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8日22:49:16(京港台时间)
北京青年报记者报道 今年7月到8月之间,外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对北京的夏天特别关注。在所有的报道中,不约而同地重复着一个个的“新名词”──Bangye、Grandpa Shouder、Topless men,这些词就是北京人说的“膀爷”。一位曾在去年来北京采访大运会的外国记者说,今年北京街头的“半裸的男人”少了,全世界都知道北京的“膀爷”已经开始穿上了T恤。
“多国部队”进京寻“膀爷”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已经有包括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ABC、德国电视一台、法国世界报、韩国电视台、日本电视网、芝加哥太阳报等10多家国外知名媒体向本报提出了采访“膀爷”活动的要求。日本电视网、德国电视一台的工作人员还与本报记者一同前往“膀爷”密集的地区,采访报道“膀爷”穿上T恤的情况。读者寄给我们的“膀爷”照片也成了外国记者争相拍摄的宝贵资料。
在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中,我们开始时非常迷惑,为什么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活动竟然引起了外国记者的蜂拥而来,他们到底看中了这个活动哪个方面的新闻价值?因此,在每次采访结束,我们总是提出这个问题,而每一次问题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北京去年的申奥成功让全世界开始关注北京,如今北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着6年后的奥运会”。
关心北京就是关心奥运
在所有外国记者采访中,有一个问题几乎成了“必答题”:你们提醒“膀爷”穿件T恤是不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每次我们都告诉他们,北京人并不是因为申奥成功了、要办奥运了才开始穿上T恤,事实上就算没有奥运会,我们的“文明”活动以后也会照样搞,事实上《北京青年报》的《文明差一点》栏目已经开办两年多了。
一位穿上T恤的“膀爷”在面对外国记者的“必答题”时回答得更加生动形象:“我从小就不爱穿上衣,不光夏天不穿,冬天都不怎么穿,小时候家里穷,习惯了。现在我家里空调、电扇都有,而且我就是开服装店的,家里有的是T恤,这老毛病是到该改改的时候了。”
“小甜甜”不是“膀爷”
不少外国记者对于“膀爷”的习俗并不了解,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意思问题。一位美国记者甚至把本国的流行歌星“小甜甜”布兰妮与“膀爷”相提并论,他本以为“膀爷”是一种流行文化,就像许多美国歌手喜欢身着暴露、性感的服装演出一样。因此,这位记者提出,如果按照“膀爷”的标准,是不是也应该给“小甜甜”发一件T恤?经过一番解释,这位记者终于明白了,“膀爷”不是一个时尚话题,“小甜甜”也不是“膀爷”。
善意赢得尊重
每次采访中,外国记者们都要求看一看“靓丽北京有我一个”的文明T恤。有些记者询问,为什么不把“提醒膀爷穿件T恤”印在上面。我们解释说,我们希望“膀爷”们能穿上T恤,不再当“膀爷”,如果在T恤上还印上“膀爷”,那谁还好意思穿啊?不少外国记者还非常关心拍摄“膀爷”的读者“是否会和‘膀爷’发生冲突”、“被登报的‘膀爷’是否会找上门来”等问题,我们非常欣慰地告诉他们,没有发生过一次类似的事情。一位外国记者在采访结束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们很注意‘保护’‘膀爷’,报纸上总是在他们的脸上打上马赛克,这种善意的举动非常重要,希望你们继续用自己的善意赢得‘膀爷’的尊重”。
老外也要送T恤
7月17日,本报热线传真来了一位“老外”,他是特地为本报“膀爷”专栏投稿来的,还自告奋勇要参加本报为“膀爷”送T恤的活动。这位热心的老外名叫杜士廷,来自美国,今年23岁。
杜士廷对记者说,在看到本报的“膀爷”报道之前,他从来没注意过原来北京的大街小巷里有这么多不穿上衣的男士,甚至从来不知道“膀爷”这个词。杜士廷希望“膀爷”穿上T恤的原因很独特:“男士光膀子对女士既不公平,也不尊重。对于思想前卫的女士来说,她们不能像男士一样享受不穿上衣的权利,这当然不公平;对于保守一些的女士来说,看到男士光着膀子又会令她们感到尴尬。所以,我希望所有的男士都不要光膀子。”杜士廷还一再表示要和本报记者一起走上北京街头为“膀爷”送T恤。
“膀爷”T恤去美国
“膀爷”活动开始后不久,本报记者一位远在美国西雅图的朋友劳瑞发来电子邮件,信中说他在美国的新闻媒体上看到这件事之后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很想得到一件“靓丽北京,有我一个”的T恤衫。本报记者接到信之后很快把一件T恤通过越洋快件寄往美国。
几天之后,本报记者就接到了劳瑞的回信,他说一定要穿着这件T恤在美国的大街上拍张照片留作纪念,还发表了一些自己对“膀爷”现象的看法,比如“膀爷”缺乏对女性的起码尊重和平等意识。劳瑞对本报的做法十分赞赏,用他的话说:“这是一张报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杨涛 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