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卡斯特罗辞职,一生功过待后人评说

(今年计划的旅行地是古巴,希望能在卡斯特罗执政期间见识一下这颗加勒比海的明珠,周末便在网上做功课研究古巴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没想到,清早上班的路上,广播中传来卡斯特罗辞职的消息,真是巧的不能再巧。–Jack注)

下面是几篇相关的新闻报道。


卡斯特罗辞职,一生功过待后人评说

美国之音记者瓦格纳/菲德尔.卡斯特罗辞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从而终止了他对这个加勒比国家长达48年的统治。卡斯特罗1959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后建立了共产党政府。美国支持的入侵行动、冷战时代的导弹危机和美国政府40多年来所实施的经济制裁,都没有能推翻卡斯特罗的政权。一些人将卡斯特罗看作是一位革命英雄,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

菲德尔.卡斯特罗1926年8月13号出生在古巴东部一个甘蔗种植园,父亲是一个从西班牙移民到古巴的种植园主,母亲是一个家庭佣人。卡斯特罗在耶稣会学校上学后,又上了哈瓦纳大学,并获得法律学位,并积极投身政治。卡斯特罗因为能发表振奋性演说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后来成为反对独裁者巴蒂斯塔运动的一名重要领导人。

卡斯特罗和弟弟劳尔.卡斯特罗1950年代初开始创立军事组织,反对巴蒂斯塔政府。这个组织1953年试图占领一个军事基地,但没有成功,卡斯特罗被俘并被判处监禁。两年后古巴政府宣布大赦,释放了卡斯特罗和其它其他人。年轻的卡斯特罗于是逃到墨西哥,在那里遇到了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者切.格瓦拉,并开始策划对古巴政府发动新的攻击。

*列队进入哈瓦那*

1959年元月,卡斯特罗领导的游击队终于击败了巴蒂斯塔的军队,并列队进入首都哈瓦那。很多游击队员都留胡子,身穿绿色军服。卡斯特罗后来与公众见面时都是这身装束,也留著胡子。

很多古巴人对巴蒂斯塔政权倒台表示欢迎。卡斯特罗曾保证新政府会努力服务于古巴民众。卡斯特罗说:“我曾说过,我完全没有野心。我诚挚地感到,我不迷恋权力、金钱,不迷恋任何东西,只想报效国家。”

但是,当他领导的政府开始组建集体农场,并将银行、企业还有包括价值10多亿美元的美国财产国有化之后,许多人对卡斯特罗感到担忧。接著,政治自由被取消,政府的批评人士被关押。卡尔松是古巴一名亲民主活动人士。他说,很多曾经支持过卡斯特罗的人后来都失望了,并逃离了古巴。

卡尔松说:“卡斯特罗对古巴人民做出过很多保证。他说古巴人会有自由,会有一个诚实政府,会恢复宪制。但他给予古巴人民的却是一个斯大林式的政府。”

*提升古巴国际地位*

卡斯特罗还与苏联结成密切联盟,此举疏远了美国。1960年,美国政府对古巴实施贸易禁运,几个月后断绝了与古巴的邦交。同年4月,美国武装并指导古巴流亡人士发动了一次筹划不当的入侵行动,并在古巴猪湾登陆时被轻易打败。一年后,美国和苏联就古巴部署苏联核导弹问题发生对峙,将古巴置于美苏对峙的中心,一场核战争险些爆发。

有了苏联的帮助,卡斯特罗利用军队借调和政治支持,在非洲和拉美地区推行共产主义。史密斯是美国前外交官,也是古巴问题专家。他说,卡斯特罗的行动将古巴变成了一个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

史密斯说:“我认为卡斯特罗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提升古巴国际地位的领导人。卡斯特罗上台前,人们认为古巴也就是一个香蕉共和国,在国际政治中没有任何作用。卡斯特罗当然改变了一切。古巴作为苏联的盟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

与此同时,卡斯特罗实施了社会改革,减少了文盲,降低了死亡率,这方面的成绩可以与很多发达国家看齐。这些计划之所以会成功,很大原因是莫斯科提供了财政援助。1990年代初期,苏联对古巴的援助额达到每年60亿美元。

