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7/探讨香港回归10周年,“香哥华”对加国有贡献

星岛日报记者陈颖茵/因为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关系,温哥华突然涌现大批香港移民,人数直迫各族裔移民之冠,有学者称之为“香哥华”(Hongcouver)现象。

7月1日是香港回归中国10周年纪念日,卑诗大学(UBC)周二举办一个以回顾及展望10年“香哥华”为主题的论坛,有逾百人出席,共同探讨香港移民潮对温哥华及加国历史的贡献。

这个名为“香哥华10年?97香港回归对温哥华及加拿大的影响”(A Decade of ‘Hongcouver’? How the 1997 Hong Kong Handover Changed Vancouver and Canada)的论坛,由卑大历史学系及多个机构共同协办。

前西门菲沙大学(SFU)教授王健表示,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有关“香哥华”一词的不同解说。他很高兴经过了10年“香哥华”洗礼,温哥华已经变成一个有实质政策支持的真正多元文化城市。

卑大历史学系教授拉里(Diana Lary)说,10年“香哥华”创造了一批孩子,这些孩子每人也有一个有关他们的父母如何放下原居地的一切,到加国展开新生活的牺牲故事。

移民父母牺牲多

卑大国际社区参与事务总监张丽玲表示,虽然在卑大来自香港的国际学生数目只占少数,但校内却有很多身分是加国公民或永久居民的香港学生。她说,这些学生回港后,于2005年成立了一个地区总部,负责旧生事务。

温市政府多元文化社区策划员黄永安说,10年前“香哥华”一词不被广泛接受,但到今天可能与现实情况距离不会相差太远。他承认,温市政府也因应“香哥华”的变迁,而作出不少相应对策。

大会主席余全毅教授总结说:“艰苦经营的结果,便是今天华裔社区内丰盛的人力资产。”

港移民改变人口结构.温市府有适当对策

温市政府多元文化社区策划员黄永安表示,97年前后的香港移民令市内的华裔人口突然激增,市府也因应这些人口结构转变作出相应对策,以反映市内多元文化人口需求。

黄永安指出,2001年的人口普查数字已经显示出市内英语为第二语言(ESL)的人口超过4成,如果2006年的数字显示出ESL人口超过半数,也不足为奇。而这些ESL人口中,又以说中文的最多。

他说:“说中文继英文之后已经成为温市的第二语言,一点也不夸张。”

黄永安表示,除了语言之外,97年移民潮所带来的大批香港移民也影响着市府的多元文化政策。为了应付激增的移民人口,市府需要相应提供更多切合他们需求的市政服务,也要协助他们融入社区,和有目标地进行外展工作。

到现在回归10年,香港移民人数渐减,但中国移民却取而代之成为增长率最高的族群。黄永安说,暂时发觉中国移民对政府架构及社会基建服务的概念并不太熟悉,所以市府也会因应这方面的需求,调整相关的多元文化政策。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