过不同的歧视。在她的议案中表示,麦克琳杂志的“太亚洲化?”报道只可以说是冒犯和不宽容。维多利亚市非常自豪成是全加最古老的华埠所在地,该市如加国其他地方一样因为其多元文化而受惠,所以该市议会支持多元文化及多族裔社区。
议案下周交给《麦克琳》
Charlayne Thornton-Joe又称,议案现在由市长办公室处理中,估计于今周或下周可以送交《麦克琳》。
平权会多伦多分会总干事麦达宁指出,虽然《麦克琳》不向公众作出无条件道歉,但它将这篇文章的网上版的标题三度更改,第一次是以“太亚洲化”作题;第二次是在“太亚洲化”后加上问号;前天则改成“The enrollment controversy”。他们以为问题是出在标题上,但事实上是内容冒犯亚裔社区。
多大办讨论会
多伦多大学青年反对麦克琳杂志联盟(Youth Coalition Against Macleans)共同组织人李可盈昨日透露,多大于昨晚举行一个有关麦克琳杂志的“太亚洲化?”报道讨论会,邀请社区人士、教师和学生参加,收集意见和使到更多人知道这件事。
黄煜文特别提出收到“太亚洲化?”报道所用的中国学生颜路阳,在多大校园手持五星旗的照片的当事人声明,颜路阳于2009年8月底到达多伦多大学,自己曾在两个场合手持中国国旗。第一次是于2010年9月10日在Queens Park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第二次是于2010年9月10日在多大Hart House Circle,当天是多大迎新周最后一天,这天是多大的Club Fair日,有众多同学会参加,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只是其一个,作为该会的会员又是国际学生,当天手持所属国籍的国旗是符合规定,当天除了有人持中国国旗外,还有多个学生组织也持有相应国家及地区(包括希腊、英国、韩国及一些非洲国家)的国旗。他与另一位当事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拍摄。
参院内驳斥“太亚洲化” 利德蕙谴责分裂族群观点
星岛日报/华裔参议员利德蕙于上周三(24日)在参议院发言时,就《麦克琳》Maclean 杂志指出加拿大大学“太亚洲化”的文章,及多伦多《星报》批评亚裔学生受父母逼迫进大学的报道发表声明,指加国大学的亚裔学生大部分亦是加国公民,他们都是凭着本身的勤奋及出色的成绩进入大学。
利德蕙在参议院提到,全加平权会认为该杂志将多伦多大学、卑斯大学及滑铁卢等大学内的亚裔学生全归类为“亚洲人”,难道说除了国际学生之外,他们都不是加拿大人吗?该会并指责此文章内容是散布恐慌并造成社会对峙心态的言论。
《麦克琳》的文章指白人学生喜爱玩乐无法和勤学努力的亚裔学生竞争,白人家长及学生忧虑白人就读加拿大大学的机会因而减低。
“谁是加拿大人?”
利德蕙反问:“谁是加拿大人?加拿大人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要去全国的大城市看看,就会发现市民来自全世界不同的族裔,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加拿大人,他们有资格凭成绩申请入大学。”
利德蕙认为,加拿大的未来需要勤奋上进的学生开创,多年来在世界及全国大学均排名极高的多伦多大学,培育出极多优秀的领导人才。她认为大学校园不欢迎亚裔学生实在是一种极为荒谬落伍的观点,质疑从何时开始本国的社会认为勤奋向学用功读书是个问题了?
约克大学的Jeet Heer于11月15日投函《国家邮报》,形容《麦克琳》杂志散布“可耻仇外”的言论,并将此事件的严重性和1920年哈佛大学校长的“太犹太化”相比。
多伦多大学校长倪德威说:“我们从未有学生抱怨过…亚裔学生对课外活动均完全投入,所以这种说法完全是不正确的。”
最近由多伦多大学毕业的陈美玲(译音)表示《麦克琳》杂志的这篇文章是另一种“欺凌”的行为。
利德蕙最后在参议院呼吁同僚群起谴责此等造成加拿大族群分裂的不实言论,得到其他议员的热烈支持。
照片被麦克琳杂志偷拍,多大中国学生感困惑
世界日报记者邱锦宇/照片遭麦克琳杂志(Maclean’s)不当应用于该杂志所发表一篇极具歧视与偏见文章“太亚洲”(Too Asian)的中国留学生颜路阳,于29日透过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对社会大众及麦克琳杂志就照片遭不当应用事件,提出郑重声明。
颜路阳首先在声明中介绍身分,称自己是一名来自于中国的国际学生,而该张照片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拍摄。
(麦克琳杂志三度在网路上为该篇“太亚洲”的文章改名。图左为平权会多伦多总干事麦达宁,右为平权会总干事黄煜文。记者邱锦宇/摄影)
颜路阳紧接着指出,第一次携带国旗参加校内外活动,是于今年9月10日由多伦多大学所举办的Frosh Week最后一天,当日亦有包括希腊、英国、韩国及一些非洲国家在内的学生持该国国旗。第二次则是在同年10月1日参加庆祝中国国庆61周年的升旗仪式,地点是在Queen’s Park。其声明意指两次时间均非麦克琳杂志所说的9月7日,且在9月10日的活动当天亦有许多国际学生手持该国国旗,对于麦克琳杂志单独放大中国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动机感到不解。
卑斯省维多利亚市议员Charlayne Thornton-Joe于29日在平权会所举行的记者会中,接受电话访问时表示,标题为“太亚洲”的文章,有冒犯性及不具容忍性。而该文宣扬种族定型,暗示在一些大学,亚裔学生可能限制了非亚裔学生的机会。
Charlayne Thornton-Joe 同时说道,其在议会中所提出谴责麦克琳杂志的议案,受到多数议员的支持并获得通过,议会也将因此要求麦克琳杂志加强本国重视和平及容忍的价值。
平权会总干事黄煜文指称,麦克琳杂志在其网路的新闻中,三度在网路上为该篇“太亚洲”的文章改名,且至今仅表达遗憾之意,始终坚持不对该文公开道歉。平权会将持续集合社区意见,对麦克琳杂志提出抗议。
平权会多伦多总干事麦达宁则表示,平权会在事件发生后,收到来自包括国会议员利德蕙等人士及社区的支持,联邦移民部长康尼亦发表看法。而加入声援的社会团体,亦由原先的15个,达到现在的60逾个。
昨日的记者会中,中国留学生颜路阳并未出席,但麦克琳杂志有派一名人员到场了解状况。
平权会多伦多青年联盟则在29日晚间,于 David Strong Building举办研讨会,与大多伦多各族裔学生进行讨论,以表达对该篇文章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