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1/亲述西藏50年巨变,中国西藏代表团访加

img_4874_w.jpg
(新杂-单增曲扎活佛介绍西藏的过去与实行民主改革后所发生的巨变)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摄影报导)以新杂-单增曲扎活佛为团长的中国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20日在多伦多举行新闻发布会暨侨界座谈会。新杂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数字介绍西藏的过去与和实行民主改革所发生的巨变,希望加国之行能增进中加双方的友谊,并向外界介绍真实的西藏。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和西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新杂说他用汉语表达有障碍,但在记者会中,他透过翻译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亲眼所见用藏语介绍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年来经济、社会、教育、卫生、宗教等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新杂曾经是旧西藏的宗教领袖。他回忆到,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1959年前,虽然他自己还很小,但印象深刻。他说,当时西藏的教育极为落后,识字的人非常少,文盲率达到95%。他由于年幼时依宗教教规和礼仪被认定为活佛,很早便获得了读书的机会。在9到11岁时,在西藏桑南的民办学校担任教师。

据互联网纳检索,新杂-单增曲扎活佛为西藏措美人,生于1950年10月,1955年6 月被认定为西藏浪卡子县新杂寺第14世转世活佛。

新杂说,过去的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在寺院里,僧侣的等级非常明显,掌握领导权的是穿着袈裟的统治者。土地和生产资料掌握在5%的人口中,其他95%的农奴根本就没有人身权利和自由。那时的医疗也十分落后,孩子的出生死亡率达到43%,人均寿命只有35.5岁。

他说,1959年之后,西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教育有很大发展,适龄学生入学率高达98%,人均寿命提升到67.5岁。他说,藏医院在1959年只有一间,现在则遍及7个地市。

新杂举例说,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他小时候看到的只有3部,现在则看到了70多部。除口头传唱外,这些英雄史诗目前已经整理并出版。

在回答媒体提问全球经济危机是否影响到西藏时,新杂表示,西藏还没有感觉到太多影响,因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投资和力度非常大,中央政府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对策是扩大内需,去年西藏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比增长为13.7%。他说,今年还会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有记者问中央政府与达赖私人代表会谈没有结果,是否是想告诉达赖的追随者,他们的梦想不能永远成真?新杂说,中央对达赖集团的政策是一贯的,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但中央对达赖集团提出的中间道路是无法接受的。他说,达赖提出的中间道路乍听起来很诱人,但分析背后的深层内容却不竟然,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大藏区,其构想是将其他民族人民及解放军撤出该地区,这背离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部分的政策。

有媒体记者问,如何看待目前出现在西藏的游行和示威活动,作为人大代表不知道西藏的游行示威,但记者在万里之外却能听到,这是否是政府的阴谋。新杂说,关于阴谋之说是谎言和骗局,言论自由和示威游行并不矛盾。

今年3月28日是中国官方订立的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新杂-单增曲扎高度评价这个纪念日。他说,1959年,中央政府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成为主人。因为很多人已经不健在,希望通过设立纪念日教育下一代,不要忘记历史。他说,这是西藏历史进程中非常有意义的事件,而且也对推动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针对部分海外人士对西藏现况有所误解,新杂活佛说,他率领代表团外访的主要目的就是向海外介绍西藏的现状。他说,访问团中有5名藏族全国人大代表,“都是土生土长的藏人,都是第一次来加拿大,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西藏的真实情况。” 他说,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增进加拿大社会各界对西藏的了解,更好地发展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的友好关系。

img_4871_w.jpg
(中国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在多伦多举行新闻发布会暨侨界座谈会,左起:格桑卓嘎,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村委会主任;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副总领事张美芳;嘎玛仁青,全国人大代表、西藏那曲地区行署副专员;新杂-单增曲扎,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代总领事卢坤;阿旺,全国人大代表、西藏日喀则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萨珍,全国人大代表、西藏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邹文静,外交部翻译室二秘)

7 Comments

  1. jackjia (Post author)

    秦刚赠BBC记者3.14恐怖暴力事件光盘 鼓励其播出

    环球时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6日在记者会上呼吁西方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3・14”事件以及西藏问题,以证明其拥有真正的正义感和勇气。

    前不久,一些西方媒体在自己的网站和电视台上播放了一个由达赖集团炮制的视频。

    其内容涉及去年在拉萨发生的“3・14”事件。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就达赖集团近日发布的所谓的“3・14事件光碟”提问,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回答说,“视频的内容明显带有一些剪接,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痕迹。也许达赖集团从某些西方媒体学到了一些剪辑画面的技巧。”

    秦刚还反问这位记者说,“你关心这个视频中的一些情节。我想问问,在“3・14”事件以后,你们关心过在那场暴力事件中被烧死和砍死的群众吗?你们还记不记得被暴徒活活烧死的5个花季少女?还记不记得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痛苦的面容?”

