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8/美官员披露王立军领馆36小时

-英官方首度证实王立军向美领馆告发海伍德身亡疑案
-英国报摘:海伍德命案与庇护王立军
-美官员披露王立军领馆36小时:提供中共高层权斗爆炸性信息
-成都惊魂夜 美拒王立军政庇
-美媒:FBI没有转移薄瓜瓜的行动
-薄瓜瓜慷慨分发京奥门票 喝醉后会说重要的事
-周永康上交书面检查 承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无关杀人
-光大:正调查副主席是否薄熙来胞兄
-计划让海伍德遗孀入境?英外交大臣海伍德命案就发表声明
-英政府正计划让海伍德遗孀入境
-一个英国人之死:从鸦片战争到海伍德 国力兴衰影响国民
-写报道变成了写小说 情节步步展开的薄熙来大戏


英官方首度证实王立军向美领馆告发海伍德身亡疑案

BBC/英国政府昨天发布针对伍德案的声明。声明证实,王立军进入成都美国领事馆时,对伍德之死提出了指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英国外交大臣赫格昨天发布声明表示,英国外交部早在1月中旬就获英国在大陆的侨民通报,指商人伍德死因可疑,英国外交部官员2月7日向赫格汇报了相关情况。

赫格证实,王立军2月6日在美国领事馆曾就伍德之死提出指控。赫格称,随着伍德案的关注日益强烈,他命令英国外交部官员要求中国政府调查伍德死因。8天后,英国向大陆提出调查伍德死因的要求。

报道称,这是英国政府首次详细说明英国对伍德案的处理情况。但赫格没有提及英国和美国之间是否就伍德案进行过对话。

英国报摘:海伍德命案与庇护王立军

英国各大报章周三(18日)继续有多篇与薄熙来下台以及英商海伍德命案有关的报道。

《金融时报》侧重的是主管中国宣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拜会英国首相卡梅伦。

标题点明了双方在会谈时讨论了海伍德命案的问题,而英方希望中方的调查能够“厘清海伍德死亡的可疑之处”。

不明疑点

在内页的报道中,《金融时报》刊载了一张重庆丽景度假酒店的相片,并称海伍德是在这家酒店被毒害。

不过,这篇报道说酒店接待人员表示不知道有发生这件事,但是也有员工告诉该报记者,数名员工在去年年底被调往其他地方。

除此之外,《金融时报》还报道英国外交部因为海伍德命案受到了严厉的质疑。

报道说,英国外相黑格承诺将检讨海外英国公民死亡通报体系。

黑格承认英国官员未能及时通报疑点,一直到今年1月18日,也就是海伍德死后两个多月,才向上级通报。

“过于谨慎”

《每日电讯报》的报道说,海伍德命案被英国外交部忽视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该报道,英国外交官知道海伍德死因可疑,但是要差不多一个月之后,英国外交部才正式要求中方详加调查。

该报道说,这还是因为一名中国高层官员相美国的外交官表示了对死因其一之后,英国才有所行动。

报道称,英国外交官在今年1月18日从在华英侨社区得知海伍德死因可疑的“谣言”,但是并未通报。

一直到2月,主管公安的前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到成都美国领事馆指称海伍德死亡有问题之后才有所行动。

报道指出,外相黑格得知后,立即下令向中方要求调查,经过提出4次要求之后,中国在4月才宣布加以调查。

英国外交官被指责“过于谨慎”、“太小心”。而就在海伍德死亡并火化后几天,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布朗造访了重庆、并会见了薄熙来,但是当地官员却没有告知他此一事件。

“超乎友谊”

《泰晤士报》报道说,官员承认,在得知海伍德死因可疑之后,英国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忽视了这件案子。

报道也说,在首相府会见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时候,英国首相卡梅伦曾经表示愿意提供协助,但是北京方面的态度似乎是不会接受。

该报另外一篇报道则说,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与海伍德有“不寻常、超乎友谊”的关系。

