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5/张盈盈多市四会书迷 《张纯如母亲回忆录》首印售罄

明报/由著名作家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执笔撰写的英文回忆录《无法忘记的女子──张纯如母亲回忆录》本月开始公开发售以来,首印4000册已经销售一空。这是昨天赴多伦多为该书做宣传的张盈盈和她先生张绍进带来的消息。

张氏夫妇此次应多伦多史维会邀请来多,将在未来一周内,在多伦多市中心、北约克、士嘉堡和密西沙加等地和公众面会,介绍新书,和市民分享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的经历,并就包括子女教育、甚至忧郁症防治等各种人们关心的问题,答听众问题。

史维会会长王裕佳医生对这本回忆录给予极高评价。他表示,由于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大量发放资助,将国际史学界的目光从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上移开,因此维护二战历史真相非常困难。张纯如是一个生于美国的华裔女孩子,却能最终写成震惊世界、影响历史的南京大屠杀著作,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而张纯如的妈妈同样用文字将她对女儿的回忆和追念诉诸世人,从书中可以看到张纯如的出生成长、父母对她的爱和关怀。“这本回忆录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母亲的心灵去认识一位有血有肉的张纯如”。

张盈盈1940年生在重庆,毕业于台湾大学,并在哈佛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这是她首次用英语写作,作品已经受到美国重要英文报章的评论。她昨天表示,评论界是受到她精神的感动。

日本侵华期间的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在华人世界人人皆知,但在世界范围内却长期淹没无闻。张纯如写作的《南京大屠杀》,改变了这一状况。她的作品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长达10周,将这一个中国人之痛变成了世界之痛。当2004年11月突然传来她吞枪自尽的消息时,举世扼腕,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她的母亲的这本回忆录,多少解开了一些谜团。

《回忆录》的中文版将由中国的中信出版社发行,目前翻译正在进行。出版期将在未来的一年半之内。

中文版年半内出版

至于张盈盈博士本周内4大活动分别是:

5月26日(星期四)晚上七时,在多伦多市中心Chapters Indigo书店(布鲁亚西街55号),张盈盈演讲和新书签名。5月27日(星期五)晚上6时半,在士嘉堡市政中心播放影片《张纯如》,并张盈盈演讲和新书签名出售。5月28日上午10时,在北约克Fairview图书馆4楼会议室播放影片和签售新书。5月28日下午2时,在颐康密西沙加中心播放电影,和签售新书。所有活动均向公众开放,无需费用。

张纯如母亲回忆录真切感人 张盈盈抵多演讲怀念爱女

星岛日报/已故著名华裔女作家、“南京大屠杀”一书的作者张纯如猝然离世已有7年。由张纯如母亲张盈盈博士亲自撰写、记载张纯如传奇一生的英文传记“无法忘记的女子—张纯如母亲回忆录”(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A Memoir by Ying-Ying Chang)于5月15日在全球公开发售。

应多伦多史维会邀请,张盈盈与张纯如父亲张绍进日前专程由美国来多伦多,未来几日将举办四场演讲及新书签售活动,并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流,张盈盈还并应邀前往大多地区中学与学生作交流。

多伦多史维会会长王裕佳医生表示,除了纪念张纯如女士,是次系列活动也是履行多伦多史维会的建会宗旨——希望通过教育和提高公众认知,使人们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真实历史,促进国际对话和历史的和解及永久和平,进而普及真理、正义、良知和全球公民化。

将与中学生交流

王裕佳表示,张纯如生前付出无比的毅力和精神,用她的笔触彻底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的暴行。她的书震惊了世界。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博士同样用文字,将她对女儿的回忆与怀念与世人分享。透过书中描绘,令世人看到张纯如的出生成长,父母对她的孕育和爱。这位正义斗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为公义和平带来巨大影响。这本回忆录让人们可以从一个母亲的心灵,去认识一位有血有肉的张纯如。这亦是此书的感人之处。

张纯如母亲回忆录 首刷卖罄

世界日报记者葛健生多伦多报导/

张盈盈(左二)表示,新书首刷4000本卖罄,中文版2012年底问世。(左一为张绍进、右二为王裕佳、右一为刘美玲)。(记者葛健生/摄影)

slideshow 在多伦多史维会的邀请下,现居美国加州的张盈盈、张绍进夫妇,四度来访多伦多,24日于颐康芬治中心,介绍所撰新书“无法忘记的女子─张纯如母亲回忆录”。

