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04/中信泰富巨亏荣智健接受调查 风暴刚刚开始

中信泰富2日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证监会确认对公司展开正式调查,当中涉及17名董事。包括主席荣智健、其长子荣明杰及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以及七位执行董事和七位非执行董事。

公告显示,董事荣智健、范鸿龄、李松兴、荣明杰、莫伟龙、李士林、刘基辅、罗铭韬、王安德、郭文亮、张伟立、德马雷、常振明、何厚浠、韩武敦、陆钟汉及何厚锵确认,正受证监会就该公司事务进行调查。

证监会于2008年10月22日公布,确认已对中信泰富的事务展开正式调查。

中信泰富于2008年10月21日爆出投资Accumulator(累计期权)一类衍生品不慎而导致数百亿亏损的事件。该公司曾公告称,其因内部风险管控不严而造成巨亏事件,当时预计可能亏损147亿港元,数名高管为此引咎离职。

专题:中信泰富炒外汇亏147亿元

147亿巨亏敲响警钟“澳元门”事件像财经大片

荣智健简介

荣智健(1942—),中信泰富集团主席。一九四二年出生于上海,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另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荣智健小时候在上海度过。一九五九年,毕业于南洋模范中学。公私合营之后,荣家在中国内地的企业已实行公私合营,家族中人一般不担任直接的经营管理工作。下一代人似乎可以享受高股息带来的优越生活,而不必从小吃苦。据一些当年认识荣智健的人回忆,那时十六七岁的荣智健是上海知名的“公子”。他有一辆红色的敞篷车,经常开出去兜风、他常请同学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很大方。他是体育爱好者,上大学时是“职业棒球手”,先后代表上海队和天津队参加过全国的比赛,“每天要练球,课都没法上”。

虽然荣氏的私人企业已全部公私合营,但即使是动荡的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荣家也非同一般,荣智健念大学时期,生活条件明显优越于其他同学。“在天津大学的时候,生活比在家里时候要艰苦、严格得多,可是我却有条件请大伙儿吃饭,上学校小食堂吃顿排骨,虽然贵一点,只要有钱,还是可以吃得到。因此,我在同学们的眼中显然是一个明珠。”荣智健回忆大学生活时说。

一九六五年,荣智健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荣智健和其它年轻人一样,以满腔的热情到了吉林长白山下的一个水电站实习。一九六六年,又“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八年基层工作中,这位荣家后代经历了上辈人从未经历过的磨炼,他每天和工人、民工摸爬滚打在一起,抬石头,挖土方,搬机器设备,背着氧气瓶(烧焊用)上山下山,爬上半空架设高压电缆,甚么粗活重活都干过。一九七二年,荣智健返回北京。

一九七八年夏,随身携带着简单行装和单程通行证,三十六岁的荣智健远离家人,告别妻儿,独闯香江。据《法制生活》的报导,荣智健的第一桶金是这样赚到的:荣家在香港有一些资产,大都是些纺织厂的股份,例如九纱厂、南洋纱厂等。这些纱厂的股份三十年没动过股息,因而积下一笔钱。荣智健就凭着这笔本钱,与堂弟荣智金和荣智谦合资在新界大埔开办了爱卡(Elcap)电子厂,最初产品包括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玩具等,后来转以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取存储器为主。“初时,我占股本的三分之一,后来工厂赚了钱,我把个人分到的利润再投资进去,令我所占的股权增加到百分之六十,前前后后总共投资了一百多万港元”。荣智健出售爱卡公司时,他个人得到720万美元,也即是他投资的56倍多。该刊物报导,荣智健的第二桶金这样赚到的:“作为一个生意人,我当年最大的成功不是爱卡,而是八二年用从爱卡赚的钱在美国搞的一项创业投资。”那年他与原本在IBM工作的几个工程师合作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合资创办了加州自动设计公司,那是美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公司,“我的搭档都是这方面数一数二的人才。业务就由他们负责,我仍在香港经营爱卡。”

最初的投资,包括贷款在内,大约是二百多万美元,我个人占百分之六十。这公司一直在盈利;到了一九八二年底,被一家生产电脑设计硬件的公司收购了百分之二十八,翌年并合并上市、成为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电脑辅助设备厂商。原来的二百多万美元投资一下子便增值了四十倍。”荣智健还是看好香港,他出售美国公司的六成股权,加上出售爱卡得到的五千六百多万港元,他当时的财产已由数十万上升到四亿三千万港元,前后不到十年。世界上增值最快的东西可能首推香港的大楼。而荣智健的公司增值速度却比香港的楼市还快。短短的几年时间增值五十六倍,四十倍,好像天方夜谭。一九八六年荣智健加入父亲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荣智健入主中信香港之后的大手笔是收购国泰航空公司百分之十二点五的股权.。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是老牌的英资公司,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性航空公司。一九八七年,香港股市、地产及世界航运业尚处于低潮,中信香港经过慎重研究分析,决定收购国泰的部分股权。荣智健说:“我们分析了差不多六个月,觉得国泰的盈利前景看好,经营完善,而且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向北京总公司汇报,不到五天就得到批准”。国务院为此借贷八亿港元,作为中信香港的运作资金。一九八七年二月,香港中信以二十三亿港元收购了国泰航空的百分之十二点五的股权:一九九○年,香港中信以五亿港元收购了港龙航空公司的百分之四十六点三的股权。中信香港入主港龙,成了港龙的第一大股东。收购港龙之后,荣智健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国泰,国泰占大股。港龙的业务委托国泰管理,增添飞机向国泰租用。国泰停飞大陆航线,让给港龙。这样,港龙成了国泰的子公司。

