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7/华盛顿时报副主编:中国30年的变化令人震惊

中评社/美国《华盛顿时报》副主编芭芭拉.斯莱文说,在她钦佩的中国人当中,邓小平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是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 与其他共同领导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战友们,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为中国人民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策--把中国紧闭多年的大门朝世界打开,把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以及所有束缚人们创造性、主动性的精神枷锁逐一砸碎,让中国人被旧体制压制的竞争力全部解放出来。 
 
新华网报道,芭芭拉.斯莱文女士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过驻华记者。斯莱文强调,中国能够保持长期高速发展,人民竞争力得以释放是首因。

精神得到解放

“实际上,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竞争能力非常强,但由于制度的原因,这些本来可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宝贵精神资源被无情地压抑住了。如果没有70年代末的那场思想解放运动,恐怕中国人的这些潜质还不知道要埋藏多长时间,”斯莱文说。

斯莱文上世纪80年代作为《经济学人》杂志的记者常驻中国,当时中国还是个封闭、令西方人感到非常陌生和神秘的国度。如今已经是《华盛顿时报》副主编的斯莱文在采访中对本报记者说,她当时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仅仅是政策的改变,就可以使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巨变。

斯莱文说,对于中国这30年中的巨大变化,她思来想去了很久--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样的人民,为什么改革开放政策会给中国带来如此巨变。她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是一项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中国人民愿望的决策。

斯莱文说,中国人的个性长期受到压制,就在她去中国工作的前几年,也就是中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还被强求过一种所谓的“平等“生活。这种所谓的平等生活实际上是一种水准低下、单调乏味的生活,人们的衣着也古板划一,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当时人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无情地压抑。

“那次重要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人开始逐一突破禁区,勇敢地打破各种禁锢,这使得人们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人们可以自由地投资办厂,设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再也不需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维系在政府身上。“ 

变化令人震惊

斯莱文1982年至1984年常驻北京,同时又是《商业周刊》和《新闻周刊》的自由撰稿人。时间虽然短暂,但她设法通过一切渠道了解这个正欲起飞的国家。后来,斯莱文陆续访问中国多次,其中几次是作为《今日美国报》的高级外交记者,陪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访华,最近一次中国之行是2006年。

从1982年到2006年,24年的时间跨度,让她亲眼目睹了中国从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国家,在经过巨大努力后变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第三大经济体。她说,那种变化是一种令她感到“震惊的”沧桑巨变。

斯莱文目前是《华盛顿时报》负责世界与美国安全新闻的副主编,她说她通常习惯从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角度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她认为,中国发展速度惊人,并且保持了几十年,这的确令西方一些人感到担忧,但她认为中国的进步对世界是一件好事,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必然会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角色。

“中国并不是一个有侵略性的国家,中国的主要兴趣在于发展经济,它总是试图保护自身不受各种潜在的威胁”,她补充说,“中国之所以能快速壮大,主要原因是它没有像美国那样把大笔的钱用在军事用途上。”

改革还需深化

斯莱文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受到西方世界的高度关注。纵观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诸多重大改革举措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她认为,中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邓小平对中国广大农村所做的巨大贡献,这项重大举措实施后,中国农民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他们可以自主决定在他们承包几十年的土地上栽种他们认为有利可图的庄稼或其他经济作物,多少年未能解决的吃粮难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这项措施极为重要,因为它使中国农民压抑多年的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继农村改革成功后,城市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人们可以开办自己的公司,创办自己的事业,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就是被类似的各项正确决策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是使中国经济领域保持巨大活力的重要原因。”

虽然斯莱文充分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斯莱文认为,深化改革,更多被压抑的创造力也许还会被释放出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