*与毛泽东相提并论*

卡斯特罗晚年成为拉美年轻一代左翼领袖的偶像。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同卡斯特罗结盟,并向古巴政府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巩固古巴政权。卡斯特罗2006年肠胃手术以后,查韦斯还几次前往探视。

手术后,卡斯特罗将权力移交给弟弟劳尔,以后就从公共视线中消失了。

世界上很少有领导人的任期可以与卡斯特罗相比。不过,康涅狄克大学的帕特森教授说,就象其他革命领袖一样,卡斯特罗留给人们的记忆,肯定会在未来的岁月中引发争议。

帕特森说:“我认为,就象毛泽东留给中国人的记忆一样,卡斯特罗留给人们的记忆将是一位推翻腐败独裁统治,代表民族利益并将外国人赶走的人物。与此同时,就象中国人今天批评毛泽东一样,人们也会批评卡斯特罗专制、压迫,并使古巴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无论是作为暴君还是革命英雄,菲德尔.卡斯特罗将继续是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人被他迷住,也有人对他批评有加。


卡斯特罗辞职

新华网/古巴共产党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网站发布了卡斯特罗致古巴人民的一封信。他在信说,“我不再期望或者接受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

卡斯特罗表示,“亲爱的同胞们,我并不是对你们说再见,我唯一的愿望是作为一名战士在思想领域战斗。我将继续以《卡斯特罗同志的反思》为题撰写文章,这是你们可以依赖的又一武器。”

古巴全国大选从去年10月开始,第一阶段进行的是市人大代表的选举。今年1月20日第二阶段选出全国和省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代表。正在术后康复中的卡斯特罗和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均以较高票数当选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议会)代表。 新一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将于2月24日正式成立。代表还将选举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以及国务委员会的主席、第一副主席、五位副主席、秘书和委员。

ccastro.jpg
资料图片:卡斯特罗  

1月中旬,卡斯特罗曾撰文表示,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和人民进行长时间的交谈,也没有办法参加党的选举。1月17日,卡斯特罗通过电台发表书信,指出他将“不会阻碍年轻人的道路,而是提供经验和想法”。 (万宏)


古巴总统接班人治军有一套 传比哥哥更强硬

东森新闻记者管淑平编译/统治古巴49年的卡斯楚19日宣布交出政权和军权,他的弟弟拉奥被视为指定的接班人。在卡斯楚统治期间,拉奥长期担任古巴国防部长,却退居第二线,但是他投入社会主义的时间比卡斯楚还要早,也比卡斯楚更强硬。

现年75岁的拉奥.卡斯楚一直隐藏在哥哥卡斯楚的阴影下,身为古巴国防部长,他在古巴近年历史上居核心地位,不过外界对於他接掌政权后会扮演什麽角色,有不同看法。

拉奥在1997年10月古巴共产党全国大会被卡斯楚指定为接班人,当时卡斯楚说:「拉奥比我年轻,比我有活力,可以仰赖他的时间更多。」

拉奥在大学期间就参与共产党青年组织,1953年加入哥哥的武装推翻独裁者巴提斯塔的运动,当年暗杀巴提斯塔不成,与哥哥一同入狱22个月。1955年因特赦获释,与哥哥流亡到墨西哥,据传流亡期间认识了南美洲革命英雄切.格拉瓦,把他介绍给卡斯楚。1956年两人回到古巴掀起新一波革命,1959年推翻巴提斯塔,成立古巴共产政权。

古巴革命运动刚开始几年,拉奥被刻意安排远离媒体,因为其黩武性格被认为会不太受到欢迎。拉奥主掌的古巴军队从游击队转变成正规军队,在1970年代协助过安哥拉和衣索披亚的亲苏联军队作战。拉奥善管理,苏联垮台让古巴顿失经济来源,拉奥将30万名古巴军队精简为6万人,采用西方企业经营模式,让军队除了国防也参与经济活动,包括古巴最重要的观光业。除了军事能力,拉奥据说也在幕后对古巴财经政策发挥影响力。

有些人说他比卡斯楚更强硬,分析家对於拉奥会成为什麽样的领导者有不同看法,一派说法认为他会是个更激进的领导人,1997年卡斯楚曾说:「在我背后有其他比我更激进的人。」另一派认为,他将协助古巴转型成「较软化」、更对市场经济友善的共产主义。也有人认为,拉奥已经75岁,在位时间有限影响力也有限。

拉奥的妻子艾斯潘是革命游击队同志,2007年6月过世,两人育有4个小孩。据传拉奥是个十分溺爱小孩的父亲,最喜欢的休?活动是登山。


Castro leaving unlikely to impact Canada: Experts

Feb 19, 2008 05:14 PM
The Canadian Press

The resignation of Cuba’s ailing president Fidel Castro is not expected to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Communist country’s relations with Canada, experts 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aid today.

