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2/成昨日黄花风光不再,纽约中餐业如何突破困局?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据美国《侨报周刊》报道,前不久英国新首相布朗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对中餐的喜欢,甚至主动向记者推荐中餐馆。无独有偶,美国布什总统也是中餐爱好者,据说他最中意的是北京烤鸭。

尽管中餐受到政治人物的推崇,尽管当今美国号称有5万多家中餐馆,然而作为华人当家传统产业的中餐馆,近年却屡遭挫败。在纽约,曾经盛极一时的中餐,曾经和法餐、意大利餐齐名的中餐,如今大势已去,新起的“日餐风”,“泰餐风”大行其道,中餐风光不再。中餐到底怎么了呢?

中餐的尴尬

今年夏天,由英国权威餐饮杂志《餐馆》组织,全球650多名厨师、专家,评出世界最佳餐馆50名,上榜的法国有12家、美国有8家,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有6家,而号称美食王国的中国的餐馆无一入选。

中餐业者对此早已认命,因为《餐馆》50强几乎年年都是欧美餐馆一统天下,只有2005年的时候,香港一家名叫“费利克斯”(Felix)的餐馆险险挤入榜单,但仅列第49位。

再来看,创办于1900年、被奉为欧洲乃至全球美食宝典的《米其林指南》,近年的授星总难见中餐馆身影。纽约餐饮业中的“一代霸主”中餐馆,却没有一家获星,仅有几家中餐老字号,如“大四川”等被列入“推荐”榜单。

再者,从纽约本地权威的餐饮指南《查格纽约市指南》(Zagat NYC Guide)上,也能看到中餐馆的不景气。往年,中城的颇受纽约客欢迎的“顺利园”和“大四”在总分30分中只得到了24分,而大四川今年更落到22分。

中餐尴尬处境可见一斑,更有Zagat餐饮指南的创办者Nina Zagat and Tim Zagat在《纽约时报》上,毫不客气地对中餐发表评论,二十年前纽约客一谈起亚洲菜,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菜。近年,日新月异的韩国菜、日本菜、泰国菜、越南菜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国菜却是裹足不前,呈上餐桌的仍然是一成不变的老菜式,毫无新意。

可是就连Zagat夫妇也不得不承认,其实中国本地的正宗中餐丰富多彩,例如,山东的燕窝汤、浙江的叫花鸡、安徽的黄山蒸鸽、上海的大闸蟹、福建的佛跳墙等,美国的食客根本闻所未闻,因为在美国的中餐馆,除了几道老三篇,根本没有机会品尝到这些地道的中式佳肴。

该刊记者指出,看来不是中国美食的错,问题出在海外的中餐业。纵观纽约三大饮食指南的中餐走势,不少业者私下感叹,中餐犹如昔日黄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鼎盛风光早已不再,近年来,更是在走下坡路。

顺利园大饭店的董事长汤英揆,首位将四川菜和湖南菜引入纽约的餐馆业者。70年代初期,他所开办的川菜馆和湖南菜馆,是促使中餐业鼎盛发展的敲门砖。汤老板凭着三十多年的行龄和饮食经验,口述了下面这段纽约中餐业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发展状况,及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背景。

中餐的兴衰

中餐业在纽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初期阶段:20年代左右,纽约中餐业经营者,以广东台山人为主,他们专做外卖生意,大多数是家庭式管理。当时,他们自创推出一系列以深度煎炸加甜酸酱料为主的“美式中餐”,成功地帮助中餐打入美国市场。这种甜酸味的美式粤菜成为20年代至60年代间,最受美国大众欢迎的中国菜,也使许多美国人误把中餐和粤菜画上了等号。

另一种中餐风靡纽约的说法是,20年代初,不少居住在布鲁克林和布朗士的犹太人,因宗教信仰缘故,不允许在家中吃海鲜和猪肉,由于中餐便宜且味道好,每逢周末节假,不少犹太家庭都会光顾中餐店改善伙食。中餐从犹太人解馋的最佳选择,逐渐在纽约火了起来。

中餐鼎盛阶段:70年代随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访华,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餐也因此搭上这班顺风快车。据汤英揆介绍,1967年,顺利园的前身“胜利Dynasty”曾获得《纽约时报》美食专栏4颗星的最高荣誉,川菜和扬州菜成为纽约中餐业的一支新秀,掀起了新中国菜的热潮。

