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4/抗议“太亚洲化论”怒潮席卷全加

-43个组织誓要《麦克琳》《多伦多星报》公开道歉
-族裔团体发公开信 要麦克琳星报道歉
-大学亚裔化的一些思考
-加拿大大学过于“亚裔化”? 偏激言论甚嚣尘上


抗议“太亚洲化论”怒潮席卷全加
43个组织誓要《麦克琳》《多伦多星报》公开道歉

明报/《麦克琳》杂志于本月10日发表文章标题:(大学)“太亚洲化?”和《多伦多星报》于同1天发表:“亚裔学生为成功而受苦”报道,已引发全国众怒。怒潮已扩大至本国数个城市共43个包括华人、其他亚裔及非亚裔的组织团体,昨天联合向上述两份刊物发公开信,要求“一定要向亚裔加拿大人公开道歉”。

同时,也要求加国专上学府推出课程,教导学生有关本国种族歧视问题的历史和亚裔加人对本国的贡献。

该43个组织的要求包括:

《麦克琳》杂志和《多伦多星报》:一定要向亚裔加拿大人刊登详尽的公开道歉文章;要通过其媒体参与公听会,讨论种族定型等问题;谘询社区后要推出公司及报道上反种族歧视的政策,同时每年公开有关该政策的成果;要推行平等雇用政策,令其公司、编辑部及前线工作人员较多元文化。

加国专上学府:要推出课程,教导学生有关本国种族歧视问题的历史和亚裔加人对本国的贡献;要对学府内的学生、职员和教授进行及发表有关的民调;设立倡议及支持族裔学生、职员和教授的办公室。

发公开信谴责两刊物

上述公开信称,该两份刊物的报道:

“……将亚裔加拿大人定型为外国人,煽动反亚裔人情绪。同时以本国变得较多元文化和中、印逐渐冒升成强国现象,引发加人的焦虑。两篇文章将白人及亚裔人塑造成对抗的形势,分化两个种族。

……该文章造成重大损害,……包括不同族裔的个人及其社区。该两份刊物将历史循环再用,将亚裔塑造成‘黄或棕祸 ’,令人想起过往政府的反亚裔法例,例如《人头税及移民法例》、二次大战针对华裔、日裔、南亚裔加人的法例等。

1979年 CTV电视台W5时事节目,也曾将亚裔加人形容为外国人,指他们占据本国的大学席位。故上述文章,再次燃点起加人反亚裔的情绪,从而引发种族歧视。上述文章暗示白人才有权做加拿大人……该传媒不去将亚裔分为本土出生、移民或国际学生……同时将来自不同国家的亚洲人混为一谈……。

尽管亚裔加人继续被传媒、政府政策及舆论歧视,但他们仍从亚裔加人处获益,例如兴建加国铁路的工人、家佣及临时工人等……。”

其中有份参与发信的The Ties That Bind组织发言人李百良表示,两份刊物的文章已引发众怒,不单是华人,其他亚裔加人,甚至非亚裔也极之愤怒。他们都感到那是“种族定型”,感到被冒犯和甚不公平。

他指出该40多个组织将组成联盟,定要上述两份刊物公开道歉。

非亚裔团体加入谴责种族歧视

平权会多伦多分会干事麦达宁说,该联盟将继续扩大至更多非亚裔团体,显示连非亚裔人都谴责种族歧视,要求那些传媒负上责任。

参与发请愿信的包括有个人、华人、菲律宾裔、日裔、南亚裔、原住民、黑人、拉丁人组织;各大学学生组织;反种族歧视组织;青少年组织和劳工团体等,包括:National Anti-Racism Council of Canada、Council of Agencies Serving South Asians、Chinese Canadian National Council Toronto Chapter、Youth Coalition Against Maclean’s 、Cowessess First Nation (Sasatchewan)、Graduate Geography and Planning Student Society, University of Toronto、National Association of Japanese Canadians — Toronto Chapter、Philippine Women Centre of Ontario、Latin American Trade Union Coalition、Japanese Students at UBC(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Calgary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 Association、Communications, Energy and Paperworkers Union, Local 2025、Canadian Auto Workers、Committee of Progressive Pakistani CanadiansJustice for Migrant Workers、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in the Philippines(Canada Chapter)、Pakistan Action Network、The Ties That Bind……等共43个组织。

族裔团体发公开信 要麦克琳星报道歉

星岛日报/一个名叫“加拿大社区消除歧视亚裔联盟”(Canadian Coalition of Community Partners to Eliminate Anti-Asian Racism)的团体,昨天联合发表致《麦克琳》(Maclean’s)杂志及《多伦多星报》的公开信,要求两家刊物就本月10日发表的针对亚裔大学生的报道公开道歉,并呼吁加国高等学府增加反种族歧视的课程内容。