Castro, 81, announced today that he was stepping down, ending a half-century of autocratic rule that made him an icon in the world of communism and a relentless opponent of U.S. policy around the globe.

The decision effectively sets up his 76-year-old brother Raul, who was temporarily ceded power in 2006, for permanent succession.

Robert Wright, a history professor at Trent University in Peterborough, wrote the book Three Nights in Havana about the three-dec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er prime minister Pierre Trudeau and Castro. Wright was in Cuba today for a conference when he heard the news.

“I don’t think it will affect Cuban-Canadian relations much at all, least in the short run,” said Wright.

“Fidel Castro remains alive, he will be the dominating presence in the continuing Cuban story and nobody expects Raul to deviate greatly from Fidel Castro’s plan of governance,” he said.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 Maxime Bernier said today he’s optimistic that Castro’s official departure will open the door to political change in Cuba.

“It is our hope that this decision will open the way for the Cuban people to pursue a proces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Bernier said in a statement.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ruled out any changes in his administration’s Cuba policy – including lifting a five-decade trade embargo.

However,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Hillary Clinton and Barak Obama said the U.S. should be ready to respond to gradual reforms in Cuba, signalling a change of policy if they take over the White House in the November presidential elections.

When it comes to dealing with Cuba, Canada’s foreign policy has parted ways with its traditional western allies.

In 1976, Trudeau became the first leader of a NATO country to visit Cuba since the U.S. economic embargo of the 1960s – a trip that drew widespread criticism at home and abroad for Trudeau.

Former prime minister Jean Chrétien visited the island nation in 1998. Castro visited Canada in 1959 and, in 2000, he attended Trudeau’s funeral where he served as an honorary pallbearer at the family’s request.

Cuba is Canada’s largest export market in the Caribbean and Central America. In 2005, two-way trade between Canada and Cuba totalled $1 billion.

Cuba is also a major tourist destination for Canadians seeking fun in the sun. The Cuban Tourism Board said about 650,000 Canadians visited Cuba last year.

“The Cuban government and Cubans in general have a huge investment of their economic well-being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Canadians are the mainstay of that industry,” said Wright.

“We’re now in the high tourist season for Canadians in Havana and elsewhere. I think the Cubans will take pains to reassure tour providers and airlines and inquiring Canadians that everything that it’s business as usual and the status quo prevails and everything will be as it was before the resignation,” said Wright.

Canada-Cuba relations date back to the 18th century, when vessels from the Atlantic provinces traded codfish and beer for rum and sugar. Official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established in 1945.

Ottawa has maintained a foreign policy towards Cuba that it calls “constructive engagement.” That means carrying on wi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while addressing concerns about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tic freedoms.

But there’s nothing “constructive” about the government of Cuba, said Guillermo Sambra , a Cuban -Canadian who was arrested in 1992 for urging Cubans to vote against Castro’s government and sentenced to eight years.

“The policy of Canada towards Cuba is . . . dialogue, but those guys, they don’t understand what the dialogue is,” said the 37-year-old construction worker who spend nearly six years in jail before being released in 1998 after Castro gave in to pressure from Ottawa, Amnesty International and the late Pope John Paul.

“Anything for that government right now that smells (like) democracy is a conspiracy – is helping the Americans; so with them there is no reasonable dialogue,’ he said.

Sambra and his family were allowed to leave Cuba and move to Canada, where he’s set up the Cuba-Canadian Foundation, a non-governmental group advocating change of regime in Cuba.

Canada co-sponsored a resolution on Cuba’s human rights situation for the 14th straight year at the Office of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in April 2005. And it has urged Cuban authorities to recognize the rights of freedom of speech, association and the press in the past. However, Sambra says Canada’s current policy has done nothing to encourage political changes there.

