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7/温相:张国焘和《我的回忆》

作者: 温相【原创】张国焘和《我的回忆》

发布日期: 2006-11-28 出自: http://www.fyjs.cn

这篇文章说起来有些板门弄斧的意思,因为于吉楠先生已经在1982年12月版的《张国焘和“我的回忆”》一书中对张国焘的回忆录做了比较引申的批驳。而此前,成仿吾等一大批前辈已经就张国焘的回忆录和张国焘的生平做了足够的揭露,自从《我的回忆》问世以来,指出这本书的不足、缺陷的文章、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但是,因为在温相专栏党史风云中最近冒出来几个哈徐的嘴脸,硬是要拿张国焘的这本回忆录说事,似乎这本书言之凿凿、彷佛圭臬一般,更有人吹捧这本书是什么“极具史料价值”,那么,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本回忆录是不是真的“极具史料价值”。

相关评论

作者: 温相 发布日期: 2006-11-28
张国焘和陈独秀不同,陈独秀虽然遭到开除,但是,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的历史轨迹随处可寻,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党的两代领导核心人物都对退居民间的陈独秀保持了足够的尊重。陈独秀是中共的创始人,他有两个儿子为中国革命捐献了生命。陈本人被捕以后拒绝蒋介石的拉拢,蒋介石当时开出的价码是:1.给陈独秀100万元的活动经费;2.陈独秀自己可以组党,国民参政会中保留五个属于陈独秀所建党派的席位;3.陈若不愿组党,可以任意出任国民政府中某一部部长。陈果夫兄弟、朱家骅等人不断向陈独秀伸出橄榄枝,陈立夫甚至先行给陈独秀支20000元的稿酬。(当时的名教授,每月薪水也不过300元到500元之间)然而,面对这些优厚的条件,陈独秀冷静的回避了,直到死,他也没有向国民党弯过一次腰。如果说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最高三种境界所体现的傲骨在二十世纪最能集大成者莫过陈独秀了。

作者: 温相 发布日期: 2006-11-28
张国焘和王明也不同。王明虽然不见容于毛泽东等中国执政当局,但王明始终没有背叛共产党这个大前提,他晚年仍旧以中共正宗传人自居,撰写《中共五十年》,内中观点虽然不符合中国官方的口味,却也不乏一些真知灼见。例如对毛泽东的某些看法就有些许前瞻性。

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时期的“三驾马车”之一,老资格的共产党人,可一生两次背叛组织、出卖同志。最后干脆沦落成为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帮凶,其卖力程度连沈醉这样的老牌特务都吱吱叹息。党内像张国焘这个量级的领导人在遭受打击时或者消沉、或者隐匿、或者不名、或者再起,而一逃而去直至变成对手的“乏走狗”者恐怕只有张国焘一人而已。

张国焘写作《我的回忆》的动机并非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而是迫于生活压力。就在这部回忆录中,张没有忠实的回顾历史,而是凭借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给自己辩护,特别是歪曲历史事实和真相已经到了枉然不顾的地步。在这本《我的回忆》中,我们随意都可以看到张国焘对他整垮的对手的诬蔑和整垮他的对手的嘲讽,假如这些都是真的话,倒也无所不可,可惜这中间不少东西都是建立在张国焘个人隐瞒真相的基础上进行的。

作者: 温相 发布日期: 2006-11-28
例如张国焘的第一次被捕,明明是被捕之后向北洋政府的京师警察厅供出了其他同志,却避而不谈,相反则大讲自己如何智斗审讯者。全国解放以后,国家收缴了北洋政府的有关档案,关于张国焘被捕变节的真相很快就大白于天下。根据《历史档案》1981第二期刊登的《北洋政府京师警察厅呈报拘捕张国焘文》(1924年5月24日)、《北洋政府京师警察厅张国焘已移送卫戍总司令部讯办文》(1924年5月29日)、《张国焘供词》、《杨子烈供词》中详尽的披露了张国焘被捕后的种种丑态和他出卖同志的铁证。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上册,2004年版)声称他的老婆杨子烈是“1921年武汉最初加入中共的女党员之一”,可是就是这位最初加入我党的女党员在京师警察厅里面的供认的确不敢令人恭维,她甚至蔑称她所加入的中共属于“邪说”一列,而且还提请“政府诸大人的宽恕”。(参见杨子烈供词刊载《历史档案》1981年第二期,另见《张国焘和“我的回忆”》一书52页引文)然而,这些东西却并不见于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张在该书的第314页中告诉我们说“《新民国》月刊的主编范体仁也被捕了,我们五人(指被捕的五个人)以我(张国焘)的情节最重”,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范体仁是和张国焘一起被捕的,可是真相却并非如此。就在《张国焘和“我的回忆”》一书中交待,根据当时北京的北洋政府豢养的侦缉队给京师警察厅的呈报文中记载,范体仁正是在张国焘供出的名单中,被捕时间是1924年6月9日,被捕地点是东安门,而非张国焘所说的1924年5月21日。(详见该书56页)由于张国焘的叛卖,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也遭到逮捕。张国焘在出狱后另行编造了一套东西蒙骗同志和组织,因为当时情况复杂,有些证据无处核实,直到建国后北洋政府的京师警察厅档案解密,我们才得以看到张国焘当时的表演。