联署这封公开信的共有近40个族裔、移民、法律、劳工、学生、妇女、文化及社会公义促进团体,这些团体来自华、日、菲律宾、南亚裔及非裔等不同的族裔社区。

公开信指《麦克琳》杂志于本月10日发表的文章“Too Asian?”及多伦多星报同天发表的文章“Asian Students Suffering for Success”,以种族主义的出发点,强化对亚裔学生的偏见及刻板印象,将亚裔加拿大描绘成“永久的外国人”。两篇文章都令读者在白人与亚裔之间,产生“我们”与“他们”之间二元对立的想法和主张。

公开信在使用大篇幅分析两篇文章的种族主义实质,及其历史现实危害之后,要求两家媒体必须向本国亚裔社区公开及无条件道歉,其下属传媒机构应该积极参与有关消除种族偏见的公开讨论和对话,两媒体应在内部制定确保消除种族偏见的新闻编辑政策及公司管理政策,并特别采取措施保障其员工就业平等政策,以及保障新闻采编第一线员工有足够的族裔代表性。

公开信同时呼吁加拿大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学术专业课程,反对种族偏见,同时彰显加国亚裔人口在历史及现实中,对加国社会的巨大贡献。公开信并建议校方调查了解校园内少数族裔学生、教职员的现实情况,并设立专门机构,对这些易受种族歧视的人士提供支持和帮助。

大学亚裔化的一些思考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卓子)每个生活在加拿大的华裔加拿大人,2010年的11月都不得不打起精神,关注这家杂志的专题文章《太亚裔化?》(Too Asian?)。

文章说加拿大大学校园那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在日益被死读书读书死的亚裔大学生占据,以至于向往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白人少男少女,挑选大学志愿时,一项考虑因素,居然是那所大学的学生,是否亚裔过多。

赤裸裸的种族歧视言论,自然不会在处处号称“政治正确”的加拿大出笼。但麦克琳这个老牌杂志的老辣文章,用貌似客观冷静中立的新闻报道笔调,“真实”记录一种社会现象,正宗加拿大白人大学生逃离“太亚裔化”大学。

但这篇文章,从标题到内容,貌似客观,其出发点,在暗示和鼓吹白人学生和亚裔学生的种族对立。

记者躲在表面文字的背后,借两个受访白人女孩之口,刻意塑造宣扬和推广,亚裔学生是只求学业成绩的书虫子,白人学生则社会活动社交活动全面开花,字里行间,言外之意,拿个体当全体的思维方式,正是社会歧视的表现之一刻板印象(Stereotype)。

华裔加拿大人只是文章中亚裔的一部分,麦克琳却拿两位手持五星红旗的大学生照片配文,来自华裔社区的回响,可想而知的强烈。网站上的评论,更是热闹非凡。以平权会领头的华裔加拿大人社团,更是采取正式的抗议行动,组织者包括人权活动家,平权会的创始人王裕佳医生。

麦克琳不顾华人社区的感受,预定11月22日出版的杂志,照登这篇引发极大争议的文章。他们也许认为,这样的客观深度报道的文章,体现了他们的专业调查水准。

麦克琳杂志的文章和做法,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形象地解释了主流(Mainstream)这个名词,体现了它的傲慢偏见和它的居高临下,阐述了什么是主流社会,主流媒体,主流舆论,主流族群。

文章的大标题之下,有一行小字,意思是,“过分亚裔化”(Too Asian)这个表达,美国常春藤联大学盟的官方和民间,都正在使用(言下之意是不值得大惊小怪),加拿大的大学是否也有太亚裔化的现象呢?

和美国大学对照对比,其实是我们亚裔抗议和麦克琳记者之间重大分歧的一个基点。华裔社区和麦克琳编辑部,怎么很少有人在立足于这一点,来反驳和辩解?

美国不少大学,包括麦克琳点名提及的常春藤联盟大学,经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气云涌的黑人平权运动,女性平权运动,同性恋平权运动之后,意识到校园中白人学生一统天下的现象,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反而是一种落后的耻辱,与时俱进,拿出一定名额考虑少数族裔学生,一时成为平权运动后大学招生中的风尚。

更有大学,仿照美国政府机构依据人口中的种族比例录取雇员,以确保少数族裔有平等工作机会的做法,对大学新生的录取,采用种族背景配额,以确保少数族裔的学生,也有接受大学教育的平等机会。

我遇到一位加航的空中大妈,才知加拿大也有类似的做法。加航以前招收空中服务员,最低学历是至少大专毕业,后来降低到高中毕业,就是为了确保加航雇员中,必须保持一定额度的原住民雇员。

