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3/海军中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的区别

首先从吨位上说,巡洋舰一般满载排水量要在一万吨以上。现在一些驱逐舰尤其是日本是在打擦边球,吨位接近巡洋舰,但还叫驱逐舰。其次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防空、反舰、反潜、火力支援等能力比较均衡。而驱逐舰一般有侧重,例如有反潜型,防空型等,其一般不单独作战,而是和其他舰艇组成编队。

巡洋舰是一种进攻性武器,而驱逐舰和护卫舰是防御武器。

吨位是划分巡洋舰的重要标准,但这个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巡洋舰的吨位是越来越大的,同样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吨位也越来越大。六十年代,五千吨的舰就可以叫巡洋舰,现在这么大的只能叫驱逐舰。同样,六十年代三千吨的舰可以叫驱逐舰,现在则只是护卫舰。

驱逐舰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图)(中国的新型导弹驱逐舰)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能在水中航行攻击敌舰的鱼雷和以鱼雷为武器的快速小艇-鱼雷艇。一般只有几十吨的鱼雷艇可以击沉上千吨,火力强大的装甲舰,这对作为各国海军主力的装甲舰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人们便建造了比鱼雷艇稍大,装有舰炮的舰艇。用它来阻击和追歼鱼雷艇,掩护己方的大舰,并给它也上鱼雷,具有攻击敌方大舰的能力。这种具有“双重性格”舰艇便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鱼雷炮舰,它是驱逐舰的前身,也叫“雷击舰”。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鱼雷炮舰的航速只有约37公里/小时,而当时鱼雷艇的艇速已达40公里/小时以上。这就使鱼雷炮舰难以追歼鱼雷艇。

19世纪90年代,蒸汽动力装置有了新的进步,英国海军根据造船持同盟A·亚罗的建议,建造一种战斗力强,航速快,能有效对付鱼雷艇的军舰。1893年,“哈沃克”和“霍内特”号鱼吉艇驱逐舰下水了,它们排水量240吨,艇速50公里/小时,装有4门舰炮和3座鱼雷发射管,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驱逐舰,也是当时最快的军舰。此后,各国海军纷纷建造驱逐舰,并加大吨位,增强火力,提高续航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

20世纪初,装甲舰(即战列舰)的排水量持续增大,而比巡洋舰轻快的驱逐舰承担了原来由巡洋舰所担负的侦察,巡逻,护航的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潜艇的大量使用,而鱼雷艇的作用下降,于是驱逐舰更多地用来为舰队,船队进行护航和反潜。这期间驱逐舰的火力,航速,续航能力等性能不断提高,排水量也达到1000吨以上。

(图)(英国60年代中期建造的“郡”级导弹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继续得到加强的驱逐舰,除了执行反潜护航任务之外,还由于海军航空兵的崛起,较多地担负了舰队防空的任务。并且在支援岛岸作战,输送人员及物资,担任基地巡逻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多次参加舰队间的海战,有过杰出表现,因而被称为“海上多面手”。

50年代后,驱逐舰没有象战列舰,巡洋舰那样出现衰落,反而因其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而备受各国海军的重视,迅速向导弹化,电子化,指挥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并出现了反潜驱逐舰和防空驱逐舰的分工,驱逐舰的吨位也明显加大,大型驱逐舰排水量达到6000吨以上,相当于轻型巡洋舰。在一些驱逐舰上还配备了反潜直升机。

导弹驱逐舰-世界上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是美国于1953年建造的“米切尔”号驱逐舰,它的排水量为5200吨,装备“鞑靼人”防空导弹。最早装备反舰和反潜导弹的驱逐舰是美国于1958年下水的“孔茨”号导弹驱逐舰。

(图)(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之一枣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巡洋舰

巡洋舰是在排水量,火炮,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多用途大中型水面战舰,它具有较高的航速和远洋机动作战能力。

(图)(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

中世纪帆船时代的巡航舰是现代巡洋舰的起源,它最早可追溯到英国于1514年下水,1593年改建的“亨利”号战船。巡航舰火炮较少(约50门),但航速较快。它通常不参加舰队的战列线炮战,主要用于侦察,巡逻,护航或对敌商船的作战。

19世纪初船用蒸汽机诞生之后,也引起了巡航舰的革命。但初期的明轮式推进器效率低,难以经受大风浪和炮火,还不能赋予巡洋舰快捷和远洋机动作战的特性。

1884年前后,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用螺旋桨推进的轻型巡洋舰“响尾蛇”号。1845年,英国海军曾组织了一场有趣的比赛:“响尾蛇”号与另一艘动力相当,但用明轮推进的蒸汽轮船“爱里克托”号船尾系上钢缆,船头朝相反方向,同时抽前开,看谁拉得支谁 ,以鉴别哪种推进器效率高,产生的推力大。比赛结果是“响尾蛇”号巡洋舰把“爱里克托”号轮船拉了过来,证明的螺旋桨推进器在推进优越性。而且螺旋桨安装在水线以下,抗毁性好。

螺旋桨的采用不仅使巡洋舰的特点得以实现,而且使军舰可以安装苯重的装甲而不致太多地影响其机动性。185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光荣”号它的船身为木制,船舷包有铁皮装甲,以蒸汽机为动力,采用螺旋桨推进,辅以风帆,它在外形上和以往的风帆式战船基本相同,仍使用固定舰炮。