    秦刚当场赠送给这位英国记者一本书和一张反映“3・14”事件真相的光碟。他说,“我鼓励你们拿出正义感、拿出勇气在你们的电视台和网站上播一播我送你的这张光碟。”

    秦刚表示,“3・14”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是境内外“藏独”分子相互勾结制造出来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拉萨暴力犯罪事件给当地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这起暴乱中,18名无辜群众的生命被夺去,380多名无辜群众受伤,242名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受到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在处置拉萨事件的过程中,当地的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始终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他们坚决地依法执法,文明执法,没有携带和使用任何有杀伤性的武器。秦刚说,“达赖集团的犯罪事实铁证如山,抵赖不掉。时过一年,他们还不死心,不甘心失败命运,继续加紧从事分裂活动,破坏西藏稳定的活动。达赖集团的图谋过去没有得逞,今后也不会得逞。”

  2. jackjia (Post author)

    中国封锁YouTube:称公安殴打藏人致死视频造假

    YouTube网站上一则中国公安暴力殴打西藏抗议人士的影片,被中国当局指控为达赖喇嘛支持者所假造,上传 YouTube3月23日当天,该网站就被中国封锁。总部位于加州的YouTube今天证实该网站在中国已经被封锁,但没有解释为何中国当局禁止网民登入这个很受欢迎的网站。

    法新社报导,公司发言人鲁宾(Scott Rubin)说:「从昨天(23日)开始,YouTube就已经被封锁。」他说:「我们不清楚封锁原因,但我们正努力儘快恢复服务,让中国使用者可以进入。」中国偶而会封锁YouTube,以免网友看到批评政府或官方政策的影片。北京网民说,他们今晚无法看到YouTube。

    中国官方新华社引述一名未具名的西藏地区官员表示,该影片是由西藏流亡政府的相关人士所提供,内容是从不同地方剪接而成。新华社说,据传该影片的旁白说明去年3月14日在拉萨暴动事件中,一名叫做天达(译音,Tendar)的藏人被公安殴打致死。新华社说,这个人事实上并不是天达,伤口也是假的。

    新华社引述该名官员说:「达赖喇嘛集团经常杜撰谎言,欺骗国际社会。」中国外交部在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一再被追问是否封锁YouTube,最后发言人秦刚证实:「是」。。他接著说,「中国政府依法对网路进行管理。」

    西藏最近几週戒备森严。3月14日是拉萨反政府暴动事件一週年,3月17日是中国军队镇压西藏导致达赖喇嘛流亡印度五十週年纪念日。上週末,据传一个好几百名僧侣和民众攻击公安局的事件造成六人被捕之后,武装警察持续在藏人社区加强巡逻。

    新华网报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4日回答记者有关Youtube视频网站在中国境内被屏蔽的问题是表示:中国政府不害怕互联网,否则你怎么解释以下一组数字:目前中国网民数量达3亿,居世界第一,较8年前增长了30倍;中国的网站总数达210万,较8年前增长了138倍;博客空间超过1亿,比英国的人口还多。这些足以证明中国的互联网是充分开放的。

    秦刚说,我们鼓励积极地使用互联网,但同时也对互联网依法进行管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防止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有害的信息传播。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借鉴了其他一些国家的作法。我可以举一些例子。美国有联邦一级的立法,1998年《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1999年、2000年、2003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了《反域名名称抢注法》、《消费者保护法》、《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反垃圾邮件法》。

    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的《爱国者法》有关条款也有涉及互联网管理方面的内容。《爱国者法》规定,“如出现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况,当局无需事先征得法院的同意,即可监视电子邮件和其它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

    记者追问:是否可以证实Youtube被中国有关当局屏蔽了?秦刚回答: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国政府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

  3. jackjia (Post author)

    加拿大众议长会见中国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

    新华网/加拿大众议长米利肯23日会见了正在加拿大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

    米利肯首先欢迎代表团的来访。他说,代表团的此次来访不仅带来了西藏发展的最新信息,也有助于增进加中两国议会友好关系的发展。加中两国都是有影响力的大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当前世界面临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增进加中交流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代表团团长、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杂·单增曲扎活佛对米利肯众议长为促进中加友好关系做出的贡献表示赞赏。他说,这是中国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首次访问加拿大,希望此访能有助于加方关心西藏的各界人士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

    新杂·单增曲扎还简要介绍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的情况,并专门就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作了详细说明。

    米利肯高度评价西藏50年来取得的成就。他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加议会愿通过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的交流,为增进加中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作出贡献。

    当天上午,代表团还会见了加拿大外交部助理副部长桑奎斯特。新杂·单增曲扎就对方关心的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桑奎斯特说,加拿大政府始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不支持任何分裂中国的行为。

    当天晚上,代表团还与加拿大参议院和众议院部分议员举行了两场长达数小时的座谈。代表团成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回答了关于西藏的传统文化保护、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宗教信仰和新闻自由、中央政府与达赖私人代表的接谈等方面的数十个问题,向他们介绍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

  4. jackjia (Post author)

    3月20日,在多伦多市中心喜来登酒店召开的人大藏人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图为多伦多中领馆卢坤代总领事始终坚持不让新唐人记者和摄影师进入,并一度把记者朱丹手中的邀请函抢去。(新唐人电视台提供)

    多伦多中领馆新闻会 记者遭无理驱逐

    【大纪元3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周行多伦多报导)2009年3月20日,多伦多中领馆在市中心喜来登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安排大陆藏人代表团与多伦多媒体见面,而应邀出席的多伦多新唐人电视台、大纪元时报及多伦多西藏电台(Radio Tibet Toronto)的几名记者却遭到中领馆代总领事粗暴对待和无理驱赶,被迫离开新闻会。

    几名参加这次新闻会的记者事后向大纪元证实,主办机构是想通过媒体,向大众宣传西藏50年来的进步和藏人的幸福生活。但令人意外的是,应邀出席的记者遭驱逐。这些媒体均报导过中共对西藏的镇压事件。

    多伦多中领馆卢坤代总领事亲自带人在门口审查每位来宾。新唐人记者朱丹凭邀请信已经进入新闻会场,后来组织者发现摄影师携带的摄影机上新唐人电视的标志,就让她离开。

    卢坤代总领事始终坚持不让新唐人记者和摄影师进入,并一度把记者朱丹手中的邀请函抢去,并命令酒店的保安:“把她带走。”

