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2/星岛日报专题:北美菜农之二

中国蔬菜从小种到量产 农场主精打细算减成本

星岛日报记者王镝/包承柯 纽约/洛杉矶报道/纽约华人社区出售的蔬菜种类繁多,许多人都以为这些蔬菜目前还是从中国、台湾等地入口。其实,市场上大部分的蔬菜都是本地种植,最远的产地在中南美洲。有些比较特别的蔬菜,平日还是有人“偷偷”从中国进口,渔农署经常来埠巡查,查获即罚。

纽约华埠勿街(Mott Street)大汉楼的老板刘初汉早前在纽约大学一个研讨会上说,华人的蔬菜都是本地种植,但是农场会去大陆、台湾、香港买种子回来。一些如蒜苗等的特别品种,本地农场没有种植,偶尔会有一些人从中国私下运来。不过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渔农署也留意到这种情况,不时来巡查。

地理位置最接近纽约市的农场在新泽西州。新州“南兴园”的Eddie说,纽约的冬天刚过,目前才准备要下苗与播种,预料第一期的收成要到6月中;冬天时买菜的确会比较贵一点,这或是原因之一。大成贸易行的陈先生说,夏天因为新泽西州可以供应本地蔬菜,菜价比较便宜,但是随着移民人口不断增加,目前有个趋势是:即使在夏天,新泽西州出产的蔬菜也不供不应求。

他指说,加州、佛州、墨西哥与其他中南美洲的农场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而且许多本地农场与外地的农场之间都建立了某种默契,令到市场供应得以稳定。“虽然蔬菜的价格会受到产地的天气影响而涨跌,如颳风时节菜圃的产量慢,菜价自然较贵。华人消费者也很会精打细算,一种菜贵了就转吃其他品种,等到价钱回落再说。例如油菜升到3美元1磅,就暂时改吃其他的。”

纽约社区人士李泽光指出,他有不少友人在牙买加、墨西哥等中南美洲国家开农场,原意是取其成本低廉,但是因为农田的庄稼常常被盗,在保安上支出的费用就已经很可观,再加上交通运送的开支,因此也不能算便宜了。他说,他们透过州议会少数党领袖向州府提出一个方案,要在上州Alfred州立大学旁边建立华人温室农场,目前正向州政府申请拨款。如果这个农场顺利设立,可藉该大学专精的农业科技,提供技术支援,就能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华人希望有的蔬菜,消费者就不需再“望天打卦”。

据指出,目前新泽西州大型的华人农场主要是三家,纽约华埠大型的批发商则有好几十家,中小型的蔬果批发商更多达一百多家。

中国蔬菜栽培是靠天吃饭,即使是在南加州,天气不好都会给蔬菜栽培带来很大的困难。华裔农场主林先生在谈到中国蔬菜栽培时表示,青江菜、小白菜、油菜和芥兰等是消费者喜爱的中国蔬菜,在南加州有大面积种植,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有高品质的蔬菜供应市场。

林先生在南加州经营了38年的农场,谈到中国蔬菜的栽培时表示,在南加州种好中国蔬菜非常不容易,主要是受到气候的影响。今年1月份,加州的天气就相当寒冷,还下小冰雹,使得在农地生长的蔬菜瞬间就受到很大损失。种下去的蔬菜一点也收不回来,这就是农场主不得不靠天吃饭的原因。一般而言,加州的气候还是相当好,很温暖,很适合中国蔬菜的生长,中国北方的和南方的蔬菜都适合在南加州生产。

南加州是美国生产中国蔬菜最主要的产地,华人多,他们移民到这里,生活在这里,离不开中国蔬菜。林先生说,南加州中国蔬菜生产的品种很多,最受消费者喜欢的中国蔬菜是青江菜、小白菜、油菜和芥兰。特别是生产油菜芯很难,需要精心的栽培,但市场相当好,只要提供高质量的蔬菜,就会有较好的价格;多花些心神也就物有所值。他举例说,芥兰是华裔消费者非常喜欢的蔬菜,但是芥兰栽培要求很高,天气不好,或者管理上稍微出现一些偏差,就会大面积地泛黄,这样的蔬菜尽管吃了没问题,但是消费者不喜欢,很难拿到市场去卖。当发生这样的问题时,农场主损失就很大,也只能自行消化,无处求赔偿。

林先生说,经营农场并不容易,每次播种下去,如果出现问题,农药成分过多,或者天气影响,蔬菜没有长好,就只能大面积放弃。即使长好的蔬菜送上市场也很难卖,只有丢弃。这样的状况至少造成一亩地损失2000美元。大面积播种碰到天时不济,有时真是分文无收。

农场主幸而不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若是这样,农场就很难经营。林先生说,经验对种植蔬菜很重要,什么时候下种、收割等,都要求农场主有很好的预测或判断。一般青江菜生长期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要预估到市场需求及天气状况才下种。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南加州蔬菜受墨西哥蔬菜竞争。

“发顺农场”量产丝毫不马虎

本报记者陆翠霞多伦多报道/开设农场是一项很大的投资,由使用农地、购买机器及维修、培植菜苗下种、收割至分销,每个工序都需要良好的管理。在加东安大略省纽卡素镇经营“发顺农场”的李启皓表示,由于气候关系,种子不能在3月时下在田里,农场需要设立多个温室,方便培植菜苗,以便及时下种。种子主要由美国订购,每粒包含所需的肥料,使它下土后有更高的成长率。至于泥土则从加拿大斯高沙(Nova Scotia)省运来,这些泥土都产在偏远的森林内,树叶落在泥土多年后而成,份外肥沃。

农夫在温室内把泥土与种子混和,透过机器打入胶盆,让种子发芽生长。温室保持适当温度,如果过热,种子太快长出幼苗,但未到下田的时间;如果过冷,种子不能长出,两者同样浪费。

由于电力费用昂贵,其温室购买以媒气发电的机器,既可以平衡温度,又能节省营运成本。

当菜苗长出后,农夫便要根据天气的转变,决定何时种在田里。李启皓称,菜苗仍在温室培育时,工人已开始用机车抓松泥土。以今年来说,冬季比往年延长,4月初夜间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必须等到零度以上才可以正式下田。然后是施肥、洒水等工作。不过,农夫是“望天做人”的工作,即使在适当的时间把菜苗下到田里,可能因气候突然转变,例如遇着下雨天,工人便要停工;假如不幸遇上风雨交加,蔬菜还未长成已经遭摧毁,影响收成,营运成本即遭损失。

除了有天时与技术的配合,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及分销网络。在初春时分,农场聘用数名工人协助准备工作,到了正式下田时分,便要用上30多名工人分别负责施肥、洒水及收割的工序。李启皓表示,他会预先规划每周有多少种子正在培植、下田,以及那一类菜有收成,再规划分销本地的超市或美国。
展望在加东安大略省种植中国蔬菜的前景,李启皓抱乐观态度。

Leave a Comment