1972年,在汤英揆的努力下,湖南菜也首次登陆纽约,同年,这家直接被取名为“湖南”的餐厅,再次赢得纽约时报的厚爱,被评上4颗星。不久,四川菜、湖南菜、潮州菜等让美国人大快朵颐,中餐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在曼哈顿遍地开花,甚至风靡全美。

当时,美国一家杂志曾做过一次“哪个国家的菜肴最受欢迎”的民意调查,结果中国菜获得90%以上的首肯,与意大利餐和法国餐成为当时纽约饮食业的三霸。

中餐百家争鸣的背后,是涌动的移民大潮。1965年美国当局放宽了移民政策,此后20年间,大约有200万中国新移民来到美国。汤英揆说,“中国风”逐日升温,再借助移民政策的东风,使得通往美国的大道畅通无阻,纽约一时间引来很多来自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的名厨老将,带着家乡招牌菜,跃跃欲试来到此处大显身手。

当时开餐馆的成本与今日相比还算不高,也有不少留学生,看准“中国风”的潜力,毕业后毅然放下身段和专长,选择开餐馆,走上自行创业的道路,种种因素将中餐推至顶峰,让中餐鼎盛了整整20多年(70年初-80年末)中餐下滑阶段:90年代开始,汤英揆说,他感觉川菜和湖南菜的受欢迎程度明显下降,与十年前的势头相比差远了。中餐从业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表示,如今在曼哈顿歇业倒闭的中餐馆比开门营业的要多。

据记者了解,近几个月,在华埠关门歇业的中餐馆屡见不鲜,起先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中餐外卖点,最近开了十几年的老字号,甚至有数家连锁店的大型中餐馆也纷纷挂上转让标牌,一股关门歇业之风,不仅在华埠,还在曼哈顿,法拉盛和布鲁克林等地区悄悄蔓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纽约的中餐业经营如此举步维艰呢?有学者表示,美国的中餐业发展,从20年前扩张,逐步走向瓶颈。如果中餐业要维持长期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采取恰当的战略和方法,应对挑战,突破瓶颈,以谋求再发展。瓶颈论被提出后,引起全美中餐从业者的重视,中餐业的新老问题和解决之道,被正式提上议程。

中餐的困局

2007年度全美“中餐百佳”优秀中餐馆评比颁奖活动,日前在纽约举行,来自全美50个州的1000家中餐馆,分夺十大“百佳”奖项,其中纽约地区的获奖餐馆占到10%以上。该活动一方面彰显了中餐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他们的经营之道也将成为中餐从业者的范本。

“中餐百佳”是4年前开始举办的全国性中餐馆评选活动,评选针对全美四万多家中餐馆开放。除了对菜式和餐馆进行评价,今年的中餐百佳还引入了“匿名试吃”评比活动,以公众投票及调查数据为依据。今年共有上千家中餐馆分获十大百佳奖,奖项分为百佳地方菜、百佳外卖店、百佳新秀店、百佳中亚融合菜、百佳十城老字号等。

不过,本次最受关注的奖项,是首次引入的“中餐百佳健康菜”,该奖项以餐馆菜式中所含卡路里、胆固醇等成分作为衡量标准。其目的是为改变中餐不健康的形象。强调健康中国菜已经成为中餐近年发展的新潮流。

据该刊记者观察,“中餐百佳”另设饮食潮流研讨会,并以“健康话题”为本次会议主题,也是间接回应近期中餐因遭受美国媒体负面报道,而引发的营养之争。

健康问题:中餐面临的新挑战

今年3月,华盛顿非盈利机构“科学公益中心”发表了一篇指导消费者在中餐馆用餐时科学点菜的报告,文章称中餐馆内某些菜肴有多油多盐不利于健康的问题,提醒喜好偏甜偏油的美国人要自行注意,但报告同时指出,中餐仍是美国人外出就餐时的最爱,与市面其他食物相比,还是当前较健康的一种。

然后,报告在美联社记者笔下竟成了“中餐有害健康”的依据,写成了名为《研究表明中餐馆食物不利健康》的报道,被各大主流媒体转载,引发美国中餐行业的强烈反应。

一位资深营养学家表示,无论是中餐馆还是西餐馆,菜单上都有健康或不健康的食物。吃得健康与否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所谓中餐馆食物“不健康”是一种误解。但值得深思的是,这说明美国人至今都不太了解中餐的精华。