“Canada should condition its trade with Cuba, with the freedom of press, real democratic changes, the freedom of all political prisoners,” he said.

But other groups in Canada think Ottawa is doing the smart thing.

“We’ve had a different policy towards Cuba th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eed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said Marvin Glass of the Canadian Network on Cuba, an umbrella group of 24 Canadian solidarity groups that support the current regime in Cuba politically, culturally and provide material aid there.

“We have had civil and proper diplomatic relations . . . Canadians by and large have a very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Cuban government and the Cuban people. The fact that Fidel is no longer the leader … I don’t think will bring about any change,” said Glass.


《时代》专访卡斯特罗:我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东方早报/2006年7月的某一天,卡斯特罗邀请了来自美国《时代》周刊的一个代表团,并与该代表团共进晚餐,在这珍贵的3个小时中,《时代》与卡斯特罗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以下是对话摘录。

《时代》:能描述一下古巴与美国之间奇怪的爱恨关系吗?

卡斯特罗:至于你所说的奇怪的事情,恨不是来自我们,我们从未恨美国。

那些已经来过古巴的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有机会亲身体验到,我们对他们并没有恨意。在拉美,美国人没有比在古巴更受到尊敬了。我认为,普通美国人对我们也没有任何恨意。我想起上世纪60年代我去纽约时的情景,一些美国人对我发出嘘声,但那是因为缺乏理解,我想,那种情况现在也少了。

《时代》:在过去的几年里,除了你,世界上几乎每一个革命领导人都走下了政坛,在这种境况中,你的感觉如何呢?当你也从这一时代潮流中退出后,你觉得你的遗产会是什么呢?

卡斯特罗:这够我写一本百科全书了。(笑)

我们的体制和其他国家的都不完全一样,它总是具有独创性,而且它是来自人民。

社会主义不是来自上层:经过人民的斗争,他们推翻了巴蒂斯塔政府,这是解放,千真万确。但这还只是相对的解放:我们脱离了巴蒂斯塔统治,但是我们还没有摆脱美国。

美国开始强加条件并想方设法毁灭我们的革命,对我们采取了颠覆、肮脏的战争、唯利是图的入侵、暗杀等等手段。

在这其中,我创造了一个奥林匹克纪录,我应该得到一枚奖章,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经历过如此多次的暗杀还仍然健在。部分原因是我运气好,部分原因则在于那些暗杀者的无能:他们缺乏信念。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值得去做的,对此我深信无疑,它是最高尚和最仁慈的事业,我们永远不会后悔。永远不会,我也不会感到孤独。

《时代》:当戈尔巴乔夫告诉你,莫斯科将不再给你经济援助的时候,你有受骗的感觉吗?

卡斯特罗:我和戈尔巴乔夫私人关系很不错。我相信他是充满好意的,他从来没有谈过要破坏社会主义。尽管后来我认为他没有遵循前后一致的战略。他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要同时完成,而不是循序渐进地去做。这样一来,他扭曲了历史,扰乱了苏共,葬送了政权。而对苏联来说,破坏了历史、破坏了政党、破坏了政府,就不可能完成他们所想要的改革。

《时代》:你从叶利钦那里得到了什么教训呢?

卡斯特罗:他现在说他不是共产主义者,但我是,我是共产主义者。叶利钦后悔成了一名共产党员,而我则因为自己是共产党员而自豪。为什么我要背弃自己的原则呢?我没有选择,除了继续做一名共产主义者,就像基督徒只能做基督徒一样。我觉得我像早期的基督徒,也许我将被狮子吃掉。

《时代》:现在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卡斯特罗:问题在于没有更早地清算资本主义。尽管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相信,资本主义对世界来说仍是一大灾难。不管有多少小汽车,也不管拥有多么美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仍然有数十亿人生活在贫困中,没有小汽车,没有舒适的生活,没有公共医疗,没有教育。连空气都是有毒的,连水都是有毒的。森林被酸雨侵蚀,气候变暖,这都是自己给自己造的孽。资本主义发展了生产力,发展了科技,但同时,它也正在给自己掘墓。

《时代》:你准备如何将你的革命传给下一代呢?