并称,这是来自中国和英国的“消息来源”,而中国的消息来源是该报道形容为“与多个薄熙来权力圈子内人士有往来”的王康。

英国的“消息来源”则是自称是谷开来2001年在英国南部伯恩茅斯居住时、同栋公寓楼的“邻居”。

四次要求

《独立报》的报道形容,为了表现英方有立即向中方施压,外相黑格说,英国外交官四度要求中方就此展开调查。

第一次是在2月15日向中国外交部提出、第二次是在6天之后、第三次则是在中国官员访问伦敦的时候、第4次则是英国驻华大使在3月22日提出。

该报道说,一直到案件细节都已暴露成“众人皆知”的时候,中国才在上个月宣布加以调查。

《独立报》说,是王立军到美国总领馆“寻求庇护”,向美国官员表示,是薄熙来的妻子下令毒杀海伍德。

并称,此一指称导致“曾经被认为是未来党领导人”的薄熙来下台。

庇护和家丑

《每日先驱论坛报》华盛顿记者的报道则是以王立军案件为重心,称王、薄两人撕破脸之后,王立军到成都美国总领馆寻求庇护,直到36小时后,公安部安排将他接走。

报道说,接待王立军的美国外交官说,并没有把王立军“丢出去”,而王立军“怪异”的做法,确保了可以把资料传给北京中央。

当时,习近平即将访美,这使得处理王立军事件的美国外交官必须快马加鞭。

如果,美国当下决定给予王立军庇护,很可能习近平就会取消访美之行。

报道认为,现在美国在薄熙来丑闻当中的角色,被刻意地“秘密化”

报道引述一位美国对华事务专家的话说,“中美之间急需改善关系,要是讲中国最不喜欢发生什么事的话,那就是家丑外扬”。

美官员披露王立军领馆36小时:提供中共高层权斗爆炸性信息

美国之音/据报道,美国驻中国官员把一名前重庆市官员保护了36个小时,使他能被交给北京当局而不是当地警方。

美国《纽约时报》星期二晚间在其网站上报道了前重庆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王立军在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短暂停留的详细情况。目前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已经失势。

《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是根据没有透露姓名的美国行政官员、国会助手和外交官提供的信息撰写的。报道说,王立军2月6号抵达美国领事馆时情绪焦虑,随后美国官员开始进行激烈的争论,并将此事向白宫汇报。

《纽约时报》说,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是由美国国务院决定的,由于王立军名声不好以及把他秘密带出中国的难度很大,国务院迅速拒绝了王立军的庇护请求。但有关官员允许他在安排安全前往北京的同时留在领事馆,而不是立即把他交给忠于薄熙来的当地警方。

《纽约时报》说,王立军到达美国领事馆时,身上带着指控薄熙来和他妻子谷开来的详细材料。王立军并没有把这些材料交给美国官员,但是他向美国领事馆官员零零散散地谈了在中国权力、政治和腐败之间纠结不清的关系,透露了大量内幕情况。

据多维报道,薄熙来事件由王立军闯美国成都总领馆开启的,但是美国白宫一直对王立军事件保持难得的沉默。在4月10日北京公布对薄熙来的“双停”处理后,外传王立军可能因滞留并透露信息给美方而被判叛国罪并处以死刑。现在,美国官员开始透过美国媒体说话,披露王立军2月6日闯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36小时,华府、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甚至北京方面所发生的细节。

《纽约时报》4月17日引述美国官员话称,王立军是在“激动不安的状态下”(agitated state)出现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他担心自己生命受到威胁,便提出政治庇护申请,讲述了一个充满腐败与谋杀的故事,将奥巴马政府卷入一个它急于回避的丑闻中。报道指出,王立军带进总领馆的资料主要关于薄熙来,但王立军现在因向美方泄露国家事务,可能被判叛国并面临死刑。

领事馆官员称,王立军一开始是语无伦次(rambling),但最后还是让美方了解到了涉及中国权力、政治和腐败的错综交织。美官员认为,王立军提供了一些涉及中共高层权斗的爆炸性信息。

熟悉对话内容的国会官员表示,王立军说的内容并不是完全有条理的,但是还是提供了一些内幕(insight)。

报道称,王立军带进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的材料详细记载了针对薄熙来和谷开来的各种指控。但是看过材料的美方人士强调,王立军并没有将材料交给美方,有一位官员形容文件内容是关于重庆警方调查的“技术性”内容。

该报道与美国国务院此前对王立军事件简短的说法有出入。王立军2月6日闯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时,美国驻成都总领事何孟德(Peter Haymond)并不在成都。

但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努兰(Victoria Nuland )2月8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王立军以重庆市副市长身份要求和美国领馆人员进行会谈。她称这次会见是预先安排好的。疑点在于如果是预先约好的会议,为何美国驻成都总领事何孟德不在成都。

新华社4月公布的说法,王立军2月6日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without authorization)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并“滞留”。