最初跳出来反对考虑种族背景录取学生的,是多年来一向来享尽特权而一点也不自知的白人。最有名的案例,是巴基(Allan Bakke)诉加州大学的官司,巴基申请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前后两年名落孙山,而同一大学录取的有色人种新生中,有人成绩不如他。他感到不公平,是歧视,需要法官主持正义。英文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Reverse Discrimination(逆向歧视)。

巴基申请大学时是1972年,38年过去了,加拿大出版的麦克琳2010年发表的文章,白人对种族平权运动,还在忿忿不平喋喋不休。既得利益者,真是很难穿上他人的鞋,看不见自己享受惯了的特权,看不见少数种族的弱势。

本身是少数族裔,过往今来一直都在饱受种族歧视的亚裔美国人社区,前几年也反对录取大学新生时考虑种族背景的做法,目标指向是非洲裔美国人。

美国社会种族平等是否已大功告成?美国大学录取新生时,种族配额是否已退出历史舞台?从麦克琳这篇文章的语调来看,如今美国白人抱怨的,不再是少数种族学生以照顾低分进入大学,而是以成绩衡量录取的美国大学校园,亚裔面孔还是越来越多。

新的种族配额制度,不是照顾少数族裔学生进大学,而是限制已达标准的亚裔学生录取,以平衡大学校园的种族来源。说来真是心酸,亚裔以自己的刻苦用功自豪,贬低黑人不用功,话刚落音,就被白人抱怨“Too Asian”,大大地扇了一个耳光。

我更为悲愤的是,在这场麦克琳对华裔加拿大人的言论战争,双方头脑中都好像没有黑人学生们的存在。请不要说是我个人的矫情,我们还应该给那些有幸进入加拿大校园和不幸被排斥在加拿大大学校园之外的黑人学生们多一些关怀。

加拿大大学过于“亚裔化”? 偏激言论甚嚣尘上

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加拿大两家报纸发文指责亚裔学生只会读书,而加拿大的大学已经过于“亚裔化”。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亚裔人士纷纷指责该言论有种族歧视之嫌,加拿大国内媒体也掀起一场热烈讨论。

偏激言论甚嚣尘上

加拿大杂志《麦克林》近日撰文《太亚洲化》,称“亚裔化”风潮席卷加拿大大学。随后,《多伦多星报》发表文章附和该观点。文章认为,亚裔少年在巨大压力下努力学习,纷纷升入加拿大著名高等学府,导致加拿大一些著名学府偏“亚裔化”,以至于欧洲裔学生不愿申请这些大学。文章还对亚裔家长提出质疑:即使子女以高分进入名牌大学,他们仍会因缺乏独立性和社交技巧而在大学内举步维艰。

这一论调立刻在加拿大华人社区掀起轩然大波,招来多个社区团体的猛烈抨击。加拿大华人敦促上述两份报刊撤掉文章并公开道歉。

加拿大《星星生活》11月19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批评报道并没有将亚裔学生看作加拿大人,有悖多元文化国策。另有报道称,加拿大平权会总干事黄煜文认为上述言论是将亚裔加拿大人排斥在外,是一种种族偏见。大学文化本来就是多元化的,没必要宣扬或贬低某种文化。

高分低能已成历史

一份由5名安大略省教授合编的研究报告“移民青年高等教育之路”称,与加拿大本地的孩子相比,外来移民的子女更重视上学的机会。从族裔层面比较,亚裔学生升入大学的比率领先所有其他族裔:华裔高中生读大学的比率最高,达到57%。

教育专家称,生长在亚裔家庭的孩子都明白一个道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作为孩子,第一要务就是做一名好学生,好好学习。在父母看来,接受教育是孩子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有报道认为,对于亚裔加拿大人来说,也许通过学业来实现更高追求是他们的共同选择。

不过,新一代亚裔人早已改写了原有的“只重视学习而无任何能力”的情况。加拿大当地媒体也认为,亚裔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尤其是近年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学子,都是一批胸怀世界、热心公益、兴趣广泛、创造性强、富人文精神、积极进取的精英人才,而非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重视教育无可厚非

早期移民的亚裔群体大都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这加大了他们融入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和社会的难度。许多人至今尚未完全融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更好的文化教育,子女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而且,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视教育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有报道称,亚裔学生可以从他们家长那里得到学习资金和学习督导两个方面的大力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不断努力。

加拿大《北美时报》刊发署名评论文章指出,亚裔追求高分数、进名牌大学、成为精英的想法无可厚非。亚洲族裔普遍重视教育,这是一种民族特征。每个族裔都有不同于其他族裔的优点或个性特征。如今的世界应该包容不同民族的特征。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和谐。(张红 邢立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