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I 作者 亚明/上个星期,加拿大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无约束力决议案,谴责中国政府在新疆地区对维吾尔族实行种族灭绝的做法,同时敦促加拿大政府建议国际奥委会改变2022年举办冬奥会的国家。
实际上,鉴于中国近两年来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一系列行为,早就有人提出不应再在那里举办冬奥会。联邦议会的决议进一步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包括是否应抵制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季奥运会?抵制行动是否能产生效果?奥运会是否应成为表达政治和人道主义关切的场所?以及是否要抵制的决定由谁来做出等。
就此,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记者采访了几位相关人士,了解他们对抵制北京冬奥会的看法。
大多数人认为,现在距离2022年冬奥会开幕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要改变地址可能非常困难。因为这牵涉到复杂的程序,昂贵的费用,很难找到哪个国家或地区愿意承担这一巨大的成本和后勤的挑战。
加拿大奥委会(COC)和加拿大残疾人奥委会(CPC)都不同意抵制北京冬奥会,也对抵制的效用提出质疑。奥委会CEO 戴维·休梅克(David Shoemaker)在上周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抵制并不起作用”。他举出1980年美国领导的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例子。当时由于苏联在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要求苏联在80年2月底地撤军, 否则就不参加那年7月的莫斯科奥运会。但苏联并未撤军,且此后又在阿富汗呆了九年。
美国一位教授尼古拉·萨兰塔克斯(Nicholas E. Sarantakes)就此事件有过专门的论述。他说,奥林匹克组委会是独立于国家政府的。因此,尽管美国游说其他国家一起抵制,最终也有66个国家参与。但最后仍有80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莫斯科奥运会,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单靠加拿大运动员的抵制不可能改变中国的国内外政策,也不会促成两名被中国关押的加拿大人回家。他说,如果每个西方民主国家的运动员都联合起来,也许能带来改变, 但也只是也许。
他认为,民主国家的政府有多种选择和更好的工具制裁或惩罚中国政权的行为。而不应让运动员为此承担后果。
而加拿大奥组委就已经在质问,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教育交流仍在继续。为什么要加拿大运动员而不是其他加拿大人或经济部门做出牺牲。
萨兰塔克斯教授补充说,虽然奥林匹克运动基于其和平与友谊的理想。国际奥委会有权决定在哪举办奥运会,也有权决定是否推迟或取消2022年奥运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国举办冬奥会不存在道德上的问题,也不意味着认可东道主国家的的行动或政策。
加拿大专家提出奥运会应有固定举办地
格雷姆·孟泽斯(Graeme Menzies)是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奥会温哥华组委会的传播总监。他在加拿大全国发行的《环球邮报》上撰文说,中国尽了很大努力在2015年争取到下届冬奥会举办权,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体育事件。他们最近还扬言要惩罚那些抵制的国家。
他写道:“在北京举办冬奥会带来一种矛盾情况:任何民主国家都不想将其最优秀的运动员用作政治道具,但也不想在人权方面表现出弱势。这令加拿大陷入困境。
奥运历史上已经不止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从慕尼黑到莫斯科都曾出现这种政治混乱。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终止目前这种每次奥运会在不同城市举办的模式。
他说,呼吁改变目前这种模式的声音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当一个世纪前奥运会开始时,世界还不像今天这样是一个地球村,那时没有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只有那些有钱有闲的人才能负担国际旅行。社区体育和休闲基础设施也很差。选择不同城市举办奥运会,是希望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平,在运动场上而不是在战场上表达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同时促进跨文化的友谊和理解。
但现在已经是21世纪,奥运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也越来越高。以致于只有富裕的国家才能举办奥运会。非洲的54个国家没有一个举办过奥运会。此外还带来一个问题:即使有能力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所花的投入也未获得应有的回报。尽管有些主办城市处理得较好,例如1988年的卡尔加里和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但却有另一些城市没有那么好, 例如巴西在里约2016年奥运会的足球场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而这些体育场早已破烂不堪。
孟泽斯写道:“为了与当今时代接轨,国际奥委会应在其所在国瑞士建立永久性的夏季和冬季运动基础设施。包括可用于培训,举办仪式和比赛的场馆、住宿设施,以及永久性媒体中心和广播场所。然后在特定年份里邀请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而全世界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视或在线观看奥运会赛事。
当然,国际奥委会仍然可以将奥运会某个项目的比赛承包给某个国家或城市。例如肯尼亚可以举办夏季跑步比赛;毛里求斯可以举办夏季击剑比赛;阿根廷可以举办夏季马术比赛;格陵兰可以是冬季两项竞赛的理想选择;而苏格兰可以承办冬季冰壶赛。
还有,这种新模式可以让奥运会避免被那些另有所图的政府利用,达到坚持奥林匹克的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精神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