而《纽约时报》援引美国官员指出,王立军在领事馆时被允许致电其认为能够救他的北京官员(officials),在领事馆呆了36小时后,北京派出的官员护送王立军通过领馆外的地方警力封锁线( local security cordon)。美国高级官员强调,王立军并没有被美国总领馆“扔出去”(tossed out)。

由于当时距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还有7天的时间,且中美关系已经专由美国副总统拜登亲自主导,外界普遍认为,拜登参与了整个王立军事件的处理及决策过程。而报道指出,当时在总领馆内的官员紧急向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通报后,立刻上报到华府的国务院甚至白宫,白宫就是否接受王立军庇护请求进行了疯狂辩论(Frantic debate)。

但是《纽约时报》报道引述的官员强调,最后如何处理王立军的决定是国务院做的。他特别撇清白宫在“决策过程”中只是最高汇报的对象。

而且,美匿名官员称,美外交官一开始就知道安排王立军出境的困难度以及他身份问题,所以没有安排任何正式的庇护申请过程,但特别强调,是美国国务院协助保护他(shielded)不被薄熙来派来的重庆警方逮捕,同时确保他能将举报信息传递给北京。最后导致薄熙来与谷开来事件的发展。

其他媒体此前有报道指出,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在接获报告后,因正逢习近平访美前1周,随即向白宫进行汇报,称王立军在总领事馆过了一夜,次日凌晨骆家辉正式通知何孟德,白宫已拒绝王立军的政治庇护申请,因此王立军转而提出希望向北京投降,自行离开美国总领事馆。有记者向国务院发言人努兰求证王立军是主动离开领事馆,还是被要求离开,或是被强制带走的。努兰强调,他是自己选择离开的。

美国驻外机构有“不留人政策”,即对于提出庇护申请的“不速之客”,一贯的外交程序就是尽量“不留人”,设法就地寻求解决方案,避免损害与当事国的关系。美国匿名官员也认为,对于不是政治异见人士的王立军而言,美国完全不可能下决定向他提供庇护。

一位美国国会人士称“王立军事件”堪比一部《谍影重重》(Bourne Supremacy)情节,认为该事件有导致美中关系紧张化的风险,因为在应对中国崛起过程中,白宫需要中国在朝鲜和伊朗核以及叙利亚问题上予以支持。

成都惊魂夜 美拒王立军政庇

前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2月6日晚易装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从此引爆中共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党内最严重的一件分裂大事。虽然已经王立军已被掌控,但中共官方迄今没有对他进出成都美领馆事件做出具体说明。“纽约时报”访问美方成都领馆人员、国会议员、国务院及白宫资深官员,18日在头版首次从美方角度,报导处理王立军申请政治庇护经过。

纽约时报报导,2月6日晚上,变装易容的王立军开始对美方人士描绘一桩欧巴马政府不愿沾身的中国贪腐谋杀的丑闻。

报导说,王立军要求美方给予政治庇护,当时中国安全部队正迅速围住成都美领馆,要美方交出王立军。

美领馆内正掀起同时惊动白宫的激烈快速辩论该怎么办。最后,王立军在领馆透过电话安排北京国安部一名官员自北京赶来,滞留36小时后,这名官员护着王立军走出重兵围绕,被带出领馆。王立军至此一直没有公开露面,正在接受调查,原因是向美方泄露中国内部事务,如果被定有叛国罪成,可能被判死刑。

王立军在领馆内对美方提供的资料确保他能取得政治庇护。但据纽约时报访问多方人士后所得的结论是:美方当时认为,王立军所提供的资料难以马上查证,同时要把王立军密送出中国也非常不易,不可能给予他政治庇护,但美国国务院可以保证王立军不被忠于薄熙来的警察所逮捕,而能让王立军直接向北京控诉。

一名美国政府资深官员表示,“(我们)没有把王立军丢出去不管”(“He was not tossed out”)。

报导引述美国官员说,王立军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详细谈到他对薄熙来和谷开来的指控的文件,不过他并未向他们提供这些文件。尽管美国方面并不知道文件的具体内容究竟为何,但一位官员描述说,那是重庆市警方(有关海伍德命桉)调查的技术性文件。

这显示美国方面并未掌握王立军手中的实物文件。同时,与最近以来传闻不同的是,报导引述美国官员说,当时美国驻成都总领事何孟德(Peter Haymond)并不在成都,由他的下属负责处理。他们紧急通报了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由他们负责与华府联络。