作者张盈盈表示,写完该书并出版,“松了一口气,算是有个交代”。而5月中旬正式出版,首刷4000本已全数卖罄,她感到很欣慰。

该书全文14万字、400多页,张盈盈表示,原本25万字精简成14万字,删除的是自己父母亲那一辈在中国的经历,她认为这是传承很重要的一部分;她本来也想用中文撰写,但鉴于张纯如与她的许多书信和电子邮件都是英文,“怕翻译得不够好”。所幸目前中文版已有中国的出版社接洽,但中文版最快也要2012年底才可能问世。

对于该书的出版,张盈盈表示,她与先生张绍进都是移民,而张纯如幼年即对自己作为华裔的“寻根”感到兴趣,因此在晚餐餐桌前经常提问,对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以至其后国共内战等历史均极有兴趣,同时始终浸淫于中西文化及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也造就日后撰写三本书的背景。

多伦多史维会主席王裕佳表示,藉由纪念张纯如的新书发表,盼能唤起更多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与公义的认识,特别是一位生长在美国的华裔年轻女性,竟对此议题感兴趣并深入研究撰写书籍。他呼吁华人应持续透过教育等各种方式铭记史实,并传承给下一代,以免史实埋没。

多伦多史维会副主席刘美玲指出,张盈盈停留多伦多时间,将与数百名学生互动,她相信九成的学生未曾听闻过张纯如,她盼藉由该次活动,能让学生们了解一个人的力量也可以产生大作用,盼能发挥教育下一代的作用。

张纯如着有“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The Chinese in America )。她在为其第四部著作,有关二战期间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做研究期间患上严重的忧郁症,之后服用抗忧郁症药物,2004年11月9日被发现在自己的汽车内自杀身亡。

张纯如 “天生的新闻记者”

世界日报记者葛健生多伦多报导/

1997年纽约时报畅销书“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在母亲张盈盈的眼中是“天生的新闻记者”。(记者葛健生/摄影)

slideshow 1997年纽约时报畅销书“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在母亲张盈盈的眼中是“天生的新闻记者”,但她却在大三下学期,才在父亲张绍进“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快乐”鼓励下,从电脑和数学系转进新闻系,并于转系后的暑假,随即于美国纽约的新闻周刊(Newsweek)实习。

获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的张盈盈,以及物理博士的张绍进两人24日回忆,张纯如虽自幼爱写作,但为符合双亲期望,大学主修电脑、数学,直到大二,张纯如在张绍进的鼓励下决定转系,但当时新闻系主任警告“学这一行找不到工作”,最后仍抵不过她坚持央求,张纯如在大三下学期,完成转进新闻系的心愿。

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说,张纯如果然在转系后的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便在美国纽约的新闻周刊(Newsweek)实习,这是全美国每年仅有一个名额的实习机会,张盈盈说,张纯如于实习期间协助新闻周刊做研究、撰写资料等,同时获得新闻系教授同意,将暑期实习心得撰写成报告作为大学学分,并如期于大四毕业。

张纯如之后又任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驻校记者,张盈盈说,张纯如不断报导母校伊利诺大学的新闻,纽约时报曾戏称,在张纯如的报导下,纽约时报都快变成伊利诺大学的新闻报。

张盈盈忆及,张纯如幼年起即爱写作,对写诗、小品都有兴趣,而她与先生张绍进更经常展现爱念她作品的兴趣,让张纯如大受鼓舞。张纯如也经常为学校报纸报刊写文章,高中时期的学校刊物Unique原本停刊,不料却在张纯如接手后,让校刊起死回生。

至于数学和电脑,张纯如自幼即有接触。张绍进表示,张纯如从小就爱数学,当时便买了本书“one, two, three to Infinite”作为启蒙;也买电脑让张纯如学习。张盈盈说,张纯如就读大学时,除选读电脑和数学外,还选读文学课程。

张盈盈强调,撰写纪念张纯如的新书“无法忘记的女子─张纯如母亲回忆录”,除揭开张纯如较为私密的36年人生之外,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提醒世人,抗忧郁症药剂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包括“自杀”,特别是对年轻人及小孩。

张盈盈表示,在与张纯如联系的电子邮件当中,张纯如还曾表达“为什么会有人有想自杀的念头”,张盈盈认为,自杀不应该会是张纯如的选项,但却在服用抗忧郁症药之后,于2004年以手枪自杀。

张盈盈认为,盼透过新书的写作能产生警示作用,也能提醒特别是亚裔或华裔的移民,于服用抗忧郁症药物时,能特别注意可能产生包括自杀等意念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