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2/学者提5大攻略 闯未来经济重镇

加国天然资源:进军亚洲利器

明报/在亚太经合会议即将展开前,本国亚洲经济问题专家表示,加拿大人需要再三思考如何抓住机遇重新与亚洲建立战略接触,而且从一开始就决定加拿大人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加国要得到话语权,必须展示自己,采取多种方式介入政治和经济发展。

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国际商业学院院长、太平洋贸易和发展网络主席兼亚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温迪多布森博士(Dr. Wendy K. Dobson,下图)最近发表了专题报告:《战略构想:加拿大与中国及崛起的亚洲》,提出发展亚洲市场的战略建议。她指出,在整个战略框架中,至少有5个方面需在作出选择和制定政策时考虑。

第一,亚洲战略应当是世代相传,并且服务于加拿大的长期国家利益。应当像削减赤字和负债一样,由历届政府负责将战略坚持到底,而不论政治派别。第二,战略应当集中于亚洲最大的7个经济体,他们将对加拿大的经济前景起到巨大作用。第三,战略应当致力于通过改善市场进入并广泛参与生产网络,解决加拿大企业在面对该区域遥远且陌生的经济体时所遇到的困难。第四,意识到亚洲经济活力将提升其在价值链位置,战略应当追求技术合作,帮助加拿大解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并建立潜在的互补性。

最后,加拿大的任何亚洲战略都应当考虑对美国利益的敏感性。虽然加拿大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强力推进加拿大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市场多样化,将可能产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影响。

多布森博士提到,加拿大对中国的策略应当是其对亚洲整体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应当相互促进。加拿大拟定亚洲战略的目标应当是在可行的情况下,促进与中国的合作,同时使那些特别担心中国的人安心。

2006年,中国超过了加拿大成为美国的最大进口国。从2000年至2010年,亚洲对加拿大的商品出口份额增长了近3.5个百分点,进口份额增长超过6个百分点。相似的增长也出现在服务贸易领域。

加国贸易增长多涉及中国

上述两种情况中,绝大多数增长都发生在与中国的贸易,与日本的贸易大部分已经停滞,而与印度的增长只是由于很小的基数。

她又指出,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份额过去10年有所下降,这种趋势在是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明显加速,加拿大和美国的贸易与任何亚洲伙伴的贸易相比,都急速下降。去年,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得到良好恢复,但仍落后于与中国的贸易。

随亚洲急速崛起,道伯森博士相信,到2030年,该区可能成为全球的经济重心。在这种经济重心转移下,加拿大其实有许多独特的竞争优势。诸如加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铀和钾肥生产商和出口商;第二大镍、小麦和水电生产商;第三大天然气、钻石和可再生淡水(占世界总量的7%)生产商。在《经济学人》宜居指数排名中,温哥华、多伦多和卡加利都名列世界十大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不过,温迪多布森博士提醒说,目前,加拿大没有和任何亚洲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加拿大与韩国的谈判因汽车和牛肉利益而陷入僵局,加拿大甚至想在会谈开始前就进行供应管制;与新加坡的谈判僵局是因为加拿大不切实际的要求新加坡给予自己和美国一样的优惠。

前高官促国民着手拓亚洲市场
指加国发展经贸关系非落后他人

明报/前加国联邦高级外交官表示,加国与亚洲的经贸关系并非如一些人认为的落后于欧美国家,现在加拿大人要做的是联合大家的力量,共同进一步开发这个潜力巨大的地区市场。

前加拿大驻中国与日本大使、驻印度高级专员,现任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杰出成员卡伦(Joseph Caron,见图)向本报表示,要在亚洲地区取得更大经贸成绩,需政府、私人企业、大学、个人及传媒携手出力。

他指出,亚洲各国彼此联系紧密,就像邻居一样,所以加拿大要有整个地区的发展策略,不是单独面对某一个国家。

卡伦同意部分人所说,近期中国被捧成热点,但是加国与日本已有长远的合作关系,而且印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它们也不容忽视。况且,在东南亚诸如印尼和新加坡,以及韩国等国家,亦应纳入加国的亚洲地区发展蓝图内。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为了集思广益,将于11月15日在渥太华举行亚洲策略研讨会,有熟悉亚洲事务的专家与副部长级官员参加,内容涉及亚洲地区策略、贸易与投资、能量建立、法律规定及能源等问题。会议后,将在渥太华起动一个名为“全国亚洲对话”的平台。

在此之前,亚太经合会议刚在美国夏威夷结束。曾经参加过多次亚太经合会议、G7及G8会议的卡伦指出,这样的国际大型会议,可让各国领袖一起交流意见,加强沟通和了解,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取代这种面对面倾谈。不过,不能强求在这样的场合,可以即时达成具体的协议,取得实质的成果。

虽然如此,卡伦相信,像亚太经合会议的世界领袖聚会,将可在日后衍生出成果,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他对“加拿大通讯社”表示,亚太经合会议是要找到方法,让较快发展的国家例如加拿大与没有这么先进的经济体取得共同利益。而且,参与者想在共通的东西上加强合作,这些共通东西包括海关手续、货品运输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