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7/险些被埋没的艺术才华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报导)近日,在魁北克城举行的一项加拿大全国音乐比赛中,多伦多华裔移民子女丁鑫过关斩将,夺得声乐24岁以下组桂冠。丁鑫在艺术领域的成功突显华裔移民子女已在各个领域日渐崭露头角的趋势,而她的成长历程更折射出第一代移民与第二代移民在中西方文化对撞中的良性沟通。

就读于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的丁鑫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加拿大音乐比赛”(Canadian Music Competition)是一项全国性的赛事,历史悠久,始于1958年,每年举行一次,今年恰逢该活动创立的五十周年。

据了解,该项专业比赛分为室内乐、琴键、管乐、弦乐、声乐等几大类,不分男女性别但按年龄分组,主要评比参赛者的艺术才能。丁鑫所在声乐组别的参赛者大多都是大学高年级或在读硕士的学生。参加决赛要通过三个层次的选拔,市、省和最后的决赛,参加各个项目比赛的报名人数合计达千人。

cmc_w.jpg
(图为丁鑫在2008加拿大全国音乐比赛声乐决赛中演出)

丁鑫是在6月28日的决赛中与另一位同学共同获得该组别的冠军。据了解,她也是该项全国性赛事举办五十年来以来,第二个在声乐组夺魁的华裔女子。去年音乐比赛声乐同一组别的冠军是由来自香港的华裔移民子女黄天韵夺得,今年初曾在多伦多举行的“加拿大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上登场。

西洋音乐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殿堂级的高雅艺术,华裔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实属不易。对于小小年纪的丁鑫来说,更是历经磨难。因为父母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鼓励、甚至试图阻止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丁鑫的父亲丁宏宇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我们当初的阻止,险些埋没了女儿的艺术才华。现在看来,她在艺术上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她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后悔当年没有在音乐方面对她进行更多的培养和投入。”

移民与子女的冲突其实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基于父辈与女子对于中西方文化中对于教育的内涵,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在环境突变的过程中,移民在新的国度重新建构和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并寻求新的平衡点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虽然丁鑫的一家人都喜欢音乐,而且在多伦多华人社区的舞台上,时常能看见丁宏宇手持快板表演原创的曲艺作品。但丁宏宇夫妻两人并不鼓励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反对的态度很明确,因为他们深知,艺术家在舞台上光鲜的背后,台下是辛苦异常。艺术作为一个爱好是很不错的,但是作为一个职业则是不可取的。

丁宏宇回忆说,2003年丁鑫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夫妻两人最初给孩子选择的是很热门的生物化学,但丁鑫特别想学音乐,同时也专门报考了多伦多大学的音乐学院。结果几个大学的录取通知都先后到达,报读的贵湖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生命科学系也录取了她,还提供奖学金,他们还亲自驱车去看了两次。

不过,丁宏宇说,女儿迟迟都没有表态。直到最后的截止日期临近,她才告诉家人选择上多伦多大学音乐学院。其中的一个故事是,很要强的丁鑫背着父母,悄悄去陪一个同学面试,结果同学没有通过,她反倒顺利过关。从一直打压到最终表态支持,夫妻两人也经历过思想的斗争。丁宏宇说,因为孩子大了,家长应该尊重她的主见和选择。

其实在A.Y.Jackson高中时,丁鑫非常活跃,在同学中就很有名,她是学校合唱团的独唱和领唱。身为父亲的丁宏宇说“一直没有当回事”。只是在女儿临近毕业去参加学校的音乐会时,才发现女儿在声乐上的艺术天分。

“学校的乐队有200-300人,全是学生,并且水平很高。其中一个演奏钢琴和小提琴的,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正规乐团收录。丁鑫的独唱也是最好的,在乐队的配合下,她引吭高歌,我们大吃一惊。”丁宏宇说,“我感到很惭愧,对女儿的关怀真的很不够。”他自诉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先后累计有七年的时间没有和女儿在一起。

丁宏宇说,丁鑫的声乐训练可以说是在王燕樵老师的音乐指导与歌唱启蒙之下取得的进步,而且可以算是学习钢琴的副产品。因为丁鑫在学校所接受的是初步的音乐基础教育,没有老师去专门教她声乐。“谈不上功劳,只能说曾经当过音乐老师。”王燕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表示。

王燕樵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目前旅居多伦多。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风靡中国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便是王燕樵同吴祖强、刘德海共同创作的重要作品,此曲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王燕樵还是六十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编创人员之一,他的不少作品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幼年时期,丁鑫曾经在中国短暂学过钢琴。但中国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激励,而是批评指责过多,丁鑫的思想压力很大,最后就只好放弃。在出国后,由于生活不稳定,也一直没有捡起来。

