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底特律——几十家中国企业正在底特律扎根,这是中国稳步迈向美国汽车业的一种努力。
中国企业正在注资美国企业和汽车新技术,在零售店里销售从安全带到减震器的各种商品,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志在吸收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的人才和专长。
中国企业以电池和汽车零部件起步,它们的发展壮大预计最终将使中国汽车得以在美国销售。
戴维·E·科尔(David E. Cole)是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的汽车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创始人,他说,“日本人30年前就登陆美国了,中国人远远落后于他们。中国人缺技术,他们来是为了得到技术。”
中国企业的萌芽悄无声息,似乎想避免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Toyota)和本田(Honda)上世纪80年代经历的那种公众反对。当时,外国汽车突然涌入美国,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福特(Ford)和克莱斯勒(Chrysler)出产的汽车形成正面竞争,被公众视为对美国就业岗位的一种威胁。
与日本人不同,中国汽车企业苦心避免处在聚光灯之下。去年,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海汽车集团在底特律郊外设立了新办公室,没有进行任何宣传,在汽车这个建立在媒体报道之上的行业里,这种做法几乎闻所未闻。
不过,中国在美国汽车业的扩张引发了华盛顿的关注。去年,奥巴马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提请仲裁,称中国政府对销往美国的部分零部件进行了不公平的生产补贴。此外,中国对美国制造的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市场侵蚀也招致仔细审查,因为美国政府也在对汽车业的这一部分进行大力补贴。
美国汽车业的整体复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底特律。中国供应商从本国派来高管,并从美国制造商那里汲取新人才。大底特律地区生活着约5万名中国人,其中许多是在通用汽车和福特工作的工程师等专业人士。
商业关系网也在扩张。底特律中华商会(Detroit Chinese Business Association)以日益壮大的会员规模为豪,它涵盖了该地区约100家中国企业,其中大部分与汽车业有关。
福特华人协会(Ford Chinese Association)有650名白领工人会员,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该协会已成为福特公司最大的员工团体之一。会长徐伟洪(Raymond Xu)回忆起1999年自己刚来到底特律上大学时,这里的华人寥寥。
“我想大家会越来越适应这种情况,”徐伟洪说。
长安汽车在小城普利茅斯的工业园设立了一些不打眼的办公室,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扩张。长安汽车是中国的主要汽车生产商,为了更好地研究汽车底盘结构,在此建立了一座研发中心。他们聘请了约20名底特律工程师来开展项目,其中一些人是之前被底特律的汽车公司解聘的。
领导长安美国研发中心的高管苏洪说,“中国的大多数工程师都非常年轻。他们知道怎么造车,但是不知道怎么研发。”54岁的艾伦·沃尔(Alan Wall)是苏洪麾下的一名员工,他曾是克莱斯勒的合同工程师,经济衰退期间失了业。
“这是个机会,而机会大多来自正努力扩张的公司,”沃尔说。
根据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提供的数据,中国去年向美国出口了约130亿美元(约合800亿元人民币)的汽车产品,包括作为替代零部件出售的车胎、车轮和无线电。
不过,底特律汽车公司目前从墨西哥等低薪国家进口众多最普通的零部件,而许多中国供应商致力于与底特律直接做生意,比如华晨汽车(Brilliance Auto)。这家行业巨头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拥有约50万名员工,但在底特律仍属弱势企业。与通用等汽车生产商有长期关系的供应商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华晨正努力跻身其间。
华晨高管陈东彬(Dongbin Chen,音译)说,“我们已经向美国的售后市场出口了15年的零部件。现在,我们最大机遇在于和通用汽车等大型公司的合作。”售后市场指的是替代零部件的零售市场。
去年,华晨出人意料地取得成功,为通用汽车在密歇根州兰辛的工厂生产的新凯迪拉克ATS(Cadillac ATS)提供轻型发动机悬置系统。这让华晨胃口大开。
