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虽然戴上一副黑框眼镜接受采访,但侃侃而谈的受访者却仍然挡不住霸气外泄,他就是目前正在加拿大进行市场考察的中国著名拳击手张君龙,他是中国首位由业余拳击转入职业拳击的重量级拳手,在其职业生涯上更是战绩辉煌。暂时蛰伏的张君龙正蓄势待发,或许会在加拿大开创另一番新天地。
绰号“龙王”的张君龙出生于1981年11月12日,是山东青岛人。他向记者介绍说,幼年时在身为体育爱好者父亲的引导下,他从9岁便开始接触拳击,那时身高已经接近1.80米,体重80多公斤,身体条件远超同龄的孩子。在多位教练的指导下,他进步神速,并以小博大,12岁起开始出成绩,之后相继摘下青岛市、山东省、全国少年赛等多个赛事的桂冠。
张君龙曾在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校读书与训练,后被特招入伍,成为武警总部政治部体工大队拳击队选手。20岁时,他入选了中国国家拳击队。从业余拳击出道的张君龙在这一体系的高光时刻是在重量级(91公斤以上级)拳击赛事上,2001年赢得第九届全运会金牌,2002年亚洲锦标赛银牌,2002年釜山亚运会铜牌等荣誉,还曾进入2004雅典奥运会1/4决赛。
回顾曾经的辉煌,他轻描淡写地说,当年作为国家体制内的业余拳击运动员,努力赢得奖牌是肩负的责任所在。而一旦捅破窗户纸,其实多拿几块金牌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觉。他同时坦诚,因为自己年轻气盛,也曾经错失了很多良机。
“但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都有自己的梦想。”作为中国业余重量级拳击冠军第一人,张君龙最终选择华丽转身,强势进入世界职业拳坛,目标是挑战代表职业拳击最高荣誉的世界重量级拳王金腰带等荣誉。那是2012年,他时年31岁。
张君龙说,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对职业拳击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强,但在世界职业拳坛重量级上并没有中国人的踪迹,自己想尝试在这个级别画上一笔,这一笔无论是否精彩,都可以弥补一下空白,尽管未必能实现伟大的梦想。他坦言,成功书写历史取决于很多因素,团队、家庭、个人训练水平,还有运气,以及强大资金的融入等。
自古以来“穷文富武”,他说,武将的成功都是用实实在在的银两换来的武器装备,拳击也是一样,教练,实战陪练,还有拳击用品和器材等,而比赛的对手不会教你,因为冠军只有一个,拳手梦寐以求的金腰带只有一个。
2014年2月,张君龙正式拜前世界拳王霍利菲尔德为师,霍利菲尔德担任他的总教练。拳击热爱者都知道,1997年6月霍利菲尔德和泰森两位世界拳王曾发生的咬耳之战一直以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龙王”的师傅便是被咬耳的霍利菲尔德。
进入职业拳击行列后,张君龙一路顺风顺水,先后获得世界拳击联合会(IBF)亚太区与洲际金腰带,国际拳击组织(IBO)亚太区金腰带,世界拳击联盟(WBU)过渡拳王金腰带。世界拳击协会(WBA)大洋洲重量级拳王金腰带。2016年张君龙夺得并成功卫冕WBAOceania重量级拳王金腰带,成为历史首位进入WBA前15的黄种人重量级拳王。
世界职业拳坛有公认的四大组织,资历最老的是成立于1921年的世界拳击协会(WBA),另外三个是在不同年份分裂出的世界拳击理事会(WBC),国际拳击联合会(IBF)和世界拳击组织(WBO)。
从2012年10月27日的首场职业比赛开打到2018年11月12日他生日那天的近年最后一战,在全部21场比赛中他保持全胜的战绩,而且21场KO(将对方击倒),KO率百分百。
因膝盖的成年旧伤,2018年11月的拳赛后,张君龙一直进行疗伤休整,近日,他前来加拿大进行市场考察。他说,他的团队正在筹划下一步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选手的正式比赛。
职业拳击比赛通常都是由市场运作的商业化体育赛事,为增强比赛的观赏性,每位拳击手需要找水平相当或稍高的合适对手配对,而不是遇见选手便直接开打。在张君龙击败的这些对手中,既有前世界冠军,冠军的争夺者,各种头衔的拳王等,也有一些是刚起步的实力派选手。
在2012年到2018年的6年时间内,张君龙平均每年3.5场比赛,他一直稳居亚洲第一的宝座,在世界拳坛的排名更不断引起媒体的兴奋,从进入重量级选手排名前200名,100名,50名,甚至以第一位黄种人破天荒进入前20名的行列。在2018年年底的那场赛事后,张君龙的成绩是在当时现役的1380重量级选手中世界排名第17位。