    中领馆通过加拿大全国少数族裔媒体协会向各媒体发出邀请。新唐人电视及大纪元时报都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收到这次新闻会的邀请,并按邀请的要求提前用电子邮件回复确认将参加本次新闻会。

    无独有偶,朱丹与她的摄影师David在2005年将随同当时的总理马田赴亚洲访问(其中包括中国)时,中国大使馆把他们已经领到的中国签证取消了。尽管马田办公室提出反对,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一直没有提供任何解释。

    英文大纪元在现场的记者Matthew Little目睹多伦多西藏电台记者Sonam Wangchuk被带离新闻会现场。当大纪元记者Little试图把这个事件拍下来时,组织者放了西藏电台记者,转而把大纪元记者赶出了会场。

    加拿大参议员Consiglio Di Nino同时是加拿大国会西藏之友委员会主席。对此事件,他表示:“中国领馆不让新唐人电视台和大纪元记者进入新闻发布会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最主要的基石之一,我猜想中领馆是想要操控信息流通,这种做法与加拿大的价值观完全相反。”

    在西藏长大的多伦多西藏电台记者Wangchuk在随后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说,看到记者在新闻会上被驱逐,感到“很悲哀”。

    “他们试图告诉我们,现在的西藏比以前好很多。”Wangchuk说,这次随团来的所谓“活佛”是这次新闻会的唯一发言人,他说的关于西藏的事,“90%都不是真的。”

    加拿大藏人联合行动委员会发言人Tenzin Changra则说:“我认为他们(人大藏人代表团)只是中共极权的玩偶,在中共的指使下照本宣科,这是中共最擅长的。因为非常清楚,他们不代表仍然生活在西藏,遭受中共酷刑压制的上百万藏人的声音。”

    这次新闻会是中共宣传其统治西藏50年活动的一部份,中共控制的媒体如CCTV、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在近几周内已经发表了数千篇宣传文章。这个人大藏人代表团在访问多伦多前,已经访问了美国华盛顿,国有媒体并向大陆大力宣传这些访问活动。该团将于周一到渥太华访问。

    加拿大藏人联合行动委员会主席Kunga Tsering对这个“来自西藏的代表”,在多伦多新闻会上说不知道在西藏发生过任何藏人抗议及被抓的事件表示愤怒。

    “不但禁止国际媒体进入西藏,中共政府还小心地组织了这个宣传访问团,试图掩盖中共对西藏的镇压。”Tsering说,“如果中共政府不需要掩盖什么东西,为什么他们不允许外国人进入西藏?为什么要切断通向西藏的电话及互联网连接?为什么连西藏最小的村镇也被军事管制?”

    Tsering并向多伦多媒体发出了一个关于去年发生在西藏的镇压事件的视频链接:

    http://media.phayul.com/?av_id=147&av_links_id=323

    这是西藏流亡政府在3月20日公布的视频资料,反映去年藏人抗议者被抓、被打的情形。

  5. jackjia (Post author)

    西藏自治区成立历史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1955年2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七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举行成立大会,正式成立。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担任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任第一副主任委员,张国华任第二副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担任秘书长。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举行武装叛乱。

    1959年3月17日,达赖逃离拉萨。

    1959年3月22日,拉萨战役胜利结束,拉萨市区的叛乱被彻底粉碎。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权职权。鉴于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主任达赖喇嘛尚被劫持,由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并任命筹委会常务委员帕巴拉·格列朗杰和阿沛·阿旺晋美为副主任委员。

    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决定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提前进行西藏民主改革。

    1965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

    1965年8月23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8次会议,讨论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同意于1965年9月1日召开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相应的议案。

    1965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议案,通过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决议。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以国务院副总理谢富治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大会,并表示祝贺。大会于8日选举产生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阿沛·阿旺晋美当选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周仁山、帕巴拉·格列朗杰等7人为副主席。9日,大会举行闭幕式,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6. jackjia (Post author)

    格萨尔王传

    【简介】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格萨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间艺人,在中国的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

    《格萨尔王传》大约产生在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在近千年的漫长时期内,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不断丰富史诗的情节和语言,到十二世纪初叶,《格萨尔王传》日臻成熟和完善,在藏族地区得到广泛流传。

    【价值】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游吟歌手世代承袭着有关它的吟唱和表演。它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格萨(斯)尔》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年代及来历】

    《格萨尔王传》文字大约产生在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著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介入《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史诗《格萨尔》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僧侣,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师”他们所编纂、传抄的《格萨尔王传》,初称为“伏藏”的抄本。

    【一个故事】

    《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出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的君王——即格萨尔王。为了让格萨尔能够完成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史诗的作者们赋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龙、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种厉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萨尔降临人间后,多次遭到陷害,但由于他本身的力量和诸天神的保护,不仅未遭毒手,反而将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杀死。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也迁移至此。12岁上,格萨尔在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凡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帮国家)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到此结束。

    【格萨尔王】

    格萨尔王,相传是连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戍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

    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放牧,由于叔父间离,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迭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格萨尔纪念堂64根梁柱、16根通天柱构成主体构架,四周以墙相围,堂正中塑格萨尔王骏马驰骋的巨像,背塑十三畏马战神,正墙左右方塑岭国十二大佛,其左右两边分立将士如云及烈女翩翩。整个纪念堂庄重典雅,雄奇壮观,实乃凭吊览古的盛殿。

    格萨尔王出征图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早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草原、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巍峨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美丽的孙雀之乡云南等省区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