作者: 温相 发布日期: 2006-11-28
除开这些内容,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张国焘不仅任意按照自己的观点裁减历史外,还在一些史实上随意勾勒,对于一些人物的去向任意编造,毫不负责。例如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上册)第556页写到:“李立三的父亲被一个乡农民协会当作土豪劣绅处决了······李立三遭逢了这个变故,一时显得甚为难过,”在这里,我们如果只看到张国焘的回忆录的话,就可能轻信了张国焘这番记述。然而,历史真相也并非张国焘所说,李立三的父亲死于1941年,属于正常性病故,他既不是什么土豪劣绅,更不是给农协当作土豪劣绅处决,李立三当然也就不会“显得甚为难过”,具体可以看一下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立三传》2003年4月第二版,该书100、101页,内中还专门提供了李立三父亲的遗嘱,并有李人俊编撰的《芋园词拾遗》为证。张国焘随便的就把人家李立三的老爹给写死在1927年,楞是让老人家少活了十四年。

作者: 温相 发布日期: 2006-11-28
那么,是不是说张国焘的回忆录毫无价值可言呢?当然不是,张国焘的回忆录虽然错漏百出,但仍不失为一本让我们探求当年历史轨迹的一个参照物,书中有些地方也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是,在引用这本书时(其实不光是张国焘的回忆录,就是其他人的回忆录也具有类似的通病),不能孤立的引用,必须建立一个旁征博引的基础上,换言之,也就是要把张国焘所说的对照同期历史资料反复比较、证实才能作为证据出现在文章中。如果不去做这些细节的工作,上来就把张国焘的回忆录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的加以引用,还标榜说它有什么“极具史料价值”,那就贻笑大方了。

(全文终)
作者: 温相 发布日期: 2006-11-28
关于张国焘,我们再补充一个小故事。

关于张国焘其人,党内早期活动家张太雷曾经提供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事件,适以能够说明张国焘的一些情况。

张太雷说:“张国焘发现危险只顾自己逃命,把同志扔在脑后,有一天,(同志们)正在一个地方开会,忽然听到有断断续续的枪声。大家都发觉情况有变化,正要派人去看看,张国焘说:‘我去,你们等着,我就回来。’说着,他就走出去了,五分钟过去了,一刻钟过去了,还不见他回来,大家都急于要知道街上的情况,一出门,就见一队反动军队,手上端着枪,远远的从街那头跑来。幸而靠房子旁边就是一条狭巷,就赶快从那条狭巷逃走了。”张太雷在讲述这段往事以后还愤愤不平的补充道:“只差一分钟,我们就完蛋了。”【注】

【注】:王一知著,《忆太雷》,载《红旗飘飘》选编本第一期。
作者: 虚竹319 发布日期: 2006-11-28
拜读。
拿张国焘和陈独秀、王明比,温相比得好。德在才先,无德有才是为祸。
作者: david1 发布日期: 2006-11-28
张国涛品格恶劣,但我更人为他缺乏深邃的哲学和历史眼光,来看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所以他最终没有成为中共的领袖。但是张国涛的所缔造的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发展到四万五千多人,二十万枪之游击队。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张国涛是北大学子、中共创建人、学生领袖、工运领袖、红四缔造者。他有权为自己的过去作出辩护。正确的保留,错误的PASS。也没有必要紧张,搞内部发行。
作者: ameca 发布日期: 2006-11-28
现在有些人心态有问题, 他们要反的,就什么都否定;而为了反对,他们可以将垃圾拿来吹成宝.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