卡斯特罗:我们已经将它(革命)传给下一代了。没有问题,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这是很多人共同的责任。

《时代》:从现在起的三代以后,我们之中的任何人都将不在了,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卡斯特罗:那时候,古巴和美国将已经成为朋友了,人们最终会明白他们需要和平,所谓的禁运将会消失———不管它是出于愚蠢还是神经错乱。

《时代》:你想你的子孙如何评价你呢?

卡斯特罗:我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去思考一下。我认为他们将以我为荣,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正好相反。不过,有时候孩子们也会以坏人为荣。


家庭生活十分神秘,卡斯特罗一生爱过5个女人

凤凰网/对外界来说,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家庭生活十分神秘,除了一直辅佐他的弟弟劳尔,很少有人能听到关于他妻子、儿女的情况。而事实上,卡斯特罗的感情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在80年人生岁月中,他同妻子、恋人、孩子之间发生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ccastro2.jpg  
青年时期的卡斯特罗

生命中的5段恋情

青年时代的卡斯特罗高大英俊、学识渊博,还是学校篮球队和棒球队主力,对女孩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米尔塔,一个来自上层社会的漂亮女孩,也难以抗拒他的魅力,成了卡斯特罗的第一个恋人。尽管米尔塔的父母反对这桩婚姻,两个年轻人还是在1948年举行了婚礼。这段婚姻最初是幸福、美满的,但天真、幼稚的米尔塔最终没能抗御得了父母的影响。不同的政治立场,加上后来发现了卡斯特罗的婚外情,两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1955年,在卡斯特罗起义失败入狱2年后,米尔塔提出了离婚。随后,她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巴拉尔特出走美国。后来,米尔塔又移居西班牙。据说,如今她依然和卡斯特罗保持着友善的关系。

把卡斯特罗从米尔塔身边“夺走”的女人叫雷韦尔塔,卡斯特罗是在1952年底与她结识的。雷韦尔塔秀丽的容颜和不俗的谈吐深深吸引着卡斯特罗,他们常在一起谈论政治、文学和艺术。卡斯特罗慢慢发现,这才是他理想中的伴侣。但两人各自成家的现实却使他们近在咫尺而无法相守。1953年,身处狱中的卡斯特罗念念不忘对雷韦尔塔的思念,一直与她鸿雁传书。可狱卒从中使了个坏:把卡斯特罗写给妻子和雷韦尔塔的书信故意传错,结果,米尔塔发现了丈夫的婚外情。1955年,卡斯特罗获大赦,雷韦尔塔得知后兴奋地彻夜未眠。卡斯特罗出狱那天,她在欢迎的人群中高喊“菲德尔,菲德尔”。重逢的喜悦使两人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爱火,他们不顾世俗观念生活在了一起。婚后不久,雷韦尔塔怀孕了。但那时正值卡斯特罗去墨西哥建立游击队的前夕。卡斯特罗最终还是离开了爱人,踏上了新的征途,即使是女儿阿丽娜的出世也没能使这对深爱的恋人再走到一起。

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夺取了政权。他传奇般的英雄经历激起了很多年轻女子的爱慕之情。一个名叫玛丽塔的旅美德国女人就是其中之一。那年,19岁的玛丽塔在哈瓦那邂逅了卡斯特罗,两人不久便坠入情网。不过,这段恋情只持续了7个月。多年后,玛丽塔曾被美国中情局招募派去刺杀卡斯特罗,可她最终没能下得去手。

在卡斯特罗的革命道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女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的革命同志塞莉亚·桑切斯。从打游击时起,塞莉亚就是他的战友。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年长卡斯特罗5岁的塞莉亚,是卡斯特罗的女友、助手、顾问,像姐姐般呵护这位古巴领袖。卡斯特罗对她极为信任,塞莉亚同时也深受古巴人民的爱戴。1980年,塞莉亚不幸死于肺癌。

ccastro_d.jpg  
达莉亚

如今,陪伴在卡斯特罗身边的是比他年轻10多岁的教师达莉亚·索托。 1961年,卡斯特罗在一次扫盲活动中认识了金发碧眼、举止优雅的达莉亚。从此,达莉亚就在他身边料理家务,照看孩子。但40多年来,她从未担任过第一夫人的角色,在特殊需要时,这个角色由卡斯特罗弟弟劳尔的妻子维尔玛·埃斯平代为担当。直到最近几年,达莉亚才偶尔与卡斯特罗一同出现在公共场合,尽管不在卡斯特罗身边,但也相距很近。

