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1/“那些年”引发年底集体怀旧风 既苦涩又甜蜜

扬子晚报/今年的贺岁片市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红大紫,“那些年体”引发一阵集体怀旧风;50年前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重新上映,让很多人感慨回到儿时年代。而在网上,网友们近期发起了各种以“怀旧”为主题的讨论和投票,引来上千万人参与讨论。还有3天就要过年了,在这本该辞旧迎新的日子里, “怀旧”却成了当下一种流行情绪。佳节临近,人们为何钟情于怀旧这种既苦涩又甜蜜的感觉?“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说法是否科学?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怀旧了?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心理和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寻求答案。本报记者张 筠

在网上

“怀旧”成年底流行情绪

怀旧话题 引来1500多万微博讨论

“今晚又要拍部门合影了,贴张5年前的合影吧。照片里的同事,如今有人换了工作,有人换了岗位,有人还在坚守……无论怎样,感谢你们多年陪伴。” 网友“叶子羊”发的怀旧微博,让老同事大呼“热泪盈眶!”

这段时间,网民在微博上流行起集体怀旧。记者调查发现,新浪微博发起的“2011我怀恋的”话题讨论,有1500多万条微博参与讨论。腾讯微博发起了“那些年”的话题,也引来350多万条怀旧微博。网友们怀旧的内容五花八门,一段失去的感情;离开多年的大学校园;多年没吃到的路边小吃;遗失的儿时信件……大到一座城市,小到曾经的一个手机挂件,网友们或调侃或悲伤,分享着自己的陈年旧事。

怀旧商品 网店年前销售额涨了2倍

记者昨天在淘宝网检索“怀旧”,查到7000多家销售和怀旧有关商品的店铺,商品琳琅满目,但都是些很少在市面上看到的老商品。记者进入一家自称全淘宝最大的以怀旧为主题的商铺——东方红国货怀旧馆。店主“今夜月光2008 ”告诉记者,他的店已经开了两年了,以销售70-80年代人曾用过的物品和吃过的食品为主。店主说,平时销售比较正常,以个人零星购买为主。但每到节日,销售量就会有明显地攀升。“国庆、中秋、情人节、元旦,每到节日销售量就会增加,很多都是单位集体采购的,因为买家都要发票。”店主告诉记者,岁末是一年中销售额最好的时候,“销售量会忽然大了很多,营业额能增长2倍多。”

记者看到,该网店销售的商品,以70、80后的人小时候常遇到或使用过的东西为主。店主说,目前是红卫兵的衣服卖得最好,平时的销售冠军是搪瓷杯。店主坦言,出售怀旧礼物确实是在迎合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批消费者,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小梦想。“我是80后,比较大的80后了。小时候物质匮乏,好多东西当时很难得到,现在很怀念,所以想开一家卖怀旧商品的网店,赚钱同时完成儿时梦想。”店主告诉记者,暂时80后是消费主力军,店里也有60-70年代的一些东西,但明显没有80后的商品卖得快。

怀旧经济 升温引来外媒关注

国内怀旧商品的热销,引来外媒的关注。近日,新华网转载了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刊登的《中国老式商店的怀旧》。文章指出,随着人们对老牌的重新关注,通过网络及传统媒体的传播,老国货、老百货在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像北京永安路百货商场这家传统商店近来顾客就多了起来。

现实中

“那年”常在无意中被追忆

不同年龄人的怀旧方式不一

怀旧之风席卷网络,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否也偏好“怀旧”呢?记者昨天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

■小刘 80后 工作1年

怀念初中看《灌篮高手》的时光

“今年过年放假在家,想把灌篮高手再看一遍。”小刘告诉记者,当年电视台播灌篮高手的时候他正好过暑假。“每天晚上吃了饭,就早早地在电视机前等动画片开始。一边吃冰棒一边看,天天像过节一样快乐。”大学毕业一年了,小刘现在在一家保险公司当业务员,白天在外跑客户很累,晚上到家就想睡觉,早没了看电视的心情。小刘告诉记者,这两天,网上发起了“记忆中的灌篮高手”微话题讨论,很多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在网上回忆自己儿时看片的经历,让他有了重温动画片的冲动。