官员说,美方允许王立军打许多电话给北京寻求帮助。与此同时,他与美国外交官们闲谈中讲到的中国权力、政治和贪污情形,又让他们感到讶异。

报导还引述处理王立军事件的美国官员说,王立军的身分与“六四事件”时进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著名异议人士方励之不同。他在被薄熙来调职前是重庆市的公安局长,并非政治异议人士,而是当地残酷和专制的执法者。

该名要求匿名的官员说,他的这一身分使他不可能获得政治庇护。该名官员和其他消息人士说,国务院在把王立军桉通报给白宫高级官员后,作出了协助王立军转往北京的决定。这一决定由国务院作出,而非白宫。

欧巴马总统的前白宫中国政策顾问贝德(Jeffrey A. Bader)说,“在天安事件中给中国的人权偶像提供政治庇护,是一个特别桉例”。他说,“这不应看作有例可循,尤其在数以百计的中国安全部队人员陈兵馆外的情形下,处理一个前省级公安局局长的桉子更是如此”。

美媒:FBI没有转移薄瓜瓜的行动

据美国媒体报导,薄瓜瓜日前已离开其位于哈佛大学的住所,其去向尚不清楚,但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并没有转移安置薄瓜瓜的行动。

随着中共政治明星薄熙来的去职,其远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儿子薄瓜瓜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目前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导,这位就读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研究生几天前已经离开了位于哈佛大学附近的高档住宅公寓,至于其去向和离开的时间以及本周是否会返校尚不得而知。该公寓的工作人员表示,据他人要求,他们不能回答有关此事的任何问题。只是据租房网显示,薄瓜瓜租住的同类住宅房租高达每月2950美元。

该文章认为,现在离薄瓜瓜毕业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必须对毕业后是否回国做出选择。而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共官方并没有表示薄瓜瓜对海伍德之死有直接嫌疑,但上周发布的官方公告点了他的名,他若回国则势必面临质询和调查。

目前,中共正着力调查薄家的经济问题以及与海伍德的关系。海伍德曾协助安排薄瓜瓜进入哈罗学校就读,但该校代表拒绝对涉及海伍德及薄瓜瓜的问题发表评论。

文章还引述一位熟悉该事务的美国官员称,美国联邦调查局(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并没有介入转移(move)薄瓜瓜的行动。而哈佛肯尼迪学院援引学生隐私条例拒绝进行评论,哈佛大学安保部门也表示没有拘禁任何名为“薄瓜瓜”的人士。而本周末记者试图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联系薄瓜瓜及其父母,但都没有结果。

此前有报道称,薄瓜瓜曾在北京驾驶法拉利兜风,还开车接送洪博培(Jon Huntsman)的女儿,但薄熙来在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中对此断然否认。他还表示薄瓜瓜的高额学费来自全额奖学金,但直到现在,哈佛、牛津大学及哈罗学校均拒绝对奖学金问题表态。而据知情人士表示,薄瓜瓜在牛津大学就读时,曾因学业落后而推迟一年毕业。

据该文章表示,薄瓜瓜在哈佛大学为人低调,但与其他学生相比,其住宅堪称豪华。他还帮助肯尼迪学院的学生组织了到中国的旅行。据他的朋友介绍,他去年原本打算从哈佛退学,专心经营一家名为guagua.com的网站,但最后还是决心放弃。

据知情人士透露,直到上周,薄瓜瓜都还在学校上课。数月之后他将从肯尼迪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但他此后的计划尚无从知晓。

薄瓜瓜慷慨分发京奥门票 喝醉后会说重要的事

德国之声/曾被传出考试挂科险些被牛津开除,在北京开着法拉利接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的女儿参加派对的“红三代”薄瓜瓜又一次成为媒体竞相“挖掘”的新闻人物。薄瓜瓜,究竟是个花花公子还是个好孩子?

《纽约时报》报道说,薄瓜瓜最近一段时间开始远离公众视线,他对自己在Facebook上的帐户做了很多权限上的限制,变得更为隐私化。他拒绝回答媒体的提问,上周离开了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公寓。他的一些熟人说,薄瓜瓜要为毕业考试做准备。

薄瓜瓜是个“花花公子”还是个“穷学生”?薄瓜瓜的几个朋友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否定了外界的上述猜测。他们描述薄瓜瓜是个很大方的人,2008年的时候非常慷慨大方地分发北京奥运会门票。薄瓜瓜在中国的一个朋友说,薄瓜瓜“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忧虑是深刻而且真实的”,“他的思想很有深度。如果他喝醉了,他就会说出一些很重要的事。”