子女生活低调

卡斯特罗对私生活绝口不谈,也不允许媒体公开宣传。有人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反对个人崇拜,不愿将政治与生活扯上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40多年来,美国中情局和盘踞在迈阿密的古巴流亡分子曾数百次策划暗杀卡斯特罗,虽然都被他神话般地一一躲过,但他显然不愿让家人也去冒险。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低调。

长子巴拉尔特最像父亲,一样的大胡子,一样的身材,看上去就像20多年前的卡斯特罗。他的名字也和父亲一样,因此人们都习惯地叫他“小菲德尔”。小菲德尔当年随母亲出走美国后,就在那里接受了小学教育。1959年,卡斯特罗终于说服米尔塔把儿子送回古巴。后来,小菲德尔赴苏联学习,并取得核物理博士学位。在卡斯特罗的众多子女中,他是唯一担任过政府职务的,曾出任古巴核能委员会负责人。

ccastro_b.jpg  
巴拉尔特

ccastro_a.jpg  
阿丽娜

第二任妻子雷韦尔塔为卡斯特罗留下了一个“叛逆女儿”阿丽娜。1993年,阿丽娜乔装打扮飞往西班牙,从此再没回过古巴。后来她辗转来到美国,在迈阿密一家电台做主持人。阿丽娜不仅时常在美国媒体上对父亲大加抨击,还写过一本言词激烈的书《卡斯特罗之女:一个流亡者的回忆》。8月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聘阿丽娜为驻迈阿密特约撰稿人。

达莉亚为卡斯特罗生了5个儿子:安赫尔、安东尼奥、阿莱杭德罗、阿莱克西斯和阿莱克斯。他们的名字都以字母“A”开头。这是因为卡斯特罗的第二个名字是阿莱杭德罗——一个代表征服、胜利的名字。如今,5个孩子都从事着平凡的职业,对外隐姓埋名。他们中有的是摄影记者,有的是软件工程师,还有一个是古巴棒球队队医。此外,卡斯特罗还有一子一女,但对这两个人,世人所知就更少了。

ccastro_g.jpg
卡斯特罗前未婚妻古斯托迪

2005年据法新社报道,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前墨西哥未婚妻伊萨贝尔·古斯托迪在最近出版的《爱情将赦免我》的书中讲述了她是如何差点成为卡斯特罗妻子的经历。

卡斯特罗当时正在墨西哥准备推翻古巴巴蒂斯塔政权的工作,而古斯托迪当时只有二十岁。卡斯特罗于1956年登上“格拉玛号”小游艇回到古巴从事游击战争,这使他于1959年掌握了古巴政权。

古斯托迪是一位流亡在墨西哥的西班牙共和党人的女儿,她当时是哲学专业的学生。卡斯特罗当时三十岁,他因攻打“蒙卡达”兵营入狱后获得了大赦并被驱逐至墨西哥。

古斯托迪是在监狱里见到卡斯特罗的,她当时陪女记者阿尔门多斯去探视在狱中的卡斯特罗和他的同志。古斯托迪和卡斯特罗在监狱中只进行过一次交谈,但在他获释的第二天,卡斯特罗就来到古斯托迪的家中,驾车带古斯托迪在校园里兜风,并请求古斯托迪嫁给他。卡斯特罗当时已与巴拉尔特离婚,他当时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这段恋情持续了9个月。一直拒绝透露自己年龄的古斯托迪说:“我认为这主要是我们两个人都是流亡者,有同样的思想,我们一见钟情。”

古斯托迪的家随后变成了一个武器储存点,卡斯特罗和他的同志们打算在古巴发动武装斗争。古斯托迪参与了筹集资金的工作,巴蒂斯塔政权的打手们则试图绑架古斯托迪。古斯托迪说:“随着结婚准备工作的展开,我感到很害怕。乘‘格拉玛号’回古巴的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我对自己成为卡斯特罗越来越重的负担感到不安。他在乘船前往古巴时还不怎么有名。他们可能会全部送命,事实上,他们中有一半人在游击战中丧生。卡斯特罗应当有一个摆脱负担的机会。”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兄弟奥尔也反对这门婚事。古斯托迪回忆说,格瓦拉向对她说:“为了革命事业,让他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吧。”