香港中信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项投资,是于九零年以逾一百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二成股权,成为这家当时香港股票市场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至此,香港中信除了国泰航空的百分之十二点五,香港电讯的百分之二十股权之外,还拥有港龙航空的百分之三十人点三、香港东区海底隧道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五、澳门电讯的百分之二十、亚洲卫星公司的百分之三十三、和记传讯的百分之二、百富勤集团的百分之九、嘉华银行的百分之七十四的股权,另外还有约十亿港元的房地产、一个约三十万吨的船队,还己在大陆江苏和内蒙等地投资四至五亿美元建设发电厂,集团资产总值接近二百亿港元。

中信泰富被调查:147亿巨亏敲响警钟 风暴刚刚开始

中国广播网/2008年12月24号,平安夜,中信集团给他在香港的子公司中信泰富送上了一份圣诞大礼——15亿美元,以填补中信泰富因炒汇而陷入的巨亏。就当人们认为中信泰富“炒澳元”事件就此终于划上句号的时候,更大的风暴其实才刚刚开始。

前天,中信泰富发布公告向市场披露,中信泰富十七位董事正在接受香港证监会调查,其中包括董事会主席荣智健本人,以及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还有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查阅了中信泰富的相关资料,发现从公告公布的名单来看,这次香港证监会调查的对象包括了中信泰富所有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

它的头上有两个璀璨的光环,一个是它的当家人——荣毅仁的独子、66岁的荣智健;另一个光环就是它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中信泰富的显赫背景,让世人觉得它是最不会出事的大企业。然而事实却是,向来以实业投资作为自己立命之本的中信泰富,却也开始把手伸向金融衍生品,并且第一次出手就导致巨亏,成为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公司投资外汇衍生品最大的一单亏损,更是今年爆出的中国企业最大的外汇交易亏损案。

这场发端于去年7月、爆发于去年9月的“澳元门”事件,就象一部2008财经大片,主角是中信泰富,配角是澳元金融衍生品,故事梗概是一个略有成就、步入青壮年的成功男士,在经营了多年的事业和家庭后,开始心猿意马,尝试出轨。

故事开局:《欲望都市》

2007年的全球大牛市让擅长实业的中信泰富也开始坐立不安了,尤其是看到同在香港的其他央企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外汇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时,“出轨”的冲动就变得更加强烈。

于是,以实业为本的中信泰富在2008年开始大手笔涉足金融衍生品,短短几个月,就与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等在内的13家国际大银行,一共签下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而这些合约正是导致这次中信泰富巨亏的“地雷”。

故事高潮:《日落大道》

以中信泰富的澳元合约为例,行权价格是0.87元,协议规定,当澳元汇率高于0.87美元时,中信泰富以低于市场价的0.87每天买入1个单位外汇而获利,但当汇率下降到0.87以下时,则中信泰富必须每天以0.87的高价买入2个单位外汇。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对等的。

但是此刻的中信泰富就像刚刚踏上出轨之路,兴奋、紧张又带着激动,风险已经完全被抛在了脑后。在今年7~9月,中信泰富就像是一个固执的后生,“拿定主意”要做澳元、欧元等货币的“多头”。

可惜,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在9月的集中爆发,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全球,澳元也犹如着了魔般一路狂泻,让做定多头的中信泰富总损失高达147亿港元。这个数字让4年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投资石油衍生产品亏损的5.5亿美元,变成了“小儿科”。荣智健辩解说,这是公司财务董事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越权签订了这些外汇杠杆交易合同。

消息曝光后,中信泰富股价一度暴跌七成,市值损失也超过200亿港元。随后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荣智健因财富缩水比去年后退了54名。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也被爆出有大额的汇兑损失,在香港上市的央企公司成为H股抛售对象。

故事转折:《父与子》

幸好,中信泰富还有个财大气粗的“爸爸”——中信集团。中信泰富就像初次闯祸的孩子一样,在自责的同时,由荣智健赶赴北京去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援。

俗话说得好,亲情浓于水。快过年了,看着在外受了惊吓的“儿子”,当爹的实在于心不忍,更何况孩子也已经知道错了。在批评问责的同时,中信集团以可换股债券的方式给中信泰富送去了15亿美元,把巨亏一并由“老爸”买了单。当然,自从这件事以后,“老爸”加强了对“儿子”的控制力和管理,中信集团对中信泰富的持股比例从之前的29%增至57.6%。

但当人们都以为片尾字幕即将打出时,续集却又开场了,包括荣智健在内的中信泰富十七名董事被香港证监会调查。这部正在上演的续集或许可以用《大搜查》来命名。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