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筹备“5.12”一周年隆重大展中,收藏了争议新闻人物“范跑跑”的眼镜。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5月8日,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筹备“5.12”一周年隆重大展中,收藏了争议新闻人物“情义男”吴加芳背着亡妻所骑的那辆摩托车。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民间博物馆的汶川记忆 “范跑跑”眼镜入展引争议
羊城晚报卢荻秋/汶川地震博物馆经过近一年紧张施工,已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正式建成,并将于11日正式开馆。出人意料的是,“范跑跑”的黑框眼镜和上课的教材,以及“背妻男”吴加芳的摩托,都被当成地震文物,陈列在博物馆里。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灾难当时”、思考“灾难过后”的时候,我们不能不面对,灾难所造就的,除了主旋律,还有更多混杂的强弱音,它们共同汇聚成为恐怖的灾难之曲;除了血浓于水的感人画面,还有很多自在自为的生存状态,它们共同组合成为惨烈的灾难之画。
既然要建地震博物馆,我们就有责任把灾难作为一次历史性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有义务把灾难发生时全民族心手相连共渡难关的时代精神记录下来,也要有勇气直面这场灾难所折射出的某种人性的沦丧、价值的颠覆,以及某些现实的坚硬和冷酷。
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思更显得重要。为什么连父母都可以不顾的“范跑跑”会对自己的言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为什么被誉为最有情义的“背妻男”甚至连父亲都不愿意赡养呢?为什么中小学教室楼房成为地震面前不堪一击的建筑呢?诸如此类的“为什么”,如果我们都能认真思考,并通过博物馆藏品对这些思考加以阐释和展示,那么我们以巨大的灾难为代价而获得的反思,就会变成一笔真正的财富。
对灾难的记忆总是痛苦的、不快的,人们也总是更容易本能地选择逃避和遗忘。所幸的是,汶川地震博物馆在馆藏陈列中做到了理性与深刻,没有刻意回避这些灾难面前的另类声音和另类画面,而是将它们原原本本地收藏起来、陈列开来。
这样做,或许可能带来不同的解读与争议,但它必定能从更深层意义上激发人们对于社会责任、道德与人性等方面的反思。而这正是建立一种健全的灾难反思制度和灾难纪念制度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