    在很早以前,岭国出了一个穷孩子,起名叫角如,这个孩子在奇异境界里诞生和长大成人。在岭国英雄云集,赛马争夺王位时,力战群雄,得胜称王,尊号为格萨尔。藏语称甲吾格萨尔纳特或格萨尔阿种。格萨尔王一生,充满着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惊涛骇浪,为了铲除人间的祸患和弱肉强食的不合理现象,他受命降临凡界,镇伏了食人的妖魔,驱逐了掳掠百姓的侵略者,并和他的叔父晁同——叛国投敌的奸贼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赢得了部落的自由和平与幸福。

    【记述范围及内容】

    从《格萨尔王传》的故事结构看,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横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纵横数千里,内涵广阔,结构宏伟。
    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降生,即格萨尔降生部分;
    第二,征战,即格萨尔降伏妖魔的过程;
    第三,结束,即格萨尔返回天界。

    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门岭大战》外,还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个重要故事和每场战争均构成一部相对独立的史诗。

    【刻画人物】

    《格萨尔王传》就象一个能装乾坤的大宝袋,一座文学艺术和美学的大花园。它植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沃土,不仅概括了藏族历史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进程,揭示了深邃而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其中无论是正面的英雄还是反面的暴君,无论是男子还是妇女,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都刻画得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对以格萨尔为首的众英雄形象描写得最为出色,从而成为藏族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和故事情节来实现塑造人物形象,是《格萨尔》史诗的特色之一。因此人物虽然众多,却没有给人雷同和概念化的感觉。同是写英雄人物,但却各不相同,写格萨尔是高瞻远瞩,领袖气派;写总管王则是机智、仁厚,长者风度。嘉察被写得勇猛刚烈,丹玛则是智勇兼备。人人个性突出,个个形象鲜明: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更是语言优美之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例如,史寺《霍岭大战》之部描述霍尔国三王兴兵去抢岭国格萨尔的王妃珠牡时,是因为霍尔国白帐王派霍尔国四乌去遍寻天下美女,乌鸦给他带回了消息:

    美丽的姑娘在岭国,
    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骏马,
    她后退一步价值百头肥羊;
    冬天她比太阳暖,
    夏天她比月亮凉;
    遍身芳香赛花朵。
    蜜蜂成群绕身旁;
    人间美女虽无数,
    只有她才配大王;
    格萨尔大王去北方,
    如今她正守空房。

    【内容来源】

    《格萨尔王传》源于社会生活,又有着极为丰厚的藏族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民间文学的坚实基础,在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之前,藏族的文学品类,特别是民间文学品类,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已经齐全,且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因此,《格萨尔王传》无论是在作品主体、创作方面,作品素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内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从以前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及其素材均在史诗中有所表现。在语言修辞上,《格萨尔》引用了数不胜数的藏族谚语,全书所容纳谚语的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有的原文引用,有的还经过加工,如:

    春三月若不播种,
    秋三月难收六谷;
    冬三月若不喂牛,
    春三月难挤牛奶;
    骏马若不常饲养,
    临战逢敌难驰骋。
    虽饿不食烂糠,
    乃是白唇野马本性;
    虽渴不饮沟水,
    乃是凶猛野牛本性;
    虽苦不抛眼泪,
    乃是英雄男儿本性;

    《格萨尔王传》中,还保留着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赞词,如:“酒赞”、“山赞”、茶赞”、“马赞”、“刀剑赞”、“衣赞”、“盔甲赞”等等,著名的酒赞是这样的:

    我手中端的这碗酒。
    要说历史有来头;
    碧玉蓝夭九霄中,
    青色玉龙震天吼。
    电光闪闪红光耀,
    丝丝细雨甘露流。
    用这洁净甘露精,
    大地人间酿美酒。
    要酿美酒先种粮,
    五宝大地金盆敞。
    大地金盆五谷长,
    秋天开镰割庄稼。
    犏牛并排来打场,
    拉起碌碡咕噜噜。
    白杨木锨把谷扬,
    风吹糠秕飘四方。
    扬净装进四方库,
    满库满仑青稞粮。
    青稞煮酒满心喜。
    花花汉灶先搭起。
    吉祥旋的好铜锅,
    洁白毛巾擦锅里。
    倒上清水煮青棵,
    灶堂红火烧得急。
    青稞煮好摊毡上,
    拌上精华好酒曲。
    要酿年酒需一年,
    年酒名叫甘露甜。
    酿一月的是月酒,
    月酒名叫甘露寒。
    酿一天的是日酒,
    日酒就叫甘露旋。
    ……
    有权长官喝了它,
    心胸开阔比天大。
    胆小的喝了上战场,
    勇猛冲锋把敌杀。
    ……
    喝了这酒好处多,
    这样美酒藏地缺,
    这是大王御用酒,
    这是愁人舒心酒。
    这是催人歌舞酒,
    ……

    除此之外,《格萨尔王传》还是民问文学素材的花篮,它的许多内容取自民歌、神话及故事,反过来,也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采集素材、借取题材的丰盛园地。如后来发展变化的民间歌舞许多曲调均取自《格萨尔王传》,有些歌调就是直接歌颂格萨尔夫妇的。再如题材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也取材于《格萨尔王传》,著名的《七兄弟的故事》就是将七兄弟为人们盖楼房的故事与格萨尔王的故事交织在一处,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再如为数众多、独具特色的绘画与雕塑也以《格萨尔王传》的故事情节为依据,绘成壁画,或将格萨尔当做护法神,雕塑其身加以供奉。《格萨尔王传》采用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文体,其中的诗歌部分,在藏族文学发展史中的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沟通古今的作用,它表现在意识形态、修辞手法,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诗歌格律上面。例如:

    猛虎王斑烂好华美,
    欲显威漫游到檀林.
    显不成斑文有何用?
    野牦牛年幼好华美,
    欲舞角登上黑岩山,
    舞不成年青有何用?
    野骏马白唇好华美,
    欲奔驰倘徉草原上,
    奔不成白唇有何用?
    霍英雄唐泽好华美,
    欲比武来到岭战场,
    比不成玉龙有何用?