薄瓜瓜在英国接受了中学教育。《纽约时报》报道说,薄瓜瓜初到英国的时候只有12岁。最初他没能进入哈罗公学就读。这所有着500年历史的著名私立寄宿学校目前的学费为年45000美元。去年死于重庆一家酒店客房的英国商人海伍德就毕业于哈罗公学,他借用自己的关系帮助薄瓜瓜在这所学校得到入学的机会。而薄瓜瓜也由此成为这所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籍学生。薄瓜瓜在学校学习击剑,参加马球俱乐部,学习英国礼仪。


薄瓜瓜当选英十国大杰出华人青年

2006年薄瓜瓜进入英国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读书。英国前首相阿斯奎斯曾形容贝利奥尔的学生“平静地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优越感”。

牛津大学校方人员否认薄瓜瓜之所以能进校学习是因为他的父亲曾经是中国政坛“一颗崛起的明星”的说法。牛津大学校方发言人克林(Ruth Collier)对《纽约时报》说:“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一个年轻人能够进入贝利奥尔学院读书,那么他本人一定符合入学条件。”

报道中还说,薄瓜瓜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竞选牛津学生俱乐部副主席,还呼吁一些中国学生加入学生会投他的票,但最终竞选失败。

后来薄瓜瓜因为考试不及格被停学一年。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薄瓜瓜的家人对此感到很是不快,就动用大量关系,甚至包括中国驻英国大使去贝利奥尔学院替薄瓜瓜求情。一年后薄瓜瓜通过毕业考试,而且分数还很不错。一个教授说:“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吃惊。”但薄瓜瓜的导师拒绝为他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写推荐信。

此后薄瓜瓜又进入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在那里读书和生活费一年可以高达90000美元。校方没有回应有关薄瓜瓜是否得到奖学金的询问,也没有回应薄家的关系在他入学的问题上是否起了作用。

去年薄瓜瓜组织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访问重庆。《纽约时报》的报道中写道,一位教授说:“从我和他(薄瓜瓜)的交流来看,撇开一切流言蜚语,他是个聪明的小伙子,像是典型的英国公立学校的毕业生:聪明、任性且自信。”

薄瓜瓜曾在接受一家中国媒体采访时说过,“如果我做得好,那是凭我自己的本事做得的。如果我做错了事,我会承担后果,不会把责任推到我父母头上。我完全清楚我父亲是个好人,但我不愿意去沾他的光。”

周永康上交书面检查 承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无关杀人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BCC)中文网报导,重庆市前市委书记薄熙来虽然已下台,但案情继续向上发展,中央决定对据传是薄熙来靠山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展开调查。同时,薄熙来案引发的政治炸弹,可能燃烧到军方高层,中央军委也在调查成都军区和薄熙来的关系。

报导指出,周永康已经就和薄熙来问题向高层递交“书面检查”,承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责任疏失只在未能及早意识到薄熙来和妻子谷开来犯下严重刑事罪行。他强调,自己和薄熙来只有正常工作关系,并未参与薄熙来夫妇杀害英国商人赫伍德的的阴谋。

周永康在书面检查中承认,是他向薄熙来透露了王立军逃往美国领事馆的消息,并要求薄熙来立即将王立军弄出美领馆。但周永康坚持,他的动机是维护国家形象与安全,不是为了帮助薄熙来掩盖真相。

大陆网站爆料,薄熙来和谷开来都一口咬定周永康是“幕后老板”,由王立军选择向美方揭露杀人案,而不向北京举发,显然是知道薄熙来在中央有人“护航”。而周永康是9位常委中唯一的“挺薄派”。

明镜新闻网17日援引“北京政治圈人士”的话说,中央政治局日前举行了两天的秘密扩大会议,作出两项决议:一是对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展开秘密立案调查、一是延期召开中共十八大。意识到处境危险的周永康因此提出“书面检查”,不过,根据大陆官方媒体的报导,身为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周永康,昨天(17日)仍照常出席司法部活动。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陈志飞和时评作家夏小强指出,海外爆出消息说,薄熙来和谷开来可能将面临死刑,薄熙来为求自保,可能供出和周永康密谋的一些内幕消息,把所有的罪责尽可能的推到周永康身上。

光大:正调查副主席是否薄熙来胞兄

经济通/对于早前有媒体报道中共政治局委员薄熙来胞兄薄熙永(化名李学明)担任光大国际(00257)副主席兼执行董事,中国光大国际行政总裁陈小平于股东会后表示,未能确认李学明是否薄熙来兄长,董事会已进行专门调查,预料调查时间不会太长,一周左右可以作出回覆。