在南北战争期间(1816-1865年),美国建造了最早的装有旋转炮塔式舰炮的装甲巡洋舰“班长”号,在作战中显示了它的特点。这以后,巡洋舰作为一种既可随舰队列阵作战,又可远洋独立作战的机动性战舰,得到了各国海军的肯定,由于军舰动力装置的进步,不仅使巡洋舰获得了更快捷的机动性,而且终于在19世纪80年代彻底摆脱了风帆,具备了与现代巡洋舰相类似的外形。1904年,世界上第一艘装有汽轮机的巡洋舰-英国建造的“紫石英”号下水了,标志着现代巡洋舰的诞生。

现代巡洋舰问世后,在随后发生的日俄战争(1904-190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巡洋舰在多次海战里有出色的成绩。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5000-20,000吨,主炮口径在150-280毫米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出现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重型巡洋舰。但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大型炮舰的地位日渐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国家已很少建造巡洋舰。50年代后,由于导弹技术,电子技术与核技术的迅速发展,才使巡洋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获得了新生,并改变了厚甲重炮的面貌,突出了防空,反潜的作用,其打击水面目标的作用反而退后其次了。

导弹巡洋舰-美国在1953年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巡洋舰“巴尔的摩”号上加装了“天狮星-1”型导弹发射装置。1955年为两艘“波士顿”级巡洋舰装备防空导弹。但它们还不是真正的导弹巡洋舰,因为它们的主要武器仍是原有的大口径火炮。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导弹巡洋舰是苏联于1959年开工,1961年初下水的“格罗兹尼”号。它的满载排水量为5500吨,最大航速约为67公里/小时,续航能力为12 500公里,它装备有2座4联装的反舰导弹身发射装置和3座双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反潜武器为2座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和2座3联鱼雷发射管,火炮驻为2座76毫米双联装全自动平高两用炮和4座30毫米管全自动远射炮。由此可见,导弹巡洋舰火炮的重要作用是防空,而不是进行舰艇间的炮战,所以它的火炮口径比以前大为减小。

几乎与“格罗兹尼”同时,美国也建造了自己最早的导弹巡洋舰“莱希”号,它比“格罗兹尼”稍大,导弹也装备得更多一些,满载排水量为8200吨,装备有2座4联装反舰导弹,2座双联装防空导弹,1座3联装反潜导弹,火炮为2座162毫米舰炮。

这之后,英,法,也建造了自己的导弹巡洋舰,美,苏又发展了多种型号不同用途的导弹巡洋舰。目前,世界上现有的约80艘巡洋舰中,除少数为第三世界国家购买的英,美等国退役的二手货之外,其余均已实现了导弹化。

核动力巡洋舰-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于1957年12月开工,1960年下水的“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核动力巡洋舰的最大特点就是续航能力强,它可连续航行几年,绕地球数周而无需补充燃料。“长滩”号满载排水量为1.8万吨,装备有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此后,美国又建造了4种型号8艘核动力巡洋舰。

前苏联的“基洛夫”号和“伏龙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除美国外其它国家仅有的两艘核动力巡洋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它们的满载排水量达2.8万吨,舰上各种导弹发射装置达250管之多,最多可携带296枚导弹。它们分别于1977年和1981年下水。

战列舰
 
战列舰又称主力舰,战斗舰,它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和突击威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

(图)(目前世界世界上仅存的战列舰-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它的主要武器是3座3联装的406毫米口径主泡,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舰炮)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当时火力最强的战船不进行接舷格斗,而是排成一线纵队的战列,与敌舰队平行行驶,利用本舰队一侧的舷炮对敌集中火力齐射,因而得名“战列舰”。1638年建成的英舰“海上群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84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它装有舷炮100蒸汽战列舰时代。但它仍挂有作为辅助动力的风帆。1861年,英国第一艘铁壳装甲战列舰“勇士”号,也挂有辅助的风帆。战舰上的风帆到达20年后才逐渐消失。

1862年,法国建造了第一艘装有旋转炮塔的战列舰“阿尔贝王子”号,由于炮塔式舰炮可向任何方向过时了,所以在一段时期里装舰的名称取代了战列舰。

1906年,英国建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强的装甲舰“无畏”号下水了,并恢复了战列舰的名称。“无畏”号是由意大利著名工程师库尼贝迪上校设计并监造,排水量17 900吨,航速40公里/小时,装备有安装在家座炮塔内的10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材座,这比当时其它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此后,各海军强国纷纷仿效“无畏”号建造造自己的战列舰。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无畏”舰就是战列舰的同义词,战列舰的多少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强弱的标准。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下水的。这期间,战列舰的排水量,航速,主炮口径,装甲厚度及其它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便在先后建造的上百艘战列舰中,无一不承袭了“无畏”号所奠定的基本形式。

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是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水的“大和”和“武藏”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为72 800吨,最高航速为50公里/小时,舰上装有3联457毫米主炮9门,炮弹重达1460公斤,还有12门3联装155毫米副炮和12门双联装128毫米平高两用炮。“武藏”号在1944年10月24日,“大和”号在1945年月月初日,先后被美军飞机击沉,这标志着战列舰的没落,它在海战中的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不再建造新的战列舰。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哪个国家建造战列舰了。(图)(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和”号战列舰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

80年代,美国对4艘已退役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各种新型雷达,导弹,防空,电子对抗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重新编入现役。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曾使用其中的“密苏里”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对伊拉克目标进行炮击和发射巡航导弹。但在此后的1993年,美国的4艘战列舰又再次退出现役。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