在婚礼前数小时,她含着泪拒绝与卡斯特罗成婚,卡斯特罗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房间。古斯托迪说:“我不害怕他,因为他具有两个形象,一个是大家都熟悉,另一个则是我非常熟悉的形象。我知道如何区分这两个形象。今天,所有的人都惊呼:你认识卡斯特罗,你认识格瓦拉,但在那个时代,他们还只是无名的革命者,要冒着被饿死的危险。”

1 Comment

  1. jackjia (Post author)

    卡斯特罗憾未见毛泽东,会胡锦涛时高呼中国万岁

    卡斯特罗(Fidel Castro)19日正式辞去古巴最高领导人职务,卡斯特罗曾在拉丁美洲推动了长达半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卡斯特罗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支持者与推行者,他极度推崇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功,也曾经在苏联解体后向中国靠拢。

    卡斯特罗遗憾未见毛泽东

    卡斯特罗在他的自传《我的生活》中提到,真希望跟毛泽东结识,在古往今来所有的军事领袖中,你一定不能漏掉毛泽东。

    这本自传以访谈形式面世,由卡斯特罗口述,法国《外交世界》编辑拉莫内笔录,《卫报》取得这本自传的独家访谈内容。卡斯特罗反驳西方一些国家批评他“独裁”,他说独裁者是专制和一意孤行的人,行为超越制度和法律,但他强调自己不会单方面做决定。

    卡斯特罗在自传中还谈到了与其它政要的故事,以下都是卡斯特罗的讲述:

    遗憾未见毛泽东

    我真希望跟毛泽东结识,但因为中苏当时矛盾和分歧而变得不可能。在世界最伟大的政治战略家中,在古往今来所有的军事领袖中,你一定不能漏掉毛泽东。

    高呼中国万岁

    卡斯特罗对毛泽东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2004年11月,卡斯特罗在哈瓦那招待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还曾颤抖着离开轮椅,高呼了一声“中国万岁!”

    卡斯特罗对中国的友谊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据说当他还在马埃斯特腊山打游击时就曾同切·格瓦拉等当时的起义军领导人一起研究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他曾在古巴革命胜利初期时说过:“如果说没有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1949年的中国解放,也不会有1959年的古巴革命胜利。”

    最值得一提的是,卡斯特罗以独特的方式宣布同台湾断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1960年9月2日,在哈瓦那革命广场举行了近百万群众参加的“古巴人民全国大会”,外国驻古使团均与会。卡斯特罗宣读了古巴谴责美国的《圣约瑟宣言》(美国在1960年与拉美18个国家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召开的第七次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上通过《圣约瑟宣言》,声称反对共产主义。)

    在驳斥了《圣约瑟宣言》中对中国苏联的言论后,卡斯特大声问道:“古巴革命政府愿意提请古巴人民考虑,是否愿意古巴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群众高呼:“同意!同意!”卡斯特罗随即走到当时新华社驻古巴分社社长曾涛身边,把他拉到讲台的正面,高举两人握着的手宣布:“中国代表已经在这里了,从现在起,让台湾的代表马上离开古巴!”

    预言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超级大国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让中国成为卡斯特罗眼中“所有第三世界国家最有前途的希望和最好的榜样”。中国的改革进程受到卡斯特罗的密切关注。他要求每个访华的古巴代表团回国后都要详细向他汇报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2007年4月29日曾披露,卡斯特罗在写给他的长达9页的信中说:“毛泽东及其独创性的着作,具有使中国如何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市场社会主义战略,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超级大国”。

    卡斯特罗在信中还说:“21世纪的社会主义必须适应21世纪的条件。”

    卡斯特罗在信的结尾写道:“对于国家来说,要么选择社会主义,要么灭亡。我们必定获胜。”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也激励了卡斯特罗,他也曾在古巴实行中国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模式,却拒绝放弃正统共产主义僵硬的经济模式,从而失去了改革的契机,也导致他失去最后一次光荣谢幕的机会。

    现在,卡斯特罗主动宣布引退,他的社会主义革命也面临着挑战,古巴的未来将要靠中生代接班人来掌握了。

jackjia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