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5/开放媒体放大中国形象

多维社论/很多人不敢回首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的这些天是怎么过来的,全世界的华人恐怕从来没有流过这么多眼泪。美国“911”事件后表现出的人性辉煌,在中国这次地震灾难中同样闪烁;人们曾痛心疾首地以为一去不返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美德义举,在整个灾区到处传颂;而中国领导人表现出的开放、务实、亲民作风,与冷血的缅甸军政权恰巧形成对比;虽然必须检讨、追责的事并不少,但中国特色的体制和机制,还是尽其所能地发挥出了其效率和能力,令世界为之惊叹。死伤惨重的八级地震,震出了中国领导人的新形象,震出了中国的的软实力,也震出了中国人的真精神。

而这一切,中国的媒体功不可没。地震初起,传闻有人照例下达了若干禁令,但是这一次灾害的规模和危害,非比寻常,媒体工作者秉承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素质而突破了禁令,自发赶往灾区报导地震惨景和英勇的救灾事迹。难得的是,这一次最高决策层体察到民众和媒体的强烈心愿,索性放开,不仅让国内媒体八仙过海,对海外媒体也开门放行,中国和世界的民众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广播和杂志,同步接收了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各种形式的关于受难、救难的海量信息。不仅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过去常受诟病的中央官方媒体的表现一新人们耳目,尤其是四川电视台、南方报业集团派出的采访团队,其献身精神、人道情怀、职业技能,特别令我们深为感佩。

中国媒体这次大规模、多角度、全方位的报导,做到了几个打破:

打破了那种只有海外华文媒体或西方媒体才敢、才能揭示中国的真实,而中国媒体只能按照官方定调演奏“主旋律”的神话;

打破了在社会阶层分化、利益群体多元的环境中,中国媒体要么是“鹦鹉”,脱离现实、脱离民意、只重复官话、套话、废话,要么当“乌鸦”,处处找碴、时时挑刺、事事添乱的局面;

打破了媒体一旦放开,将散播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破坏胡温及高层“以民为本”形象,势必激化官民矛盾、颠覆稳定局面的偏见;

……

媒体不仅大篇幅报导无数包括官员、军人和农民等各色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从而凝聚了人心,振奋了民气;媒体也不断地介绍交流各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发现救灾中的失误或遗漏,让现场指挥者亡羊补牢,查清隐患,防止灾害扩大;媒体还监督救灾各个环节,提醒关注救灾帐篷去向、红十字会捐款落实等等问题,使审计部门提前介入,使决策者更谨慎、透明,取信于民;媒体更探讨天灾后面的人祸,纾解民怨,宣泄压力,在制度层面、宏观视野中呼唤和促进变革;值得称道的是,如此之大的灾难,由于信息不畅,总难免有各种谣言流传,而媒体在开放的环境中立即进行调查,及时澄清不实之词——谣言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媒体。

有目共睹的事实,让中国的媒体工作者足以自豪:他们没有在这场举国同心、全民携手的搏斗中缺席,他们尽到了他们的责任;他们通过笔和镜头激发了全民的爱心善举,为灾民争取了不断突破记录的金钱财务捐助;批评、反思的文字不再是海外或西方媒体的专利品,在中国的媒体上表现得更到位,从而使“人祸”不至被人为、扩大放大。这个变化是最令人吃惊的,正是因为这个变化,媒体不仅起到了民众希望媒体起到的作用,也将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决策者“以民为本”形象,迅速得到民众和世界的公认。

有位作家说过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党和政府救灾,灾也救党和政府。地震灾害通过什么途径来救党和政府?途径之一就是媒体。现在,抗震救灾正在从突击救人转向灾后重建。但有这样的说法正流传,媒体开放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举措,隨著救灾高潮过去,对媒体的管制又将恢复过去的做法,甚至还传出对某些媒体要“秋后算帐”。我们宁愿相信这只是出于杞人忧天。明智的领导人,一定会看到媒体的贡献和功效,看到媒体的开放与高层的目标、与民众的心愿从总体上讲是一致的;而过去对媒体的箝制,使媒体远远落后于开放、多元的社会现实,将舆论的主导权让位给了流言和对中国缺乏切肤了解的境外媒体,毫无疑问对中国改革转型、和平发展构成了很大的损害。

中国正经历一段特殊的岁月:一方面哀恸地震遇难者,忧虑震后次生灾害,一方面即将全民欢欣共庆奥运盛举,这种悲喜两重的特殊情绪犹如悬在执政者头上的“堰塞湖”,媒体无疑是唯一的泄流口。“堰塞湖”是否安全,泄流口是否畅通,取决于意识形态主管部门能否摒弃传统思维、顺应地震带来的宣传管理机遇,让媒体在被尊重的状态下,继续自由发挥其在紧急救灾期间凝聚全民爱国的作用。

中国今年虽然多灾多难,但正是媒体的开放,让人们感觉到了信心和希望,从而塑造了更坚强的民族形象,并藉此积蓄更难逆转的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相信温家宝书写“多难兴邦”的用意正在于此。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