    此类的诗歌在《格萨尔王传》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它不仅继承了吐蕃时代诗歌的多段回环的格局,而且突破了吐蕃时期的六字音偈句,成为八字音偈句。这种多段回环体的诗歌格律,在十一世纪前后基本形成并固定下来,直到现在也没有大的变化。在藏族民歌、叙事诗、长歌、抒情故事中的诗歌、藏戏中的诗歌以及文人学者的诗作中被广泛采用,成为藏族诗歌中最流行、最为重要的格律。

    【写作方式】

    史诗运用诗歌和散文、吟唱和道白相结合的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神话、诗歌、寓言、谚语、格言等融为一体,成为藏族民间文化的大集成。

    【最长的一部史诗】

    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情况看,《格萨尔王传》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就数量来讲,比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史诗,即:古代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记》,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多。迄今发现的藏文版本,已达50多部。

    《格萨尔王传》在口头说唱中,艺人随时有所增减,内容原不十分固定。有人记录整理成书,并辗转传抄,甚至被刻成木版印刷,这就使许多名篇逐渐形成固定或半固定的书面文学。但这些刊本出自多人之手,形成不同的异文,再由艺人在传唱时不时加工,内容愈加丰富,情节也更加生动。

    【比较重要的几部】

    现在流传于世经常演唱﹑比较重要的大约有30部左右﹐即《天岭卜筮》、《英雄诞生》、《十三轶事》、《赛马称王》、《世界公桑》、《降服妖魔》、《霍岭大战》、《姜岭大战》、《丹马青稞国》、《门岭大战》、《大食财国》、《蒙古马国》、《阿乍玛瑙国》、《珊瑚聚国》、《卡切玉国》、《香雄珍珠国》、《朱孤兵器国》、《雪山水晶国》、《白利山羊国》、《阿塞铠甲国》、《米努绸缎国》、《中华与岭国》、《松岭大战》、《提鸟让玉国》、《打开阿里金窟》﹑《开启药城》、《地狱与岭国》、《西宁马国》、《射大鹏鸟》、《安置三界》等,分别叙述了天神降生人世、扫除一切暴虐势力、拯救黎民百姓;格萨尔在赛马会上夺魁,成为岭国国王;格萨尔率领大军降服霍尔、救回王妃珠牡;格萨尔降服姜国、保卫盐海;格萨尔打开阿里金窟,救济人民;格萨尔与周围各国交战,取得青稞、马匹、牛羊、珊瑚、玉石、兵器、绸缎、玛瑙、珍珠,壮大了岭国;格萨尔老年将王位传给侄子、自己重返天界的故事。史诗中的格萨尔有超人的智慧和本领,一生征战,打败了一切敌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它以幻想式的夸张手法把格萨尔神化,表达了人民的某些愿望,也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上复杂的部落、民族关系。这是《格萨尔王传》分部本的大致轮廓。

    【部分章本的分类】

    在分部本流传的同时,另有分章本也在流传,即把格萨尔一生的主要事迹写在一个本子里,其中分为若干章。这种分章本,可能早于分部本,是较早的歌唱记录。现有青海贵德分章本,共分五章:天神章、降生章、结婚章、降服妖魔章和降服霍尔章。它显然是很不完整的,只能算是一个雏形。在拉达克地区,也有一个分七章的分章本在流传。

    【产生年代】

    《格萨尔王传》的产生年代,研究者尚无定论,一说产生于11世纪,一说产生于13世纪,也有人认为产生于15世纪。可以断言,规模如此宏伟的史诗,决非一个世纪所能完成,也不是几个人的创作。从藏文本的某些部存在汉族古典小说影响的痕迹看,创作时间应不会太早。几个世纪以来,在演唱中,不断有所发展,卷帙也在不断增加。《格萨尔王传》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藏族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处于分裂割据、动汤不安的局面。

    一方面,统治者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彼此征战不息;

    另一方面,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著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人民遭受极大的灾难,因而人民盼望有一个爱护百姓,英勇聪明,能够外御强敌、内修政务的贤明国王出世。在这样的条件下,《格萨尔王传》也就应运而生了。

    【主题思想】

    《格萨尔王传》的主题思想:
    一是为民除害,保护百姓;
    二是反对侵略,保卫家乡;
    三是扩大财富,改善生活。

    史诗中格萨尔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体现了这一主题,并使得格萨尔成为人民心目中最高大、最理想的英雄典型。为了使格萨尔这个英雄人物更丰满、更典型,每一卷都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安排了生动的情节,进行了精心的塑造。

    【格萨尔王的人物形象】

    史诗在第一部《天岭卜筮》中,明确授予格萨尔“降伏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使善良百姓能过上太平生活”的使命。格萨尔也宣称“世上妖魔害人民,抑强扶弱我才来”;“我要铲除不善之国王,我要镇压残暴和强梁”。在格萨尔一生的活动中,也的确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例如,在《降服妖魔》中,格萨尔力排臣属的劝阻,不顾爱妻的挽留,毅然奔赴北方去消灭那个以“一百个大人作早点,一百个男孩作午餐,一百个少女作晚饭”的魔王。另外,还可看到,格萨尔每当打败入侵的敌人之後,所惩办的也只是挑起战祸的个别罪魁,对敌国的一般臣民并不杀戮和骚扰,而且还要救济贫苦人民,任用忠臣良将。