他又指,李学明现时处身北京,而昨日亦曾与李氏通电话,询问今日会否出席股东会,李学明表示因感冒未能出席。又强调,李氏现时仍是自由,而公司亦无涉及任何有关薄熙来事件调查。

他指出,李学明于2003年由大股东推荐进入董事会,主要职责为公司发展及项目提出专业、客观及公正且具建设性意见,一直并无关注其背景。他又形容李学明为人低调,由于李氏并不是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因此不涉及公司的经营活动及日常运作,有关传闻对公司的日常运作并无影响,亦不会有影响。但今后影响如何,公司不会作出估计及预测,只强调会推动业务健康发展。陈小平强调,公司会积极推进业务发展,希望投资者更着重其核心业务发展及未来前景。他指出,公司所有的投资活动严格遵守本港及国内法律执行,按照市场需求,由董事会集体决定,投资项目及决策前会作出全面的评估,公司投运的项目现时运营稳定。他续指,母公司光大集团历来对公司发展环保抱积极支持态度,过去数年一直有增持公司股份,预期大股东一如以往支持公司发展。

陈氏称,公司不会刻意安排会议让李学明作出解释,需要看他的个人意愿。集团今年会有4个项目推出,新增处理垃圾量达5100吨,若连同其中一个项目的第二期发展,今年将新增处理垃圾量为6000吨,新增投资额为28亿元人民币。今年垃圾发电总规模将达1﹒56万吨,按年升超过40%。

计划让海伍德遗孀入境?英外交大臣海伍德命案就发表声明

BBC/英国政府刚刚发表了外交大臣黑格就处理英国商人海伍德命案向英国议会作出的书面声明。

声明说,去年11月16日,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的领事官员收到重庆市公安局的传真,通知海伍德的死讯。当时中国官员告知海伍德的死因是饮酒过量。

根据英国外交部的领事程序,英国领事官员立即向海伍德在中国的家人以及在英国的家人提供全面支持。

11月18日,海伍德家人告知英国领事官员,他们已决定火化海伍德的尸体,并同时向英国和在中国的英国官员确认了有关决定。英国外交部一名官员也参加了火化仪式。

黑格说,英国外交部将继续向海伍德在中国和英国的家人提供全面的领事支持,其中包括本身是中国公民但持有赴英签证的海伍德夫人。

英政府正计划让海伍德遗孀入境

BBC/薄熙来倒台后,英国商人海伍德遇害案及其妻王露露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有英国媒体16日报道指,英国政府计划让海伍德的中国遗孀王露露入境。

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2011年在重庆酒店死亡,中方指同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有关。之前前有报道称,正在北京郊区住所的王露露,被当局派人看守,禁止离开中国。王露露因为担心有人对她不利,向英国大使馆求助,要求取得签证往英国。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伦敦政府计划让王露露入境。

路透社曾引述两个接近重庆公安消息说,谷开来2011年曾要求海伍德,将一笔巨款汇到海外,海伍德提出大额报酬,并威胁将事件曝光,谷开来指海伍德太贪心,担心会威胁她和丈夫薄熙来的仕途,于是杀害海伍德。

此前,英国路透社报道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近日,北京警方向王露露进行了问询,并警告她勿向外国媒体透露相关情况。

此外,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还说,海伍德遇害案发生后,王露露曾在其位于北京近郊的住处,表达了对丈夫遭遇的悲痛,同时对无法对此公开谈论表示歉意。此外,王露露并未透露其他相关情况。

据悉,4月12日,英国驻华大使曾与王露露进行了会面,但大使馆发言人并未对相关细节作出回应。曾在海伍德遇害前一年,为王露露办理英国护照的英国边境管理局也拒绝对海伍德案件进行评论。

一个英国人之死:从鸦片战争到海伍德 国力兴衰影响国民

联合早报/一个警察局长车子停留的地方掀开一场权力腐败与斗争的大戏,而权力腐败则指向一个英国人的死亡真相,英国人的死亡又揭示一段漫长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外国人在中国寻求发展的处境,与国与国之间既互补需求又博弈相争的关系。

英国人尼尔·伍德卷入薄熙来一家的故事,在英国被广泛和深入追访。随着好莱坞般的剧情逐渐开展,世人不仅见识了一个冒险家般的商人传奇,发现与权力深交后又决裂的致命后果,更看到国家实力兴衰对个人待遇的影响。