去年11月,在底特律召开的一次美中会议上,华晨巨大的展厅里展示了包括安全带、方向盘和减震器在内的各种普通零部件,公司期望能向美国出口这些产品。
“我们有能力、有资格来提供此类零部件,”陈东彬说。“我认为,现在在此立足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除了驻扎底特律的中国公司外,当地还发展起了一个由律师、会计师和公司顾问组成的小型服务行业,以协助这些中国公司。他们的数量现在还很少,但中国人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正在慢慢扩大。
行业分析人士很难确定有多少中国供应商在美国运营。“我们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儿,”原始设备供应商协会(Original Equipment Suppliers Association)的官员戴维·安德烈亚(David Andrea)说,该协会是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贸易组织。
万向集团(Wanxiang Group)购买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的大部分资产,是相对比较引人注目的一次交易。后者在去年申请破产,尽管该公司获得了2.49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并使用其中的1.32亿美元在密歇根建立了两家工厂。
美国国会的共和党议员对这一交易表达过不满,称A123的技术可能会支持中国的军事应用。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还是在今年批准了这一收购。外国投资委员会是一个联邦政府组织。
万向集团的美国总部位于芝加哥附近,该集团在最近几年中收购了数家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太阳能公司。但在该集团对A123产生收购兴趣前,几乎没有媒体对其表示关注。
“这种负面反应并没有让我感到震惊,”该集团的美国分公司总裁倪频说。“事实是,我们在美国从一粒小种子长成一棵大树,我们无法避免这种反应。”
他说,万向集团雇佣了数千名美国员工,并在收购的公司中继续保持当地的管理方式。“我们像一个美国公司那样做事、说话和走路,”倪频说。“说到底都是为了求财。”
其他中国公司则不愿公开宣传。上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并和通用汽车以及德国大众(Volkswagen)成立了大型的合资公司。但当上汽在底特律地区的新办公室于去年开张时,甚至连通用也吃了一惊。
“由于我们和上汽在美国没有业务,所以通用和上汽的美国办公室也没有联系,”通用的发言人戴娜·哈特(Dayna Hart)说。
这种保持距离的反应突显了中国公司在美国汽车业存在的敏感性。目前,出口海外的中国产轻型车大约只有4%,且大部分是出口非洲和中东国家。但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已做好准备,等待着中国汽车在美国上市和它们较量的那一天。
“中国人资金充足,行动快速,”科尔说。“我们会在底特律看到更多中国人。”
中国专业人士群体在当地的增长也给更广大的社区带来了涟漪效应,中国社区团体开始赞助青年足球联盟、篮球联赛和底特律老虎队(Tigers)比赛期间的音乐表演。有一个组织每年都会在当地的一家收容所举办华人慈善厨房活动。
当弗兰克·赵(Frank Chiu,音译)还是一家汽车供应公司的工程师时,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专业人士进入该行业,从而发现了一大商机。他辞掉工作,在密歇根州的坎顿开了一家华人杂货店。坎顿是离福特总部不远的一个住宅区。
“做这种生意的时机很好,”赵先生说。他的店里会卖中国特产,如鸡爪、银耳和猪下水等。
当顾客在店里挑选商品时,赵先生回想起他从台湾来美国这20多年间的巨大变化。“当时什么样?”他说。“孤独是我第一个想到的词。”
福特的中国员工对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如今福特正在中国修建数家新工厂。他们还帮助美国高管准备去中国工作的事宜,并在中国汽车经销商参观福特总部时尽地主之谊。
2月14日,数百名福特员工在豪华的迪尔伯恩酒店(Dearborn Inn)庆祝了春节。该酒店由亨利·福特(Henry Ford)在上世纪30年代仿造早期美国乡村而建,其套房复制了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和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等历史人物的住宅。
“我们确实看到当地更接纳中华文化了,”福特华人协会的会长徐伟洪说,“我们从小规模做起,但我们正在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