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5/朱元璋家谱与化学元素周期表


(图:朱元璋、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星星生活捷克佳综合整理)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怎么能和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834年-1907年)联系到一起呢?这是不是有些扯?难道穿越了时代?

但是,对比一下明朝皇子们的名字就会发现,和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名称确实有非常高的重合率。

当我们对于历史和化学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就会发现这个有趣之极的现象。实际这是他们的取名方式使然。

在封建时代,皇族成员的命名虽然很讲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国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规则一样:姓氏+辈分+单名。各代辈份都是相生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循环,现在续家谱也考虑生生不息。五行循环往复,逐一相生,隔一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图:木火土金水五行循环)

对于大明王朝来讲,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幼家贫,放过牛,当过和尚,后来参加红巾军。最终在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祈望江山永固,很多事都很讲究,包括子孙取名的原则和方法,奉行“五德始终说”,给后代起名制定了一套法则,每支皇族的辈份严格遵照五行循环的顺序往下取。

据《明史•表第一•诸王世表一》:明太祖建藩,子孙世系预锡嘉名,以示传世久远……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次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

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其余皆分封为王,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榑、朱梓、朱杞、朱檀……儿子的名字全部是木字旁的单名,而从孙辈开始则按字辈和五行取双名。


(图:明朝皇帝顺序表)


(图:明太祖朱元璋家谱)

以燕王朱棣世系为例,名字的第二个字代表辈分,字辈顺序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第三个字便严格按照五行取。

第一代,木:朱棣;
第二代,木生火: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
第三代,火生土: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朱瞻垠、朱瞻墡、朱瞻堈等;
第四代,土生金: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锳、朱祁镛、朱祁镐、朱祁铨等;
第五代,金生水:朱见深、朱见泽、朱见潾、朱见湜、朱见浚、朱见治等;
第六代,水生木:朱祐极、朱祐樘、朱祐杬、朱祐棆、朱祐槟、朱祐楎等;
第七代,木生火:朱厚照、朱厚熙、朱厚熜、朱厚烨、朱厚炫、朱厚燆等;
第八代,火生土:朱载基、朱载壡、朱载垕、朱载圳、朱载垓、朱载㙺等;
第九代,土生金:朱翊釴、朱翊铃、朱翊钧、朱翊镠、朱翊镬、朱翊鉁等;
第十代,金生水:朱常洛、朱常溆、朱常洵、朱常治、朱常浩、朱常润等;
第十一代,水生木:朱由校、朱由检、朱由楫、朱由模、朱由栩、朱由橏等;
第十二代,木生火: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灿等;
……

这仅仅是朱棣这一脉的后代,朱元璋为自己的儿子们分别取了字辈,例如长子朱标子孙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汉字就那么多,但是皇族们养尊处优人丁兴旺,据说明末皇族有上百万人。这上百万人的名字要符合规则还不能重名,所以常见字就不够用了。

于是各种带着五行偏旁的生僻字就被翻了出来,更有甚者,实在找不到能用的字就只好造字了。许多人的名字都是生僻字,比如下面这些:

永和王——朱慎镭;封丘王——朱同铬;鲁阳王——朱同铌;
瑞金王——朱在钠;宣宁王——朱成钴;怀仁王——朱成钯;
沅陵王——朱恩铈;钾庆王——朱帅锌;韩王——朱徵钋;
稷山王——朱效钛;新野王——朱弥镉;楚王——朱孟烷。

这不都是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吗?中文版元素周期表跟明朝皇子们的名字高度重合,绝对不会是偶然,也不是明朝皇子们跟门捷列夫心有灵犀,提前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再说化学元素名称是如何翻译成汉字的?它是由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1818年-1884年)先生最先译出,以开天辟地形容之都毫不过分。

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19世纪60年代因精通技术,开始在安庆内军械所为洋务派造船,设计和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完全自制的蒸汽船“黄鹄号”。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他又去做翻译,一生翻译了13部科学著作。

当时翻译和现在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都是有外国人口述,然后中国人整理成书,比现在翻译难度大多了。《化学鉴原》等中国最早的化学著作就是这么产生的。这部书是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进行口译。

话说1896年徐寿引进了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但怎么把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译成中文呢?在翻译化学元素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徐寿对金、银、铜、铁、锡、硫、碳及养气(今译氧气)、轻气(今译氢气)、绿气(今译氯气)、淡气(今译氮气)等大家已较熟悉的元素,他沿用前制,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质来命名。

对于其它元素,徐寿巧妙地应用了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例如钠、钾、钙、镍等,就成了一个新的金属元素。他在明朝皇族的家谱里找到了灵感,比如Na(Natrium),就用了瑞金王朱在钠的名字。

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中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到了近代之后,随着化学、医学传入中国,对元素进行翻译的时候,不免就会用到带有五行偏旁的字,所以老朱家子孙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名称重合就很正常了。事实上,徐先生“造新字”之说并不确切,如“钠、钾、钙、镍”四字,在《康熙字典》也能查到。

世界太奇妙,土龙子龙孙们的名字居然给科学帮了个大忙。否则,后人很可能不是背诵氢锂钠钾等等,而是要背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

所以,综上所述,要明确的是先是有了这些字,而化学传入中国是之后的事情,只是在翻译的时候选取了这些字而已。所以只能说元素周期表抄了朱元璋后代的名字,而不能说名字抄了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