在多伦多读高中期间,丁鑫利用业余时间跟王老师学习钢琴,两年多的时间,她的钢琴考级便从三级升至九级。王燕樵在教学中发现丁鑫很喜欢声乐,便有意识地在声乐方面对她加以引导。钢琴和声乐有相通之处,“学钢琴比较难的一点就是歌唱的感觉,弹出的旋律像唱,这是一定要有的。”王燕樵回忆起当初给丁鑫示范的那个曲子,他直到现在还有印象。

丁宏宇说,“我们很幸运,孩子有天分,我们并没有发现,是王老师发现了她的潜质。”他说,一个朋友的谈话对他们夫妻很有启发。朋友说,你们夫妻俩的知识不足以评判女儿的前途。他便去询问王燕樵老师,想看看女儿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王燕樵发现丁鑫的音域可以唱的非常高。他评价说,“丁鑫这个孩子很喜欢唱歌,她歌唱的感觉很好,音色相当优美。”

不过,身为音乐家的王燕樵在接受采访时也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不鼓励学生学音乐,而是希望学生去学其他更好的专业。因为艺术行业的就业前景和收入水平并不乐观。他说:“从事音乐艺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独木桥,因为市场就这么小。一个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艺术家毕竟是很少的,每个人都想当朗朗那就是做梦。”王燕樵的这个观点同丁鑫父母的看法大致相同。

但是,王燕樵并不反对在艺术领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因为以音乐陶冶身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他告诫说,只有那些出类拔萃的,非常努力的人才适合在这一行发展。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丁宏宇深切感受到应当以引导为主,父母的意见只是作为参考,在孩子决心已定的情况下尽量创造条件。他说,孩子在成长中需要鼓励,不能总是压制。“你越说我不行,我非要试试看。”其实这就像皮球,越是打压,弹起来就越高。

王燕樵也认为,既然孩子执意要学音乐就应当让她学。“这边生活的孩子比较纯朴,她就是爱好,也有兴趣,并愿意钻研和为此付出。如果她十分喜欢,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她能在这么多人中突围出来真是不简单。”

的确,丁鑫的成功得益于良师的指导有方,也离不开她自己的努力。2003至2007年在多伦多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丁鑫师从Lynn Blaser老师,接受音乐表演专业系统严格的歌唱训练。她还是多伦多大学合唱团和教会唱诗班成员,此外,她曾参加多伦多国际巴赫艺术节,多伦多华人社团的“亚洲文化月”,华人春节晚会及一些慈善义演。大学期间,她曾经参加多个音乐比赛并获奖,包括加拿大卡瓦尼斯音乐节(Kiwanis Festival),以及在北美“国家声乐教师协会”(NATS)的多项赛事中名列前茅。

2007年9月,丁鑫进入魁北克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音乐系,主修音乐表演研究生,她的指导老师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Therese Sevadjian 女士。她在学校也积极参加大学话剧团的演出和教会唱诗班活动,还举办个人演唱会。

丁宏宇说,女儿的进步是明显的,她为了这个比赛准备了半年多,因为比赛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需要准备很多曲目。

谈起今后的打算,丁鑫说,她希望今后能在歌剧演唱中担纲或在声乐教学上发展,并打算明年参加另一项更重要的全国性专业比赛——加拿大国际基石音乐比赛 (International Stepping Stone)。真心期待这个险些被埋没的艺术人才再创佳绩。

1 Comment

  1. jane12345jane

    对于女孩子来说,文学或者艺术,好象只是给未来的婚姻加一个筹码,人们对于这些职业有很多羡慕,却并不鼓励自己的孩子去从事,很矛盾,很现实,也很犹豫,哪怕是拿了这个奖,好象对于未来也有怀疑,倒不象在苹果拿到工程师职位那样,可以那么放心地畅谈育子经验。这应该不仅仅是华人特有的观念,其他族裔也是如此吧。
    一个千金小姐如果会弹琴,人们一定说,多么好的教育啊!主席如果把钱币扔进水里,大家一定欣慰地说,伟人也有童稚的一面。可是如果一个乞丐的女儿碰巧有些音乐才能,人家怕要说,有什么用呢?这样奢侈的爱好,哪里是她消费得起的。而如果一个农民把钱币扔进水里,大家一定笑,多么愚昧啊!
    多么有趣的矛盾,其实不是同一件事情吗?

jane12345jane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