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0/中国规定六类人员不得申领记者证

-新闻出版总署紧急通知:记者证发放将从严审核
-中国规定六类人员不得申领记者证
-监管新闻从业者 中国将设黑名单
-中国官员:尽量便利港澳记者采访
-报告批中国未守新闻自由承诺


新闻出版总署紧急通知:记者证发放将从严审核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新华社报道,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为防止在今年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记者证中出现新闻机构填报虚假材料、不符合条件人员冒领记者证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各地新闻机构对申领记者证人员资格进行严格把关。

通知指出,拟申领或正在申领及已领取新闻记者证的新闻机构要即日起进行自查,审查是否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申领或发放记者证,包括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广告、发行、经营、技术等非采编岗位人员,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机构提供稿件或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提供稿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高等学校校报工作人员,非新闻性报纸、期刊以及无新闻采访业务的其他期刊工作人员,在新闻采编活动中因违法违纪受过严重处罚的人员以及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

自查内容还包括,是否存在拟申领记者证人员涉嫌违法正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申领记者证前是否在本单位内部及所属媒体公示拟申领人员名单,并公布举报电话;是否存在记者证丢失、损坏,未及时注销并刊登作废声明;是否存在对调离采编岗位或离职人员的记者证,未及时收回并注销;是否对申领记者证人员收取费用或押金。

通知指出,新闻机构及其主管单位负有严格仔细审核的义务,从严掌握记者证发放范围,坚决不给本单位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申请、办理新闻记者证。

通知还指出,新闻出版总署、中纪委驻总署纪检组将于近期组织专项检查,对填报虚假材料或违规发放记者证的,将取消该新闻机构记者证核发资格,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报刊社主要负责人责任,对相关当事人将通过媒体公开通报,对公务员和党政领导干部违规领取记者证的除公开通报外,将提交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责任。

中国规定六类人员不得申领记者证

BBC/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新闻机构对申领记者证人员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防止出现虚假材料、不符合条件人员冒领记者证等问题。

通知要求,在今年统一换发中国新闻机构记者证中,各地新闻机构即日起进行自查,审查是否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申领或发放记者证。

打击假冒记者

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六种人员不能申领或发放新闻记者证。

这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广告、发行、经营、技术等非采编岗位人员;包括为新闻机构提供稿件或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

此外,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提供稿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高校校报工作人员等,都不符合申领或发放记者证的条件。

为了打击虚假报道和假冒记者问题,中国当局隔一段时间会换发新记者证。但有记者认为,这次换发新记者证,可能与有关机构收紧对记者的审查有关。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在年初表示,将通过控制记者证发放、设立记者黑名单以及监管新闻采编等手段加强对媒体的监管。

规范管理

中国媒体说,中国记者群体因为掌握媒体的话语权力,常被寄予种种期待,但该群体本身的规范管理和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紧迫。

中国媒体曾揭露部分报社记者站记者以新闻报道为名,向基层单位和群众敲诈或诈骗财物的违法违规活动。

去年,中国还发生了真假新闻记者到山西一煤矿领取矿难封口费的事件,引起舆论哗然,新闻出版总署后来立案调查。

这次换发的记者证,质量和防伪技术都优于旧版,而且高度耐磨。

此外,新版记者证新增了”各级人民政府应为持本证进行采访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的内容。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相关官员说,没有正当理由,公职人员不得拒绝采访。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成立以来总共更换了四次记者证。前三次分别为1989年、1998年,以及2003年。

监管新闻从业者 中国将设黑名单

BBC/中国计划将通过控制记者证发放、设立记者黑名单以及监管新闻采编等手段加强对媒体的监管。

《中国新闻出版报》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表示,新闻总署在2009年将出台一系列规定和条例,加强对新闻队伍以及新闻采编活动的监管。

监管新闻从业人员的手段包括要求新闻业者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控制新闻记者证的发放、以及建立新闻界的“不良从业人员数据库”。

李东东表示,违规违法新闻从业人员会被吊销记者证,并列入不良记录人员名单,限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另外,新闻出版总署还计划推出一系列旨在“加强对具体新闻采编活动的监管”的措施。

《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称:“新闻出版总署正在起草规范新闻采访秩序、制止虚假报道的规范性文件,坚决遏制虚假新闻。”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教授黄煜在接受BBC中文部采访时说,他认为中国当局采取的新措施可能也与今年许多敏感事件有关。

他说,监管措施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确实会对假新闻和不良行为做些监管。

但是黄煜说,“ 另外一方面,今年是中国的敏感年,很多大的事情,例如西藏问题、天安门事件、五四运动, 建国六十周年,再加上今年的经济情况,对社会的不稳定有很多的考虑。”

他说,“南方的一些新闻传媒,有一些地方的都市报,报道社会问题力度越来越大。新闻出版总署可以通过这个监管措施来减少不利的报导或者负面的报道,或者名正言顺地用监管条例来监管这些报导。”

中国官员:尽量便利港澳记者采访

BBC/中国官员强调,要求港澳记者在内地采访前领取采访证的措施,是为媒体合法采访提供保障。

有关措施上周公布后,遭到香港媒体的普遍反对,认为妨碍了新闻自由。

中国政府不同官员近日都纷纷作出解释,希望化解社会的疑虑。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谭志强此前认为,新措施阻碍新闻采访自由,特别是影响到媒体采访突发新闻。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的钱忆亲博士接受BBC中文部采访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向在政治时事等新闻上控制严厉,但在文娱等方面的新闻就比较宽松。

中联办主任高祀仁表示,新安排既不是政治审查,也非收紧新闻自由,只是一般的新闻安排。

而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则强调,新安排只会为记者提供方便,不会增添麻烦,中联办内有人24小时协办记者申请。

中新社报道说,国务院港澳办及全国记协于周四(12日)派员到中联办协助工作,力争24小时处理香港记者采访要求。

国务院港澳办官员说,制定该办法是为了延续北京奥运期间采访管理的开放新风。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的钱忆亲指出,将来中国政府是否会加紧控制舆论,要取决于社会发展方向。

她表示,如果社会稳定,则会宽松,如果不稳定,则会加紧控制,但长远来说,应该会放松管制,让社会更多的参与。

报告批中国未守新闻自由承诺

BBC/国际记者联会发表报告,批评中国在过去一年没有遵守其申办奥运会时许下实现新闻自由的承诺。

国际记联的报告称,中国在2008年主办奥运期间有不少值得赞赏及正面的措施,然而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仍然是强差人意。

这份名为《奥运在中国的挑战:2008年的新闻自由》提到,去年3月西藏发生大规模暴力示威后,中国当局阻止境外记者到当地采访,一些事发后马上抵达现场的香港记者被当局销毁所有照片,并被“护送”离境。

而在5月发生的四川大地震,报告说,在地震发生后初期,境外记者的确能较自由地进入灾区采访,但后期继续采访遇难学生家长的境外记者则被驱逐。

报告也提到,包括BBC中文网、美国自由亚洲电台和香港《明报》等网站在8月份奥运会举行期间得到解禁,但到12月再度遭到屏蔽。

这份报告也提到了一些异议人士和新闻工作者遭到当局监禁的事件,例如北京维权人士胡佳遭到判刑,还有知名作家刘晓波遭到拘留等。

报告同时批评了香港特区政府拒绝一些海外异议人士入境的做法,也提到了澳门正在审议的反分裂国家立法。

国际记联促请中国政府马上释放被囚的新闻工作者、停止利用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法律来打压新闻工作者,并确保去年公布的境外记者采访新规定得到落实,让记者采访不受干扰。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