凭借亲密的利益关系与信任,尼尔·伍德很可能随着薄家影响力扩大而一荣俱荣,但后来发展却让他还来不及一损俱损,就先丢了性命。

英国历史学者比克斯(Robert Bickers)研究中国和英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关系,特别着重微观人物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以小见大。他相信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深入清末以来外国人在中国的作为这一脉络去感受。

西方人在中国的历史久远,只说比较近的明清两代。最早带着传教使命感进去中国的,像利玛窦(Matteo Ricci)、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等,都已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些人带有宗教使命,加上相对于欧洲,中国处在盛世阶段,双方得以互敬互重,一些传教士甚至凭借西方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被中国皇帝赋予特定的职务身份。

然而在西方鸦片和炮舰进入中国之后,清朝的弱势日渐为世人所感知,互敬互重也就迅速消失。而这时期随着商船前来的,不再是单纯的上帝使徒,更多的是寻找刺激与拼搏前程者。

清朝中后期以至民初的中国,政局与商业市场都是一片混沌,而欧洲特别是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工业化的产品需要更多销售市场,也要寻找更多原材料,殖民脚步因此就迈入了非洲和亚洲。

中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是更富庶而成熟的市场。由于香港的割让,前往中国的西方人以英国为主,对于性好探险的民族来说,东方不仅神秘而且充满机会。很多英国人在这里进入各个领域,商业、宗教、文化、军火乃至投机买卖。西方画家留下的绘画展示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不同视角,许多普通人到了中国享受较好的生活和待遇,但是也在时局的变化中承受一定的风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并没有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幸免于难。

英国作家辛普森(Bertram Lenox Simpson)是个例子。他曾在中国海关工作,也给英国媒体当过记者,写过小说,随后高度涉入中国政治,还替阎锡山掌管天津海关,最终被暗杀身亡。

但就算不介入政治,在战乱时代也可能死于非命。鲍尔比(Thomas W Bowlby)是泰晤士报记者。在1860年来到中国报道,在追随英军采访期间,被僧格林沁部队逮捕下狱,病死狱中。

当然也不是介入政治者都要倒霉,澳大利亚探险家莫里森(George E Morrison)以记者身份在中国的时候,不仅支持辛亥革命,还参与第一次大战之后1919年的凡尔赛和谈,最终因病回到英国。

赫德(Robert Hart)就更难得了。这个英国人在28岁就协助大清掌管海关税务,受到清廷倚重,官至一品,主持中国海关事务近半世纪,甚至介入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也许深通中国官场精髓,他很受清廷掌权派重视,也为中国海关税务事业打下很好的基础。但他显然也明辨形势,在辛亥革命前三年离职回到英国,在“双十革命”前20天病死于英国,后来还被清廷追授为太子太保。

外电报道王立军在去美国领馆之前先给英国领馆打电话,却没有被接待,很多人好奇如果尼尔·伍德的事发生在清朝,英国政府会是什么反应。但今天的英国人几乎都知道为什么政府不想接待王立军。

国力兴衰必然影响国民在异地的处境,特别是涉及政治恶斗。西方学者研究在中国的西方人历史不免存在大量的西方视角,然而从微观的个人境遇审视时代大环境,还是能找到人性中相通的苍凉或者趣味。

写报道变成了写小说 情节步步展开的薄熙来大戏

美国之音/一度大有可能进入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的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及妻子所遇到的法律和政治麻烦,继续为国际媒体和国际观众提供娱乐。与此同时,薄熙来案件所折射出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本质令观察家担忧。

*写新闻报道变成写文学*

大约10年前,中国曾经上演一部20集的电视连续剧“胜诉在美国”。该电视连续剧歌颂了一位衣着入时、雄心勃勃的女律师在美国为一家中国公司打赢了一场官司;女律师的丈夫是渤海湾畔一座大城市的代理市长。那部电视连续剧的剧本是根据薄熙来妻子谷开来(即如今中国官方媒体所说的薄谷开来)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胜诉在美国》一书改编的。

薄熙来和谷开来的倒运、以及他们的倒运之前和之后的事态发展如此富有戏剧性,导致如今报道薄熙来夫妇案件的许多国际媒体记者忍不住把薄熙来案件的新闻报道写得越来越富有文学艺术色彩。例如,国际网络英文杂志《国际工商时代》在星期天发出的一报道题目是:

Gu Kailai And Bo Xilai: Murder, Mayhem, Mystery, And Myth Surround China’s Political Power Couple