    格萨尔去北方降魔时,曾嘱咐岭国臣民:“不要挥兵去犯人,但若敌人来侵犯,奋勇抗击莫后退。”这些话,始终是格萨尔和岭国英雄的行动准则。如霍尔入侵岭国时,受格萨尔委托代理国政的贾擦协尕尔召集臣民宣告:“国家有难﹐大家要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努力杀敌,为民除害,为国立功。”他本人身先士卒,勇敢杀敌,最后战死沙场。又如《保卫盐海》之部﹐当姜国出兵夺取岭国盐海的消息传来时,格萨尔说道:“姜地兵马犯边疆,寸土不让不投降,花岭大战紫姜国,维护公益图自强,保卫岭国救百姓,保护饭食万民享。”这次战争,尽管敌人十分强大,但是格萨尔率领众英雄和人民,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不健康的思想】

    《格萨尔王传》在长期流传中,也掺杂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想,也有它历史的局限性,如在某些篇章中,也有岭国率先去侵略别国从而引起战争的事例,不少地方还宣扬了宿命论等唯心主义观点,这是宗教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

    【史诗的艺术特色】

    《格萨尔王传》之所以家喻户晓,经久不衰,除了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代表了人民的愿望之外,还由于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史诗以其雄浑磅礴的气势,通过对几十个邦国部落之间战争的有声有色的叙述,表现手法起伏曲折,跌宕有致,反映了6至9世纪以及11世纪前后藏族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表达了藏族人民厌恶分裂动荡、渴望和平统一的美好理想,这是史诗现实主义的积极方面。同时,史诗又以绮丽的幻想赋予格萨尔以超凡的本领,把他塑造成天神的化身,能够役使鬼神、支配自然的英雄人物,没有不能战胜的敌人,没有办不到的难事。其他如魔国的设想、地狱的描绘、鸟兽的特殊贡献,也都充满神奇色彩,象马能忠谏、乌鸦能侦察等等、给史诗增加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史诗刻画人物极其生动形象,具有叩人心扉的艺术魅力。除了把格萨尔塑造得英武神奇、天下无双之外,还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能干、智慧的藏族妇女形像——珠牡。珠牡虽然生在富有之家,但富有正义感,不肯嫁给大食财国的王子,宁肯爱恋备受迫害、穷苦潦倒的格萨尔,即使受到父母的斥骂,也毫不动摇,集中显示了藏族女性的美好的心灵。当格萨尔前往魔国征战、霍尔寻隙进犯的紧急时刻,她能团结岭国英雄和人民奋起抵抗,在被围困的三年中,她巧施妙计,稳住敌人,等待格萨尔回师,在被俘之后、她忍辱负重,毫不丧失信心,这一切,都较深刻地表现了藏族妇女的聪明勇敢和顽强坚贞的性格。

    史诗对总管王叉根老英雄的描绘,也十分感人。他深谋远虑、洞察真伪、胸怀广阔、顾全大局、忠心为国的崇高形像,通过一件一件的具体情节,令读者由衷敬佩。其他英雄还有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赤胆忠心、公正无私的贾擦;智勇双全、百战百胜、使敌人闻风丧胆的丹玛;敢于冲杀、视死如归的昂琼等,在史诗中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史诗对反面人物,也刻画得入木三分,使其凶相毕露,令人觉得可恨可恶。如超同对内傲慢狂妄、对敌卑躬屈膝的叛徒嘴脸;霍尔黄帐王的贪婪、残暴、愚蠢、胆怯的丑恶本性,都写得淋漓尽致,鞭挞了他们肮脏的灵魂。

    史诗充分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深深植根于藏族人民心中。唱词大量吸收鲁体民歌和自由体民歌的格律,使用了许多民间谚语和民间诵词,因而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河婆罗多》相比,《格萨尔王传》有几个明显特点:

    1、《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史诗至今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在青藏高原广泛流传。被称之为“奇人”的优秀民间说唱艺人,以不同的风格从遥远的古代吟唱至今。

    2、《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从目前已经搜集到的资料看,《格萨尔王传》有120多卷、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仅从字数来看,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共24卷,15693行;《奥德修记》也是24卷 12110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全书分为七篇。旧的本子约有24000颂,按照印度的计算法,一颂为两行,共有48000行。最新的精校本已压缩到18550颂,37000多行。《摩河婆罗多》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史诗。全书分成18篇,一般说有10万颂,20多万诗行,在《格萨尔王传》被外界发现和认识之前,曾被看作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3、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其中无论是正面的英雄还是反面的暴君,无论是男子还是妇女,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都刻画得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对以格萨尔为首的众英雄形象描写得最为出色,从而成为藏族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和故事情节来实现塑造人物形象,是《格萨尔》史诗的特色之一。因此人物虽然众多,却没有给人雷同和概念化的感觉。同是写英雄人物,但却各不相同,写格萨尔是高瞻远瞩,领袖气派;写总管王则是机智、仁厚,长者风度。嘉察被写得勇猛刚烈,丹玛则是智勇兼备。人人个性突出,个个形象鲜明: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更是语言优美之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格萨尔王传》的整理﹑研究及出版】

    《格萨尔王传》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研究藏族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道德、语言等诸方面的重要文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藏族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因此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兴趣。