■王先生 70后 工作10年

和同事聊天爱说“想当年”

在南京新街口附近上班的王先生,工作已10年。前两天,王先生和同事在食堂吃饭,不知谁起的头将话题扯到了食堂饭菜上。王先生情不自禁地感慨“想当年,食堂的汤都是骨头汤,里面全是大骨头,光喝骨头汤就能吃饱,哪像现在,汤跟洗碗水一样。”王先生的回忆,让新同事很是羡慕,但王先生自己却有点茫然,“10年青春奉献给了单位,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曾经光洁无邪的脸上已经有了一丝沉重的风霜。我觉得自己很独立很坚强,但又觉得在心灵最底层的地方,失去了什么,如同釜底抽薪。”王先生说,每次他说完“想当年”,都觉得自己老了。

■陈女士 50后 退休8年

翻看年轻时的影集忘记了做饭

上周,陈女士参加了一次小学同学聚会,“50多年没见了,很多人我都还认识”。陈女士有一本影集,里面有不少小学同学的照片,她偶尔会拿出来看看,所以很多老同学她都能认出来。“他们说我记忆好,其实是他们还留着儿时特征”。谈起怀旧,陈女士有些不以为然,“年龄一大把了,还怀什么旧?偶尔看看年轻时照片就行了。”她说,当天聚会结束,她回到家把影集又看了一遍,结果忘了准备晚饭,她和老伴当晚只喝了早晨剩下的粥就草草了事……

解读“怀旧”

怀旧一词最先是指“思乡病”

现在分“历史怀旧”和“个人怀旧”

“怀旧”这个词最初是17世纪瑞士医生霍夫创造的,用来指年轻士兵的思乡病。到了19世纪,思乡不再被当作生理疾病,但仍被视为抑郁症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心理学界对怀旧的认识出现重要转变。将怀旧的定义,从单纯的思乡拓展到了过去的各种事物。纽约心理学教授克丽斯廷·巴乔研究撰文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怀旧情绪应升级为历史怀旧和个人怀旧两个方面。

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亦明告诉记者,历史怀旧不一定是回忆不好的过去式,有些只是怀念一个曾经的年代。“比如有人喜欢30年代的生活环境,对那个时代心存向往,这样的情绪也是一种怀旧。”而个人怀旧,则是人们对当下自我价值不满意的一种表达,“曾经有的现在没有,失去的东西觉得很珍贵就会产生怀旧。”吴亦明说。

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易导致怀旧

“放假”情绪释放,而怀旧可舒缓孤独感

“节日是一个时间上的节点,易引起人们思绪的变化。同时,节假日期间亲朋好友聚会较多,人们身边渲染起的节日气氛加剧了人们渴望情感交流的需求,所以才会有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说法。”吴亦明认为,节日会让人产生孤独感,尤其是那些远离亲朋的人,哪怕他们并不是真的孤单一人。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博士后王纯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她认为人在上班期间很容易被忙碌的工作分心,但过节的时候,人进入了放假模式,压抑的情绪很容易被释放出来。

心理学家认为,孤独一直被认为是引发怀旧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趣的是,怀旧又会让人感觉到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又有助于降低孤独带来的负面情绪。这是个人怀旧的一个主要好处,时下刮起的“怀旧风”正好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心理诉求。

为什么怀旧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社会发展加快,年轻人用怀旧减压

传统观念认为,怀旧是老年人的话题。对于现在怀旧人群的年轻化,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琴教授指出,“社会发展太快,不像以前10年一个代沟,现在3年就一个。很多年轻人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心理上也难以适应。所谓怀旧,是一种被动的减压方式,它也反映出年轻人对现实的种种无奈。”

“中青年人的怀旧大多是觉得现实境遇不太顺,或心情不佳,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缺乏信心造成的。”王纯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很多年轻人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被卷入一个陌生的新时期、新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有人失去了许多东西,比如固有的彼此依存的人际关系、熟悉的生活环境等,这些东西像烟云一样散去,抓也抓不住,通过回忆可以安慰内心的失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