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5/多维独家报导:《大国崛起》的猜测和事实(1)

多维特约记者翁小栩报导/关於电视片《大国崛起》的策划背景、创作意图的各种传言,从北京到海外不胫而走。此片究竟是当局授意还是民间行为?体现的是庙堂意志还是江湖呼声?就算是后者,那麽是着意向在朝者献媚,还是希图开启民智、集结精英,从而在新的世纪对执政集团构成压力?

——————–

2006年11月13日晚上9点半,一部题为《大国崛起》的12集系列电视专题片,悄无声息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开播,以每晚一集的频度,连播了12天。多维记者得到最新消息是:一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士要求中央有关部门下令,不再播放这部电视专题片。

《崛起》开低走高的“崛起”

《大国崛起》的传播过程,呈现出若干迹象耐人寻味、启人疑窦。简而言之,就是“开低走高”。多维特约记者向北京有关人士探询了有关情况。

所谓“开低”,是说电视片开播时相当低调,甚至给人感觉有意“冷处理”:首播一不是在观众最多的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二不是安排在晚饭之后的黄金时段,三没有大张旗鼓地炒作造势,欲言又止,半露半藏。

但是随后其声势忽然一下就“走高”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很快就在观众——首先在感觉灵敏的部分知识分子中传开,收视率逐日上升。播出的第五天,首都北京几家报纸都登出消息:《大国崛起》系列电视片引人瞩目,并透露,该片的解说词文字和图片作为一套同名丛书已经出版,创造了电视片开播之后出书速度的记录云云;随后又报导,丛书首印1万册数日内售罄;《大国崛起》的盗版碟成为让街头小贩进账最多的摇钱树。

《大国崛起》首播还在进行之中,不愿透露姓名的主创人员中之一即向外界透露,此片将马上转到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重播。果然首播一结束,第3天立即重播,不过,仍然安排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该片的主创人员像总策划之一麦天枢、总制片人兼总编导任学安、执行总编导周艳都分别接受记者采访,《大国崛起》的解说词被媒体转载,各种评论也纷纷在海内外刊登;观众与主创人员每天的在线交流成为央视国际网站最热门的板块。

与此同时,关於这部电视片的策划背景、创作意图的各种传言,从北京到海外不胫而走。这部电视片被公认为是一个“信号”,是什麽“信号”?则人言言殊:有人说,是胡温当局在接班顺利完成、权力完全巩固之后,有意将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先放出风声来试探并营造舆情;有人说正相反,是胡温当局表明意志:要成为崛起的大国,就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有人说,这部作品与1988年的《河殇》相似,是自由派知识精英企图接续了被打断十多年的传统,恢复昔日的影响力,重新运用大众传媒来影响决策者和民众,呼吁汇进世界文明主潮;还有的更明确指其为“新世纪的《河殇》”,指斥其企图用西方蓝色文明取代黄色文明。

简而言之,此片究竟是当局授意还是民间行为?体现的是庙堂意志还是江湖呼声?就算是后者,那麽是着意向在朝者献媚,还是希图开启民智、集结精英,从而在新的世纪对执政集团构成压力?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事出有因,过度解读

上述解读固然都只是传言,但是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这些猜测,与这部电视片的题材内容相当敏感有关,与主创班底来自各个“山头”有关,也和该片思想取向的多重层面有关。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史为题材,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外着名专家学者、珍贵史料实物,第一次如此集中地汇聚其中。像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493年签订的划分世界的条约和地图、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的账册、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的最早印刷本等,前所未有地呈现於中国观众眼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整个编排,一改过去中国对西方列强崛起的正统意识形态的诠释,从相对客观、广阔的视角重新认识地球上依次崛起称雄的大国。在不少熟悉中共当前对思想界、文化界加强控制现状的人看来,这若没有来自中南海的最高指令,谁敢拿出这麽大一笔资金在太岁头上动土?

不过按这种解释,也有难解之处。如果是已经有了上方宝剑,电视片也肯定从提纲、脚本到“毛片”、定稿都审了无数遍,为什麽首播那麽小心翼翼,似乎顾虑重重,有意压低调门?这摆出的,显然是一副准备随时挨批、随时撤退的架势。

主创班底来自“五湖四海”,让人可作多种猜测。其中相当一批人,本身就是在中共把得最紧的御用喉舌——中央电视台吃俸禄,像出品人赵化勇是中央电视台台长兼总编辑,总策划袁正明是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总制片人兼总编导任学安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副总监……他们位高权重,绝不会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

●官方重大题材专题片“首席撰稿人”

其中有二人值得多加介绍。该片总撰稿陈晋,“文革”后期曾在农村插队当过民办教师,毕业於武汉大学中文系并获社科院文学硕士学位,长期在研究部门工作,2005年被提拔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室务委员,是近年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大型领袖电视传记片和中共八十年、改革开放二十年等重大题材电视片的撰稿人。他几年来的作品虽尽力融汇官民共识,却毫无可能“离经叛道”。他的有些看法和文字,不可能被民间自由派知识分子引为同道,例如他就《世纪小平》接受采访时说:“他(邓小平)最大的特点是把伟大融於平凡,在平凡中又可见到伟大,而他的平凡和伟大,让平凡的我们也感觉好像伟大起来”。“如果让我用更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邓小平和我们今天的关系的理解,我有这样四句话:有一声问候叫您好,有一句回答是春天,有一种日子叫富裕,有一位老人是永远”。

(未完待续)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