这从另一个角度敲响了警钟。餐馆业者要增加自身对营养食品的知识,提供合理搭配的健康菜单,引导客人多点健康的菜肴,让他们真正了解中餐的精华所在。

尽管中餐业者和营养学家都表示,让主流食客适应和喜欢以健康和营养平衡为特色的正宗中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在当前“健康饮食”的大趋势下,“美式中餐”时代正式宣告结束,相信就连美国中餐馆菜单上,人气最旺的菜肴“左公鸡”,有朝一日也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一些中餐从业者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

据介绍,宾州中餐馆的老板李立德,将喊了25年的餐馆口号“欣欣是认真对待中餐的人的最好选择”,改成了“欣欣是认真对待自己健康的人最好选择。”

然而, 除了抓住目前“健康饮食”的大趋势,中餐是否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还取决于能否解决名厨短缺和中餐业后继无人的困境。

名厨短缺

汤英揆称,一方面,是移民政策的因素。自90年代开始,美国移民政策趋严,中国国内厨师申请签证至少要3至5年,另外,来美国后也不容易申请绿卡,最终还是回国发展;还有,华裔第二代年轻人,多数接受良好的教育,选择做律师和医生,愿意学习厨艺的寥寥无几,然而,那些美国烹饪学校科班,接受西方餐饮教育的年轻人,宁愿去大酒店就职,也不愿意接手父母经营的传统中餐馆。这些因素都让中餐馆陷入人才短缺的困境。

纽约全美亚裔餐馆反暴联盟主席黄克锵建议:“与其等待厨师空运到美国,不如多组织些厨师交流访问团,利用大陆的资源,帮助海外中餐培训人才。”

烹饪待改革

对于中餐业的诸多问题,“大四川”中餐馆老板张晓途,却持有一套独特见解。他认为中餐走下坡路,最本质的原因是中国烹饪手法落后,如果不更新饮食理念,特级厨师也未必能够做出被主流认可的好菜。

他说,中国拥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厨艺博大精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能因此而盲目自大,一味认为传统烹饪技术就是最好的方法。张晓途觉得,不能过分强调“传统”,中餐的烹饪技术,势必要面临改革,学习他菜之长,才能再次赢得主流青睐。

张晓途拿四川菜为例,他坦言,川菜多数是一口大锅炒出来的菜肴,虽然好吃过瘾,但其烹制手法和技术含量并不高。他举例说,川菜的饮食文化源自农业环境,由于当地气候非常潮湿,人们喜欢用辣椒炒菜,驱风湿。传统烹制川菜手法之一,喜欢将各种食材全部放在一起,用大火大油爆炒,期间加入大量调料,如辣椒、花椒等。问题是,烹饪太过单一化。另外,调料过重,辣味盖过一切,很多菜肴口感大同小异,有人打趣说,这是吃调料,不是吃美食。

显然和西方的评价标准相左。他说,西方强调食物原汁原味,所以,尽管西人厨师也喜欢用香料,甚至选用中餐调料如花椒、五香粉等,但其作用就是利用烹饪技巧保持食材的营养和原味,他说,这些正是中餐需要吸取和改良的地方。

张晓途认为,纽约饮食潮流在最近十年,发生很大的变化。关于改良烹饪是否会影响口感问题,他表示,烹饪是客观问题,而口感是主观问题,改良烹饪手法和迎合健康饮食潮流,一定会引发口感问题,但这正是中餐馆业者需要开动脑筋的地方,在不改变口感的前提下,让食谱更加健康。另外,人们口感也会随著当地文化氛围的改变而改变。

中餐的明天

美国中餐业的明天,是升是跌谁也无法预测,但中餐馆的业内人士仍然为记者展开了一幅光明的图景。

汤英揆认为,正宗广东菜精美健康,在美国发展前景非常大,纽约主流对广东菜的了解,还只停留在“美式中餐”的水平上,好的粤菜馆多数聚集在中国城和法拉盛,未来如果有领头羊,将粤菜的精华带入中城,一定会掀起一股粤菜热。

黄克锵说,明年北京奥运会,将再次掀起一股中国热,这为美国中餐业提供一次翻身的好机遇,就看餐馆从业者是否能够把握好。

张晓途则感言,今时今日的中餐馆最缺少综合人才,既懂厨艺,又懂管理。同时,他提出“新中餐”烹饪理念,希望中餐业从调料、搭配、表达方式、理念上都会有所改革。(江珊)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