    《格萨尔王传》的发掘整理,在中国文化史上亦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史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她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不但西方有史诗,东方也有史诗;不但古代印度有史诗,我们中国也有史诗,从而推翻了长期以来在学术界似乎已成定论的“中国无史诗”这一错误论断。中国不但有史诗,而且有伟大的史诗,同希腊史诗和印度史诗一佯,《格萨尔王传》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工作,是包括多方面内容、涉及多种学科、关系到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工作十分重视。50年代,曾开展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工作。195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此专门批发文件,把《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工作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内容之一,经过各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大成绩,向伟大祖国献了一份厚礼。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格萨尔王传》的抢救工作重新开始。从1983年开始,史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连续三次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84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中央有关部门和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的有关部门共同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个艰苦而又意义深远的文化事业。
    国家曾先后组织数百人的学术考察和科学研究队伍,持续数十年,调查人员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这在藏族的文化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壮举。在我们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上,也实属罕见。这生动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各兄弟民族的亲切关怀。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支有几个民族成份,包括说唱、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学术研究在内的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队伍。人员素质有较大提高,撰写发表了许多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论著和调查报告。搜集到极为珍贵的资料,为深入研究《格萨尔王传》奠定了的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术活动不断增多,不仅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艺人演唱会和学术研讨会,还举办了四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不少国外学者认为,《格萨尔》的事业发展很快,已成为中国藏学和蒙古学,乃至民间文学界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学”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她潜在的巨大学科优势,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1995年6月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藏学会议上,《格萨尔》首次作为专题项目在会上讨论。《格萨尔王传》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以她独具特色的民族风韵和丰富内容,充分显示了绚丽的光彩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同时也在国际学术界为我们祖国赢得了荣誉。

    在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指导下,经过各民族《格萨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格萨尔》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到目前为止,共搜集到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除去异文本,约有100部。己正式出版的藏文本70余部,总印数达300多万册,按藏族总人口计算,成年人平均每人一本,同时还出版了20多部汉译本。这是藏族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成绩。

    在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任乃强于40年代写有《藏三国的初步介绍》、《关于藏三国》等文章,介绍了《格萨尔王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方面蒐集各种版本、记录口头演唱材料,一方面印制藏文原本和汉文译本。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印出藏文原稿48部,其中《霍岭大战》、《赛马称王》等有几种不同版本。实际出版31部。60年代,青海组织专人译出30多部,《霍岭大战》上部已出版。80年代初,甘肃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格萨尔王传》的《贵德分章本》、《降魔伏妖之部》、《卡切玉宗之部》、《世界公桑之部》、《花岭诞生之部》等。此外,为了加强蒐集出版和研究工作,成立了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设立了《格萨尔》工作办公室,这一史诗的收集工作还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西藏自治区《格萨尔》工作小组,组织专门人员记录民间艺人口头说唱材料,注意手抄本和木刻本的收集、整理,作出了显著的成绩。老艺人扎巴能说唱30多部,已录音23部。此外,尚有藏北青年女艺人玉梅也能演唱数十部,一部分已录音。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有关部门,也都积极组织人力,在《格萨尔王传》的收集、翻译和出版、研究工作中开展多方面的活动。

    在国外,有些卷已有法文、英文、德文、俄文等译本。1776年﹐俄国旅行家帕拉莱斯出版过《格萨尔的故事》。1902年,法国弗兰克从西藏蒐集到关于《格萨尔王传》的一些手抄本,并于1905年在印度出版了《格萨尔王本事》的藏英对照本。20年代,法国达维德尼尔曾在青海藏区,记录了藏族艺人说唱的一部分《格萨尔王传》,回法国后译成法文,1931年在巴黎出版。以后,她又来中国,蒐集到《霍岭大战》手抄本,她的法文译本,还转译成英文。法国的石泰安也曾在四川等地蒐集《格萨尔王传》。1956年,他在巴黎出版《林土司与西藏的格萨尔王传》,并写成《格萨尔王传研究》一书,于1969年在巴黎出版。匈牙利东方研究所研究员乌尔莲,1981年在国际藏学研究会上,介绍了她所藏《格萨尔王传》的木刻本及藏文本的内容、章节、语言特点﹐以及匈牙利对《格萨尔王传》的研究情况。

    【传承价值 】

    《格萨尔王传》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在民间,应该归功于史诗的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们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最优秀、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民诗人。这些民间艺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用他们的才华,进行着辛勤的创作活动,用他们的心血浇灌着《格萨尔》这支文学奇葩,他们代代相传,人才辈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精神。那些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天赋的民间艺人对继承和发展藏族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和子孙后代怀念和崇敬。试想若没有他们的非凡才智和辛勤劳动,这部伟大的史诗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将失去一份宝贵的文化珍品。

    在大规模的抢救工作中,通过考察,发现了近百位活跃在农村、牧区的说唱艺人,藏语称“仲堪”。其中有十多位是在群众中享有盛誉的优秀艺人。他们在说唱前要举行各种仪式,或焚香请神,或对镜而歌,说唱时还要头戴作为道具的帽子,帽子上插有各种羽毛,手拉牛角琴或手摇小铃鼓。1984年8月雪顿节期间,曾在拉萨举办过七省区格萨尔艺人演唱会,与会艺人40多名,其中包括著名艺人扎巴、女艺人玉梅等。

