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记者安涵编译报导/进一个礼拜来,对政府拆迁要求顽强不从的“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吸引了全中国的目光,这个誓守在巨大建筑工地上的顽固意志,让开发商与政府看到他们,似乎也没辄。
纽约时报报导,中国论坛是最早将此事件披露的媒介,三月初,一篇“史上最牛钉子户”的帖子一出,跟帖者蜂拥出现,消息也被广为流传;由于不满开发商要求强制搬迁,这户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的“钉子户”,四周的土地均已被开发商挖空,使得“钉子户”就像法国的圣米歇尔山(Le Mont-St-Michel)一样,孤伶伶地立在广袤的空间上,接着,就像其他牵涉到政治议题的事件,在中国将会受到的“待遇”一样,重庆“钉子户”在政府宣布为禁地后,从新闻媒体上消失。
不过,这个像钉子一样顽强钉在土地上的“钉子户”,于中国博客网上,仍是最近的热门话题。
若国家中的富裕建筑开发商被视为与政客有所勾结,则类似“钉子户”的事件似乎必会成为一个全体的共鸣现象。中国每年有数千件骚动或抗议事件,其中有的便因为这些人被告知必须搬迁,因为该区在未来将要建设摩天大楼、高尔夫球场,或是工业用地。
不过,是什么让重庆“钉子户”坚持如此之久?在中国各城市中,人民因反抗强制搬迁而遭逮捕甚至是受到殴打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一个最常听到的故事为,反抗者被传唤到派出所,等将反抗者释放回家后,他们的家已被拆除;因此,重庆“钉子户”的屋主吴萍该如何与这股公权力对抗呢?数百万的人皆等着观看。
纽约时报指出,答案之一,便是利用媒体。将头发仔细固定在脑后、身着一件亮红色外套、高又宽的颧骨加上热切的眼神,吴萍这位49岁的平凡的女性知道如何让媒体成为一样有利的武器、如何藉此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激起大众舆论,最终让事件变成国家形象的一部份,影响政府高层。
吴萍说:“两年多来,他们还未让我们进入自己的家里。”吴萍与先生杨武于3月21日到达只剩一座“孤岛”在其中的工地时,却被锁上的铁门关在门外,杨武表示,自从2004年9月工程计画开始以来,他们已两年半没有回到这里。就在吴萍与杨武被锁在门外时,人群也聚集增多,其中不少人身着肮脏的衣物,对於吴萍的抵抗行动抱持怀疑的态度,有的人则交换自己被迫搬迁的遭遇,抱怨为何像他们这样的人无法得到协助。
在紧锁的铁门内,国家电视台工作人员开始拍摄画面。
一穿着绿色毛衣的女子说道:“如果屋主只是普通人,开发商大可顾请几个人将她打一顿,在普通人眼中,开发商太强势,没有普通人敢与他们作对。”
在本月初,全国人大会议刚通过深具历史意义的《物权法》,规定将保障中国人民的私人财产权,有的人认为,吴萍之所以能继续对抗开发商等庞大势力,可部分归因于《物权法》的通过。
一位曾为吴萍邻居的80岁老妇人表示,在过去,开发商可以不管你说什么,还是将房子拆掉;现在,任意拆迁是被禁止的,因为北京以在法律中规定,要拆迁需有合理的理由。
在现场一片媒体与看热闹的民众包围下,吴萍态度坚决地向大家表示:“我有坚定的信念,我相信这是我的合法财产,如果我不能保护我自己的权益,则《物权法》的通过将只是一个笑话。在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人们有管理自己财产的合法权益。”
一名当地大学学生田义航(Tian Yihang,音译)在火车站受访时,以保守的语气指出,这是个罕见的事件,“我对屋主如此坚持自己的原则感到佩服。在中国,这样的事件让一般人感到讶异。”
纽约时报报导,开发商最近已向法院申请同意拆除吴萍的房屋,虽然法院还未有具体执行,但确定的是,当地政府希望很快能见到孤立无援的吴萍。
九龙坡区房地产管理局拆迁科科长任忠萍表示,“在拆迁过程中,280户的屋主均对搬迁赔偿感到满意。吴萍是唯一一个我们必须用强制手段拆迁的人,她打从心底珍惜她的房子,但她坚持与要求的是不实际的,这已经超过赔偿标准范围之外。”
在杨武进入这栋法国的圣米歇尔山上的孤立房子後,他将一幅写着“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上。
当媒体向吴萍的哥哥问起杨武如何进入上锁的铁门内,并爬上这个“钉子户”,吴萍的哥哥眨眨眼答道:“魔术。”
多维社注意到,目前杨武仍住在没水没电的“钉子户”内,而工地外,仍围了大批的中外记者与民众,杨武藉着媒体的灯光、吴萍及民众送的食物度日,不过,也有人认为,“钉子户”被拆是迟早的事,但吴萍的确成功地让事件成为一个大众追逐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