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1/金融海啸:美国报业受不了了

中国时报黄清龙/美国第二大媒体集团「论坛公司」(Tribune Company)因营收锐减、负债沉重,日前向法院声请破产保护。论坛公司走到这一步,除了显示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连老字号的媒体集团都难以抵挡外,也象徵传统媒体的进一步式微。

论坛公司不是第一家出现经营困难的美国媒体。全美第三大报业集团「麦克莱奇公司」因不堪负债与广告收入大减,准备出售旗下知名报纸《迈阿密前锋报》,但迄今仍乏人问津。如果《迈阿密前锋报》无法顺利售出,麦克莱奇难保不会步上论坛公司后尘,走向破产一途。

毫无疑问,论坛公司声请破产保护,对传统媒体业是个极其严重的警讯。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一年,员工超过两万一千人,旗下有十二家报纸与廿三家电视台,包括《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报纸,其中又以《洛杉矶时报》最知名,也最有影响力。

二○○○年论坛公司买下《洛杉矶时报》后,为改善营运状况,要求编辑部降低成本,但发行人詹森和总编辑巴奎特一再抗拒裁员与削减预算,并把不满情绪发表在自家报纸上,被媒体圈视为英雄人物,却惹恼了老闆史密斯,一怒之下将他们开革。二○○六年十一月,论坛公司旗下的《芝加哥论坛报》发行人希乐和总编辑欧西临危受命,一个接任《洛杉矶时报》发行人兼社长和执行长,一个担任总编辑。

不料一年后集团老闆再度换人,芝加哥房地产大亨柴尔(Sam Zell)以总价八十二亿美元买下论坛公司。新老闆没有人情包袱,而《洛杉矶时报》赤字不断,发行量已从一一○万降到七十四万份,发行人希乐承受的经营压力很大,与欧西的长年友谊也面临考验。两人上任十四个月后,因编辑部预算问题再度发生冲突,欧西最后被迫辞职。这是三年之内,《洛杉矶时报》第四位发行人及总编辑离职。

非媒体业出身的柴尔入主论坛公司后,确实展现不同的经营思惟。他把原任《洛杉矶时报》网路版主编的史坦顿调升为报纸的总编辑,希望加速报纸迎向网路化。今年二月,论坛公司又与甘奈特、赫斯特及《纽约时报》等媒体集团,联合成立一家网路广告公司quadrantONE,藉以对抗谷歌、微软及雅虎等的网路广告攻势。

不仅如此,柴尔还试图改变编辑部的文化,要旗下记者换换脑袋,不要老想着得普立兹奖,因为那并不能为报社赚钱。柴尔强调:「记者就是要写读者想看的新闻,如果读者喜欢小狗新闻,就给他们小狗新闻。」这番话引起许多批评,但柴尔对批评他的人嗤之以鼻,甚至警告他的同仁:「如果我们继续像以前一样经营媒体,大家都没有未来。」没想到一语成谶,论坛公司已在美东时间八日下午宣布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纽约时报》网站当天以显着标题报导此事,看来是兔死狐悲的成分多于幸灾乐祸,因为《纽时》自己也正陷入经营困境。本周一才宣布将公司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企业总部抵押借款二.二五亿美元,以预防可能出现的现金流通危机。据报导,纽时集团目前仅持有四千六百万美元现金,但至少有四亿美元欠债必须在明年三月还清。

对《纽约时报》来说,更大的「远虑」其实是来自《华尔街日报》的竞争。去年秋天,恶名昭彰的澳洲媒体大亨梅铎花了五十亿美元,从班克劳夫特家族买下拥有《华尔街日报》的道琼社,为的就是在他所宣称的「最后的报纸大战」中消灭《纽约时报》。

而自梅铎接手后,《华尔街日报》的政治新闻与国际新闻比例明显增加,梅铎并透过「新闻集团」旗下的福斯电视网进行整合行销,显示他是玩真的,现在就看《纽约时报》能否抵挡住「邪恶帝国」(美国媒体界对梅铎的称呼)的进攻。

美国传统报业的惨况并非特例,除了中国大陆以外,类似的情况早已在全球各地上演,包括台湾在内。这场金融海啸影响所及,已不仅是全球化理想的幻灭,也将对民主媒体的传统价值带来严酷的挑战。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