    西藏著名说唱艺人扎巴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格萨尔》事业,于1986年11月去世,在他临终前的几个小时,依然在孜孜不倦他说唱《格萨尔》,他虽然去世了,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生前共说唱《格萨尔王传》25部,近60万诗行。600多万字。它相当于25部荷马史诗。相当于15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3部《摩河婆罗多》,如果按字数计算,它相当于5部《红楼梦》,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套艺人说唱本。它凝聚着扎巴的智慧和艺术天才,是他生命的结晶,它体现了老艺人对祖国对人民,对艺术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是他对祖国、对民族文化事业的巨大贡献。是新时期《格萨尔》抢救工作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这样重要的成果,不但在我国民族史诗搜集整理的历史上未曾有过,在世界各民族史诗搜集整理的历史上也未曾有过。

    从艺人的类型来讲,有“神授”说、“托梦”说、“圆光”说、“伏藏”说等多种形式。同别的民间艺人不同,《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不承认师徒相承,父子相传。他们认为说唱史诗的本领是无法传授的,也是学不了的。全凭“缘份”,靠“神灵”的启迪。是“诗神”附体。他们认为,一代又一代的说唱艺人的出现,是与格萨尔大王有关系的某个人物的转世。这种观念与藏族传统文化中“灵魂转世”的观念,“活佛转世”的观念是相一致的。

    早在吐蕃王朝时代,《格萨尔王传)这部古老的史诗就传播到喜马拉雅山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人约在十三世纪之后,随着佛教传入蒙族地区,大量藏文经典和文学作品被翻译成蒙文,《格萨尔王传》也逐渐流传到蒙族地区,成为自成体系的蒙古《格萨尔王传》,称《格斯尔王传》。十四世纪下半叶,即元末明初,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同时也流传到土族、纳西族、裕固族等与藏区接壤的兄弟民族之中。国外介绍和研究《格萨尔》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格萨尔》的部分章节,早已译成英、俄、德、法等多种文字。外国读者了解并开始研究《格萨尔》,是从蒙文本人手的,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在北京刻印了蒙文本《格萨尔》之后,外国学者有机会接触到这一史诗。1776年,俄国旅行家帕拉斯首先在《蒙古历史文献的收集》(圣彼德堡版)一书中介绍了《格萨尔》,论述史诗的演唱形式和与史诗有关的经文,并对主人公格萨尔作了评述。1836年,俄国学者雅科夫.施密德曾用活字版刊印了这个蒙文本,后又译成德文,于1939年在圣波德堡出版。这是最早的关于《格萨尔》的外文出版物。此后,国外学者开始关注《格萨尔王传》,并陆续有介绍研究的文字问世,如:俄国席夫纳院士在圣彼德堡出版的《鞑靼的英雄史诗》论著中,将鞑靼的英雄史诗与《格萨尔》进行比较,自19世纪末叶,国外开始注意藏文本《格萨尔》,1879年到1885年,印度人达斯先后两次到我国西藏地方,搜集了《格萨尔》等大批藏文资料,其后开始发表关于《格萨尔》的论文。藏文资料的发掘,无疑为国外的研究者拓宽了视野,并由此产生了东西方学派。东方学派(指前苏联、蒙古及东欧各国)中对《格萨尔》研究的佼佼者要首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策.达木丁苏伦,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研究成果可以代表整个东方学派的水平。他的主要代表作是《论(格萨尔)的历史源流》,西方对《格萨尔》的研究要晚于东方,从30年代起步,60年代进入其全盛时期。西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两位法国学者,即亚力山大.达维.尼尔女士和石泰安教授。达维.尼尔曾两次来中国,在四川藏区住过很长时期,其间,在云登喇嘛的帮助下,直接听民间艺人说唱《格萨尔》,并记录整理,同时搜集手抄本和木刻本。回国后,将其搜集的资料整理成格萨尔故事名为《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于1931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该书于1933年被译为英文在伦敦出版。该书的出版使更多的西方人士开始了解、认识《格萨尔王传》。石泰安教授是当代著名的藏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对《格萨尔王传》的主要贡献是:1958年出版的《格萨尔生平的藏族画卷》。1959年出版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与说唱艺人的研究》,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格萨尔》史诗及其说唱艺人。可视作西方各国关于《格萨尔》研究的一个总结。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藏、蒙等民族的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职业化的艺人群开始萎缩。近年来一批老艺人相继辞世,“人亡歌息”的局面已经出现。格萨尔受众群正在缩小,史诗传统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但近年来,国内外的《格萨尔》研究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一些专家的高度评价。

    总之,《格萨尔》工作这一藏民族乃至全中国的伟大事业正在沿着一条逐渐拓宽、又充满光明的坦途上迈进。

  7. jackjia (Post author)

    新杂·单增曲扎简历

    新杂·单增曲扎 男,藏族,1950年10月生(57岁),西藏措美人,无党派,1983年6月参加工作,中国高级佛学院毕业,在职大专学历。
    现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55.06 被认定为西藏浪卡子县新杂寺转世活佛
    1955.06—1959.08 西藏札囊县卓玉乡伦布寺学经
    1959.08—1960.07 西藏札囊县卓玉乡民办小学任教
    1960.07—1960.12 西藏浪卡子县索杰乡民办小学任教
    1960.12—1964.08 西藏措美县具巴乡民办小学任教
    1964.08—1983.06 在家务农
    1983.06—1984.06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政协委员
    1984.06—1986.03 西藏自治区措美县政府办公室工作
    1986.03—1988.05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政协工作
    1988.05—1993.05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政协常委  
    1993.05—2005.07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政协副主席(其间:1995—1997.06在中国高级佛学院学习)
    2005.07—2005.09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政协副主席
    2005.09—2006.12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
    2006.12—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副专员(正地级)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zhengfuzaixian/2008-01/23/content_75121.htm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