张君龙认为,拳击运动可以说是在规则和安全的合法保障下,两个高智商男人间用拳头的决斗。这是没有硝烟的战斗,而针对性的高强度训练,技战术的熟练运用,是衡量一个拳击手水平的重要因素。他自我评价道,自己的风格并不固定,会因人而异,因为对手不断在变,如果只有一个打法而被人吃透,在拳坛上肯定会走不远。
人们都说“身大力不亏”,对重量级拳击选手更是如此。张君龙说,这个级别的欧美选手约有八成都是2米以上的巨人,比如一位俄罗斯对手强壮的如同一堵墙,臂展2.16米,擅于长距离攻击,而他现在身高1.94米体重126公斤,臂展是1.96米,在赛场上便需要扬长避短,通过敏捷的步伐和身体的协调,以及合理运用与教练商定的战术,在中近距离进行对抗。
张君龙说,赛场上每个回合的战术和体力的分配都会有安排,一旦发现对方的破绽,比如受到重击之后眼睛发直、神情迷离,便会马上冲上去发力。“因为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怎样,这时发力就有获胜的机会。”
进入职业拳击领域,每天的训练很是关键,针对性地找好教练,以及陪练的对手很重要。遇有比赛来临,他会提前2、3个月进行封闭备战,体能训练方式是采用波浪式的,在后期会积蓄一定的体能,并能保持实战的状态。
在此期间,张君龙会与教练一起观看并探讨对手前三个月至半年以来的录像,汇总之后,教练写出训练大纲,然后找陪练每天模拟实战。自己的训练方式也是不断更新的,因为在与世界其他拳王的教练和陪练中学习到很多,将他们带来的信息存储起来,结合自身的特点转化为己用。
“不能单独依靠个人的想法,而是接受国际上许多新思路新方法,这也是自己走向世界拳坛后的巨大收获。”张君龙说,职业赛是依靠自己的经纪公司,提供管理训练,比赛机会,联系对手、场地、媒体等,还有比赛的级别与头衔等等,这些事无巨细的工作都是由团队来完成。
中国与欧美国家相比,拳击运动起步晚,群众基础差,一直以来起起伏伏,中间还一度停摆。在世界著名拳王阿里第二次访华后重燃火种,后来随着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的出色表现,以及跨界明星带来的流量等,令这项运动的普及深入到千家万户,这其中就包括张君龙本人的贡献。
中国拳击水平和国际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张君龙认为,中国拳击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不断进步和上升阶段,出现了许多推动者和推广者,还有很多后起的拳坛新秀,这个群体正在不断扩大,认可度也日渐提高。
但是,要达到世界顶级水平,还需要一代代人的艰辛努力,勤奋积累和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我们这代人正在勤力做自己的贡献。”他说,特别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人们对拳击的认知不再是一项充满野性、好勇斗狠的残暴运动,而是成为集健身、勇者和正能量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这在观念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转变。
现在市面上各类“拳王”的头衔不少,除拳击之外,也可能是来自综合格斗MMA,终极格斗UFC,搏击、散打等项目。张君龙认为,国际体育是个大舞台,观众的需求不尽相同,其他创新性的运动项目观赏性各异,但拳击运动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魅力,其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作为拳击运动及其衍生出的不同体育项目,其尚武的精髓是一致的。他希望这个大盘越来越受关注,大家把市场的蛋糕共同做大。“不同群体的不同喜好,意味着很多扇大门同时敞开,整体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张君龙说,重量级选手可谓是职业拳击中的常青树,许多活跃的选手都在40岁以上,如他的师傅埃万德•霍利菲尔德(Evander Holyfield),还有绰号大乔治的乔治•福尔曼(George Foreman)都是在48岁才正式隐退,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相比而言,其他级别选手多是在35岁左右开始走下坡路,虽然有个别小级别拳手训练保持的好,但是这样拳手不多。
在蛰伏一年多后准备再度复出的张君龙说,“只要一息尚存,会继续打到底。”他表示,为实现梦想坚守敬业,保持体能训练,自己的运动生命可以延续多年,在退役前至少还有10场比赛要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