谷开来和薄熙来:谋杀、伤残、不解之谜和神话环绕中国政坛的高能量夫妻

在这个英语标题中,假如说高能量夫妻谷开来和薄熙来的名字押尾韵是由于偶然,那么后面的一串押头韵名词(即以字母M开头的那些名词, Murder, Mayhem, Mystery, And Myth)则显然是人工提炼的修辞结果。

中国官方早些时候已经宣布,有证据证明英国商人尼尔·伍德去年11月死于重庆是死于谋杀,而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已经被逮捕。

*情节步步展开的戏剧*

从2月6日薄熙来多年来的前心腹、重庆市原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突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庇护从而解开了薄熙来倒台戏剧的序幕以来,薄熙来案的戏剧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吸引看客的新桥段层出不穷。

本星期一,国际媒体间广为流通的最新桥段是,路透社报道援引两个没有透露姓名的了解情况的人的话说,英国商人尼尔·伍德之所起在去年11月15日横死于薄熙来治下的重庆,是因为他先前威胁说,他要把谷开来向国外转移财产的图谋公诸于世。

不过,路透社报道的这一独家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在此之前,中国官方媒体已经在将人们的视线向这个方向引导。上个星期三,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题目是“我国部分腐败人员秘密取得外籍或双重国籍”。

《人民日报》的文章指控贪污腐败官员采取的一个掩盖贪污的手段是“获利敛财间接化。不少人通过配偶、子女、情人或朋友、亲戚等特定第三人代为收受,或者以特定第三人经商等形式曲线获取巨额收益。”

美国主要报纸《纽约时报》上个星期五发表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和迈克尔·瓦恩斯联合署名的报道说,“一位跟(薄熙来妻子)谷开来家人有关系的中共学术人员表示,薄熙来在重庆任职期间的前公安局长王立军指控谷开来向国外转移数额上亿美元的财产。”

*薄熙来连续剧节目预告*

自2月6日以来,电视连续剧般的薄熙来案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以至于《爱尔兰时报》记者克利福德·库南把他本星期一发表的最新报道写成了这个星期的薄熙来连续剧的节目预告:

“本星期,针对失宠的中国高级干部薄熙来和他家人的指控预计会来得更多。有关英国商人伍德死亡的调查会得出更多的结论。另外,有关薄熙来和妻子谷开来的钱财问题也可能会有更多的披露。中国政府先前已经表示,在海伍德谋杀案中,谷开来有‘重大作案嫌疑。’”

“一位不透露姓名的消息来源说,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检察机关拿出谷开来犯有谋杀罪的证据,同时也要检察人员挖出薄熙来夫妇卷入更广泛的贪污腐败的证据;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有关的证据需要足够令人信服,务必让那些有意为薄夫妇辩护的人也无话可说。”

*关于薄熙来的三个重要问题*

美国加州克莱芒·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新星期天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薄熙来以令人吃惊和过瘾的方式倒台(Bo Xilai’s spectacular fall from power),容易让人们在看热闹的时候忽略一些要命的问题。裴敏新写道:

“中国的领导层不稳,不但会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代价,也会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因此,中国的所有的对话者,从外交官到学界人士到记者,现在都应当对北京提出一些严肃的问题。”

裴敏新提出的三个问题是:

1)既然薄熙来作为一个领导人有如此这般已知的缺陷,为什么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他会拥有如此之大的权力,他所受到的约束又如此之小?(尤其是他到了重庆之后推行所谓的“唱红打黑”,长时间可以安然无恙地为毛泽东招魂,肆意践踏法律,而中共最高层的政治局常委9人当中居然有6人前往重庆为他捧场,裴敏新认为这显示了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青睐后台硬、才能小、贼胆大的政治家。”)

2)中共如何能更好地应对权力交接期间的权力竞争?(薄熙来倒台显然是权力之争的结果,而中共多年来一直对外宣传和展示中共已经解决了权力平稳交接的问题。但薄熙来案件显示,中国的权力交接依然是充满诡计、不确定性和恶斗,full of intrigue, unpredictability and viciousness。)

3)中共如何能更好地应对互联网和微博时代的政治危机?(自王立军突入美国领事馆寻求庇护以来,中共的应对一直是无能的,自我毁灭性的,其应对方式的落后笨拙跟40年前发生毛泽东的接班人林彪叛逃事件时一模一样。)

在提出上述三个问题之后,裴敏新得出的结论是:

“薄熙来大丑闻让中共目瞪口呆措手不及。中共如今急于让差点脱轨的权力交接返回正轨,因此无心回答上述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是促使人们再提出一个最为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一党制是否适合经过几十年现代化和全球化彻底变革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