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3/七成新移民家庭经济差 华裔贫童2年增三成

大多区贫童比例增至50%

【明报专讯】多伦多保护儿童会昨天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大多区贫童比例从1997年的44%增加至最近的50%。有社区团体亦表示,华人社区的贫童数字在过去2年亦增加二至三成,华人文化强调勤奋工作,结果父母为口奔驰,身兼数职,却勿略子女需要,贫童最后演变成青少年问题。

贫童问题在新移民社区特别普遍,大多区居民有八成为新移民或少数族裔社区,当中一半的儿童为为非欧裔,他们当中每10人中,便有7个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下。

日后恐变青少年问题

华人家庭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区慕启说:“很多新移民家庭都面对贫穷问题,他们没有经济能力,被迫只租住一个小房间,几伙人共住同一屋檐下,儿童特别容易遭到语言上的侵犯;父母为了生活,亦要身兼数职,无暇照顾子女心灵上的需要。父母工作时受气,亦可能不经意迁怒在孩子身上。”

他指出,凡此种种都是潜藏问题,父母不易察觉,但贫童在这些负面影响下,日后可能演变成青少年问题。

一名曾获保护儿童会照顾的少女史密瑟(Shantel Smith)便以过来人身分诉苦:“生活在贫困的家庭承受很大压力,每天忧柴忧米。由于无法与家人同住,我唯有与男友同居,但生活仍然相当贫苦。直至男友虐打自己,只好离他而去,但就无处容身,被迫流浪街头。”

万锦密市贫童数字升幅大

该份题为《大多区更多麻烦:大多区的贫童问题》(Greater Trouble in Greater Toronto: Child Poverty in the GTA)的报告指出,多市的贫童数字所占比例是全省最高,由1990年的24%增至32%。然而,大多区部分地方如万锦市的贫童则由8%上升至20%;密市就由12%增至21%,其增幅之大不容忽视。

加拿大统计局分别以单身家庭年收入17,570元(税前),以及一个4人家庭年收入33,221元作为低收入家庭的分水岭。

报告的作者休斯(Colin Hughes)称,低收入家庭大多倾向在较大的社区落户,希望藉此较易取得社会服务、廉价服务,以至工作机会;因此,随□部分社区人口不断增长,该区的贫童问题亦愈严重。

44%新移民无法负担住屋开支

贫童的出现则归咎于廉价房屋严重缺乏。报告指出,有44%新移民无法负担住屋开支。

华人家庭专业辅导中心的区慕启则认为,除了廉价房屋外,欠缺就业机会及廉价的托儿服务都是造成贫童问题的原因。

区慕启说:“托儿服务月费动辄需要千几元,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贫童得不到适当照顾之余,父母又身兼数职为口奔驰,尤其是华人文化强调勤奋工作,他们都无法抽时间陪伴子女,忽略子女心灵上的需要。当子女长大后便容易演变成青少年问题。”

政府要解决贫童问题,均离不开提供更多廉价房屋、托儿服务,以及帮助市民就业。这都是老生常谈的解决方法,但区批评政府在这些方面十多年来都毫无改善。

除了政府协助外,区则劝喻面对经济困难的华人家庭,父母须从百忙中抽空陪伴子女,以及寻找渠道宣泄抑压的情绪。

福利金家庭无钱买食物
父母捱饿让孩子吃饱

【明报专讯】约克区食物网络(York Region Food Network)最新发表的“2008年营养食物篮”开支数据显示,约克区的低收入居民每月在缴付了房租和水电费等各项固定开支后,所剩余的收入根本不足以购买有营养的食物,以致不少家长为确保孩子吃饱而不得不自己忍饥捱饿。

根据约克区食物网络2008年营养食物篮开支数据,一个由一对夫妇和两个孩子组成的4人家庭,每周用于购买有营养的食物的开支应达到143元,相当于每月开支615元。

但上述倚赖福利金生活的低收入家庭,每月的收入只有1,782元,其中已包括基本津贴、住房津贴、儿童/家庭福利金、安省儿童津贴以及联邦货劳税津贴等在内。

至于在约克区租住一个拥有3睡房的柏文单位的平均租金高达1,198元,如果扣除上述每月615元的食物开支,这一家庭已经出现了31元的财政赤字,尚未计算水电费、电话费、交通费、衣服、学习用品等各种必要的家庭开支。

在经济窘迫的情况下,上述低收入家庭通常是在缴付了房租和水电费等固定开支后,将所剩无几的钱用于购买食物,其结果就是导致低收入人士的营养状况不良以及为没有钱购买食物而担忧。

根据约克区食物网络发表的统计数据,在约克区,约有10%的居民经历程度不同的“食物无保障”(food insecurity)的情况,包括:为没有钱购买食物而担忧;出现食物短缺的情况;家长为确保孩子吃饱而不得不自己捱饿等。

对此,约克区食物网络和安省公共健康联会呼吁安省政府实施全面的灭贫计划,包括根据通货膨胀的指数来调整福利金的金额;向低收入家庭发放全额的安省儿童津贴;将安省的最低时薪调升至10元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